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3月03日 20:25 經濟新視野 我要評論
有人説,如果你有一個夢想,説出來,早晚有一天會實現。即將舉行的上海世博會就曾經出現在一部充滿幻想色彩的小説——《新中國》裏,這部小説的出版日期是1910年。
小説的主人公“陸雲翔”其實就是作者本人——清末小説家陸士諤。他的作品以一個夢貫穿,虛構了一百年後的上海。
在小説《新中國》裏,一覺醒來的陸雲翔與妻子遊歷上海,他驚訝地發現,租界已經收回,昔日趾高氣揚的洋人見了中國人都畢恭畢敬, “把地中掘空,築成了隧道,日夜點著電燈,電車就在裏頭飛行不絕。
小説裏寫道:在上海浦東要召開一個萬國博覽會,要開這樣一個會,中外遊客都要到我們上海來。”
在晚清,幻想小説大量出現,在一個國運衰微、時局動蕩的時代,知識分子熱衷於構築一個烏托邦的理想世界,陸士諤並不是第一人。
梁啟超的“政治小説”《新中國未來記》發表于1902年,比陸士諤的《新中國》早問世了八年。小説共有五回,從六十年後的公元1962年正月初一,上海舉行大博覽會寫起,作者的想像是這樣的:
“那時我國民決議,在上海地方開設大博覽會,這博覽會卻不同尋常,不特陳設商務、工藝諸物品而已,乃至各種學問、宗教皆以此時開聯合大會,處處有論説壇、日日開講論會,竟把偌大一個上海,連江北,連吳淞口,連崇明縣,都變作博覽會場了。”
1889年的巴黎世博會給世界留下了一個標誌性的建築埃菲爾鐵塔,這次世博會吸引了3200萬名參觀者,其中近十分之一的人登上了埃菲爾鐵塔,從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俯瞰巴黎市容。
1905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歐洲的中國政治家康有為來到法國巴黎,三次登臨鐵塔,憑欄四顧,並留下詩作:
“浩浩淩天風,高標卓碧落。邈邈虛空中,華嚴現樓閣……俯視下界人,城市何莫莫……問此何都市,巴黎稱霸國。”
康有為在分析法國政府造塔的目的時寫道:
“蓋見敗于德後,民力甫復,因賽會作此塔,以著民物之豐亨光復也。”
康有為不愧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他敏銳地認識到,這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的國家,需要一次世界博覽會鼓舞民眾、重振國威,在工業化的潮流中追趕遙遙領先的英國,並在與德國、比利時等國家的競爭中搶佔先機。這座聳入雲霄的高塔,不再僅僅是冰冷的鋼鐵,而是承載著法蘭西民族重新屹立在歐洲大陸上的堅定信念。
然而在康有為的祖國,舉辦世界博覽會還只是天才小説家落在紙上的夢境。生長在上海的陸士諤還在繼續做著他的白日夢,在夢中,他從浦西來到浦東,他看到:
“長虹般的鐵橋,橫臥波心。……一時渡過了橋,只見洋房鱗次櫛比,馬路八達四通,往來車馬,像穿梭一般,哪是浦東!”
小説結尾,陸雲翔被門檻絆了一跤,就此跌醒,才知是夢幻一場。
陸士諤是個天才的幻想家。他和妻子當然看不到上海舉辦世博會的那一天,因為從他們夢中的“預言”算起,這個日子的到來,還要等待整整一百年。
如此眾多的知識分子在他們的幻想作品中期望自己的祖國能舉辦一次世界博覽會,他們又不約而同地將博覽會的舉辦地點安排在上海,甚至具體到當時還一片荒涼的浦東。百年之前的“預言”,竟如此神奇地應驗了,是作家突發奇想,還是得到了某種神秘的啟示?
責編:劉岩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