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世博]歷史上的中國人像(一) (2010.03.02)

2010年03月02日 19:59  經濟新視野 我要評論

專題:魅力世博

  

    人物:收藏家 唐德順 徐榮村 希生

    唐德順老人今年75歲,退休前是上海一家紡織廠的高級工程師,工作之餘喜歡收藏,而歷次世博會的獎章、紀念章,則是他收藏的重點。

    唐德順,上海市民 :“有時候睡覺之前,經常從盒子裏拿出來觀摩,用放大鏡看了又看,看了又看。因為覺得這裡面有歷史文化留在上面。 ”

    這些紀念章都是當年由舉辦國政府特別發行的,其中最珍貴的當屬1851年在倫敦舉行的第一次世博會紀念章,細緻精美的圖案仍然清晰可辨。

    一百多年的歷史實在不能説短暫,我們還無法説清這枚紀念章以什麼樣的方式從倫敦來到上海,又怎樣輾轉到了一個中國人的手中。在歷經一個多世紀的兵荒馬亂、風霜雨雪後,這枚有著第一次世博會標誌性建築“水晶宮”圖案的紀念章,完好如初地保存在一個上海市民手中,承載著一段珍貴的記憶。

    2005年11月,上海歷史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在英國倫敦文物市場偶然發現了一幅長達近七米的1851年倫敦萬國工業産品博覽會的全景畫。

    全景畫上這塊小小的匾額上清楚地標示著“CHINA”字樣,匾額下面是博覽會展館“水晶宮”內中國展室的展覽情景。當時,由於中國官方沒有參與這屆博覽會,英國商界人士便越俎代庖,隨便拼湊了這個“中國展覽”。

    吳建中,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清王朝那個時候總體上,它還是實行閉關鎖國這樣一種政策,不希望與外界有更多的溝通。那麼早期的幾屆世博會,要麼是我們的一些商人自願地這樣一種參與,要麼就是由當時的外國人代理。 ”

    1851年5月10日那天的《倫敦新聞畫報》,以大約半版的版面刊登了一幅版畫,報道在倫敦舉辦的首屆世博會開幕式。版畫描繪了各國嘉賓交談的場景,右起第三位是個身著清朝官服的中國男子,他側身而立,神態有幾分昂然,在一群西方紳士中間顯得很醒目。版畫的標題為《中國官員在開幕式》,這個“中國官員”,就是在世博會歷史上被西方人所熟知的“希生廣東老爺”。“希生”其實並非清朝官員,他只是扮演了這麼一個角色,機緣巧合地載入了世博會歷史。

    我們可以確切的説,參加這屆世博會的中國人不只他一個。還另有一個廣東人徐榮村。他是清末上海開埠後第一批來滬闖蕩的商人之一,1851年春天,他偶然得知英國將舉辦第一屆萬國工業産品博覽會,他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徐榮村馬上把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打上12包,裝上貨船,緊急運往倫敦。徐榮村本人並沒有親自去英國參加第一屆世博會,而且在展出過程中,由於包裝粗陋,一開始並不受重視,直到世博會舉辦了半年之後,“榮記湖絲”才脫穎而出,獨得金、銀大獎。並且還取得倫敦世博會給予的特殊待遇,它將可以免檢進入英國市場。從這以後,打上“榮記湖絲”的榮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大為暢銷,深受歡迎。徐榮村的事業一路發達,很快成為當時滬上聞名的商業巨子。

    不過,在徐榮村生活的時代,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了解還相當有限。世博會究竟對一個民族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對中國人來説,還需要時間去體會。

    這就是唐德順收藏的紀念章上的那座建築——“水晶宮”,在已經遠去的那個時代,它是一座聚集著夢想與智慧的樂園,曾經被無數的詞藻與色彩所讚美和描繪。這段珍貴的畫面拍攝于1935年9月,不幸的是,一年後的1936年11月30日晚上,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瑰寶毀於一場大火,只留下殘垣斷壁和世人的無限的遐想與惆悵!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