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靜極至虛 無形之美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13:5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國畫家徐白一個人主頁

  世上萬物皆具各自不同之形態,唯精神不具其形,但它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 然而這種存在乃是通過不同之形態,無時無刻不在人們的生活之中體現著。精神的存在有高低上下層次之分,人們在其各自不同的層面上感知和享受著其美好和愉悅。在人的所有行為之中又無不體現著這種精神的存在。那麼有什麼樣的精神就會有什麼樣的認知和行為就不足為奇了。

  繪畫作為一種平面的藝術表現形式,發展到今天從表現形式上來講以是處於完整至善的狀態。無論是以任何的表現語言及表現手段出現的表現形式,就其這一點而言,已經沒有任何的空間留給我們為所謂在畫面構成形式上的“創新”來發揮其才能了。另外藝術的表現形式並不存在新舊之分的説法,當下許多人整天在喊創新,還要和國際接軌,他們整天喊創新的目的是什麼這時都沒有了。究竟在哪個角度上來創新也不清楚。藝術創作的價值是其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重復性,這種特性是獨立存在的所以才有價值,是沒有軌可接的。因為它不是互連網。藝術表現語言和表現形式的運用是根據不同人不同的表現對象而定的,在表現的過程中是因人而異的。如何能表現出藝術家的思想感受,採取其最適合的表現語言、表現形式來表現就是最好的。語言的表現形式是為藝術家表現思想情感以及不同感受服務的,是功能性的,不是藝術要表現的本質。有的人則把這一點和創作的本質搞混了。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國畫家將“筆墨”的運用當作繪畫的本質來看待,在所謂的“筆墨”裏耗費了一生的精力。畫西畫的畫家則把造型和色彩當做最重要的東西來看待,畫了一生其結果都是在技術層面上的習作而已。其結果是畫了一輩子還不知道繪畫的本質是什麼,一生不得其門而入。更談不上能有高層次的思考了。

  由於平面表現特有的局限性,使得藝術家自然的去尋找更加具有表現力的表現方式來表現。從上個世紀的1917年,法國畫家杜尚將小便池子搬到展廳以“泉”為標題向公眾展出的那一時刻,就開啟了當代藝術的大門。在此影響之下二十年代以德國“達達派”藝術家施威特(klletschwltter)開始搞現代裝置藝術之後,當藝術家把在畫面裏所表現的物體以實物的形式,從平面表現轉換為實物擺放到展覽廳裏的時候,便宣告了平面表現的至善和完成。(這裡指表現的語言和表現的構成等,不指其作用和功能。)也就宣告了當代藝術時代的開始。其實就其裝置藝術本身而言這也並不是他們創造的新形式,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秦代就出現了,西安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就是最典形的裝置藝術作品。以至於後來出現的所謂的“行為”藝術,都不是什麼新東西。早就完善的表演藝術就是最好的行為藝術,還需要搞美術的去“創新”嗎?有些人則以標榜是其“觀念”的表現,何為觀念?不同的觀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可用不同的表現方式來表達,大可不必故弄玄虛的招搖過市和嘩眾取寵。由於社會的不段變化,現代科技的發展,各行各業功能不段的細化使得原有的繪畫功能自然的産生了變化,這個時候繪畫做為平面藝術的存在功能,已只剩下少量的社會功能和實用性及自娛性。這一時刻的繪畫與一百年之前的任何一個時期的繪畫在人類社會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那時的繪畫還有著“成教化,助人倫”的一些作用。那時的繪畫有參與改變社會進程的做用,有的畫家本身也就是政治家,可見藝術家在社會上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今天又能找到幾個身為藝術家的政治家呢?而那時的藝術家、畫家在社會生活之中的功能遠遠大於今天。隨著社會不斷的變革和發展繪畫的功能也産生著變化,時間到達今天已是高科技站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前沿而不是藝術。這是在所難免的,也是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

  就其繪畫本身而言的線條、色彩、塊面、光影 以及構圖組合所表現出的畫面,則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思考和認識綜合提煉 後的某種表現形式。那麼在各種的表現形式之中,無一不是通過在某種形象上的依託來表現的。那麼通過這樣一種依託的表現就産生了多個層面的上下差別。由於對審美的不同而産生的差別就會表現的很明顯,在不同層面上的思考和追求也就有著不同的表現。有的在繪畫語匯的範疇裏,有的則在社會問題的思考層面上,有的在繪畫形式美上下功夫,有的則在宗教哲學上來闡述,有的以無形來表現無形的抽象美,還有的在以有形來表現無形的抽象感覺,這種建立在高級精神層面之上對感覺美的精神愉悅表現,實際上是對形而上在平面上的形象描述。這種以有形來表現無形的形而上的表現形式自古已有之。中國對“道”“逸”“神”的描述等等都是借有形來説明無形的,通過這種有形的描述來感知無形的東西。關於這一點中國古代的道家和佛家都做了大量的探討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思維的高層次上求取純粹的靜虛之境界是佛道兩家共同的特點,就其畫家而言自古就有這樣的人出現,如唐代的王維,他所倡導的以詩入畫的觀點就已經有了這些要素的存在。借繪畫以有形來表達無形的在精神層面上的境界,這一點就是其典型的特徵。宋代的王希孟也是一個很典型的畫家,他畫的“千里江山圖”根本就不是現實之中的山水,但他借用了寫實可視的形象,表現的則是他心中理想的精神世界。也是一個典型的借寫實畫抽象的畫家。就是在現在還是有這樣的畫家存在的如:剛去世的美國畫家安德魯?6?1懷斯就是這樣的一位畫家,他生前一直稱自己是一個抽象畫家,可他的畫就以非常寫實的畫法來表現他的抽象性。還有加拿大的畫家科爾維爾也是這樣的一位畫家。這一現象自古就存在,但很少有人把它列為一個單獨的形式來研究看待,可以説是一個盲區。事實上也是繪畫形態上一個很難達到的高度,這一點也是從事繪畫的人在其作品之中要想有所體現的一種境界。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徐白一
  • 國畫家
  • 藝術家庫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