陳志武:中國人量入為出的觀點必須要調整

2010年04月10日 17:17  博鰲論壇官方網站 我要評論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

  4月9日-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本屆年會主題為“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在4月10日下午召開的“消費:亞洲經濟的軟肋”論壇上,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表示,中國人説的量入為出的觀點必須要調整,量入為出是一個人一輩子賺到的錢,不是口袋裏面今天收入是多少決定你可以花多少錢。因為我們知道,每個人一輩子是這樣的經歷,年輕的時候收入最低,老的時候是一輩子最高的時候,但消費慾望,通過消費得到的感受,需要花錢的程度正好跟我們講到的情況相反,年輕的時候最需要錢,老的時候最有錢,但最不需要花錢的時候,靠什麼東西解決這個問題?

  以下是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的發言實錄:

  白岩松:先給大家公佈一條新聞,今天的新聞登出來,中國的外貿進出口結束了逆差,開始了順差,就是進口比出口多了,突然讓你意識到一個變化。過去大量依賴進出口和政府投資,擴大內需什麼時候是一個頭,是合適的比例,陳先生,無論從個人來説,消費和儲蓄是什麼比例,或者説國家什麼樣的比例是合適的?

  陳志武:從觀念上來講必須要搞清楚,中國人説的量入為出的觀點必須要調整,量入為出是一個人一輩子賺到的錢,不是口袋裏面今天收入是多少決定你可以花多少錢。因為我們知道,每個人一輩子是這樣的經歷,年輕的時候收入最低,老的時候是一輩子最高的時候,但消費慾望,通過消費得到的感受,需要花錢的程度正好跟我們講到的情況相反,年輕的時候最需要錢,老的時候最有錢,但最不需要花錢的時候,靠什麼東西解決這個問題?原來沒有金融市場,沒有信貸産品,也沒有金融工具讓我們把未來的收入轉移到今天來。但今天有各種各樣的按揭貸款,在金融越來越發達的時候,一個人、一個國家不僅是過去沒有花掉的加上今天的收入,還有一輩子中間有限生命的總收入,一輩子收入的貼現總值是一個人可以花的收入,在這個觀念上,原來沒有金融市場,沒有金融行業也沒有銀行信貸的時候可以理解,我們説的量入為出只是以過去存下來多少錢和今天收入決定“入”,但有了發達金融市場以後,這個觀念要做一個調查。

  另外,我順便補充一下,因為剛才斯帝文説到西方社會的反思和重新理解,但實際上在美國歷史上,今天遠遠不是第一次。十九世紀後半期,經過一次大的反思,剛才我説到美國的經濟學家之所以寫那本書,因為美國那時候經歷了什麼消費是過頭了,超前消費是反映一個人的道德水準過於低落,還是一個正常、理性的行為?原來清教徒或者其他的基督教徒,教會説一個人把今天的錢花掉還不夠,如果把未來的錢借過來花,説明這個人道德自律的能力太大。所以原來的美國社會把借錢花看成一個人品質、道德水準很差的指標。但經過1850年到1920年消費文化的大討論,現在美國社會已經沒有人持有這種觀點。今天的中國人更廣義的亞洲社會,也經過這樣的思考,是時候了。特別我們説到把經濟增長模式靠消費者、靠消費,而不是靠政府的投資,也不是靠出口為未來的經濟增長帶來動力。謝謝。

責編:龐帥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