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表現形式與表現語言的統一之思考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13:2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國畫家徐白一個人主頁

  北方的景色與中國南方的景色大不相同。東北松遼平原之上,以長白山山脈為主要地理特徵為主的自然風貌。其特點沒有十分明顯的具體形象可提供給畫家來表現。北方的景色給人的感覺雖然明顯,但都是大感覺上的。東北的白山黑水,大野長天,天高日冷,廣袤無垠。其氣勢雄渾,蒼莽幽邃。入秋之後蕭索一片的感覺。而在心理上能使人明確的感到這種氣勢宏偉,雄渾博大很難用具體的形象語言來表述。大家都知道,傅抱石先生是一個天才大家,六十年代他去東北長白山采風寫生,畫過一些以東北為題材的創作,除了畫鏡泊湖瀑布具有江南要素的幾幅作品外,理想的作品並不多,正是由於這一點,中國東北的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都有了自己的表現形態及風格。如:北大荒版畫,東北二人轉,東北民歌,北大荒文學等。而恰恰就是中國畫的表現,為什麼沒能夠形成自己的風格或者説是屬於其自身的表現語言及審美?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中國的東北一般是以山海關為界,在中國關內的人沒有大量向東北遷移之前,東北人的生活形態與關內的生活形態大不相同,有著自身的體系和特點,與內地相比差距很大,個各方面相對來講比較落後。特別是中國畫這一表現形式,只有在清中期,出現了遼寧鐵嶺的一個畫指畫的高其佩而已。在關內大量移民進入東北後,帶來了中原的孔孟文化,既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五四”運動後大量的西學東進,又進入了東北這塊土地。由於這兩個因素的進入,可以説將本來就不夠完備、不夠強大的北方地域文化馬上摧垮。現在只能在民間的習俗裏可以查找到若干形式的存在。而中國繪畫這一形式,則完全的繼承了中國關內的繪畫標準,而且還是石濤以後至齊白石先生為止的,“文人畫”的審美及表現技法標準。這就形成了用中國傳統文人的繪畫形式來表現中國東北的中國畫的出現。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可以説經歷了近三代藝術家的追求和努力,到今天沒能出現有獨立表現出北方特質的成形畫家。大家似乎有一點感覺,但總是不能夠表現到本質,充其量只能表現出二到三分罷了。因為文人畫的表現手段及其要素的承載量不夠表現東北,所以一直沒有理想的作品出現。我們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趙本山的小品好,為什麼好,受歡迎?是因為他的表現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如果趙本山用廣東話來表演他的小品,還會有誰能認可呢?所以表現內容與表現形式出現了不協調,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二, 由於西學在中國大行其道,在東北也離不了這一影響。在受到西畫訓練後,大量的藝術家開始了新的探索。創作的精神是對的,但是,沒有思考,只是想“出新”,只是想“突破”。為什麼要出新和突破呢?很少去想,想的可能是石濤先生所説的“筆墨當隨時代”吧。我想石濤先生説的筆墨,不應是筆墨的表現特性,應該是筆墨為時代所用,而不是時代變了,我們就不斷的去搞筆墨的各種變化“試驗”。於是出現了不同的以“試驗”為名的繪畫作品。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一批缺少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缺少對中國古典精華繪畫研讀考究,不去認真觀察,寫生東北的風土,只以“創新”為己任的畫家開始了中西相結合的創造。結果出現了大批的與中國各省市一樣的,用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畫西洋畫的作品,並在全國各大美展上獲獎。可是什麼是真正的中國畫,中國畫的獨特審美及形式沒有了,更沒有人去過問。北方的畫家看北京,看全國的流行趨勢,像國際時尚,國際服裝一樣,當下流行什麼就跟什麼,不知道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與他有著血脈相通,息息相連的關係。

  三, 中國的繪畫自晉,唐,五代,兩宋高峰以來,逐漸式微。由於多種因素導致,使其走到了今天這一狀態,而人們是時代的跟隨者,我是指一般的大多數民眾,畫家屬其中。中國古典繪畫的標準與今天我們絕大多數畫家的繪畫標準大不一樣,而我們往往都叫“中國畫”。把過去有價值的都稱之為傳統,對一般民眾而言,沒有問題。而作為我們畫中國畫的畫家,我認為不應該這樣看。傳統是一條由古至今的一條延伸線,一直到當下,那麼在這一條線上,不同的時期有著太多的不同。當下大家都在喊的傳統指的是什麼?是大的文化精神,還是具體的,哪一段的審美特性?都説不清楚。齊白石先生的傳統與范寬,黃賓虹與郭熙,而吳冠中又與齊白石怎麼去比呢?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這顆種子要種到哪兒,落下腳生根,哪能開花結果。我想東北的特點要想有所表現,只有去宋人那裏討藥方,才會有出路。因為古典繪畫的大承載量, 可以表現出北方的獨特風貌及內在精神。

  四, 由於東北的地形地貌之獨特,氣候寒冷,植物生長週期與江南不同,人們的生活習性也有很大的差異。那麼東北的特點究竟是什麼呢?一大、二平、三廣、四遠、五荒、六冷。平原無垠的大地,遼闊的三江平原,天高地廣使人心扉打開,天地一氣貫通,大而震撼人心。當你到了北方才知道自己的渺小,頓感天下之大。那麼這樣一個特性如何去表現,使幾代人迷惘。明知是一個寶藏,但就是找不到開採的辦法,無從下手。導致了今天北方無面貌的局面。概括起來講,北方的特點就是“沒特點”但這個沒特點不等於沒感覺。這個感覺太抽象,使藝術家沒辦法更好的表現出來。白山黑水指的是北方的冰天雪地及黑龍江,冬季一到,江水色重,山白天冷。如何的表現,只是一個雪就能將北方的精神表現充分嗎?不夠,不能。在許多方面需要我們觀察,思考,寫生,認識。它是一個多方位的,全素質的一個完整的系統。這一系統需要建立。在這一系統之上才能有所建樹。我認為只有回到古典,走向自然,才能將北方的特點表現出來。荒而冷,在具體的表現上也是有難度的。以上這些看似是特點,但在落實到畫面上時,既非常的不容易。

  綜上所述,中國北方的中國畫,是以中原文化和外來文化為基礎的情況下來進行發展的。而自身的地域特點,本土文化幾乎得不到太多的關注,在此情況之下,原有本身就不佔優勢的當地文化逐漸的被邊緣化。使得從事創作的人自覺不自覺的去按照外來的以及中原文化模式去接軌了。可是人們不知道,經濟有軌,宗教有軌,而文化藝術是沒有軌可接的。有人大喊,中國要與國際在藝術上接軌,請問你往哪根軌上接,哪根軌適合你去接,你可以接,但接回來的一定是一個地道的“鬼”。所以我認為,立足本土,回到古典,因為古典裏有精神,有法則可供我們參考。用這些前人總結出來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尋找到能為我們所用的法門。用我們的心去感受我們腳下的每一寸故土,將我們的心敞開,讓天地之氣吹進來,將我們內心已有的雜質一掃而光。靜化我們的心靈。將我們的心純凈一下,去表現一萬年前的世界,那時候沒有人類的所謂文明。可那時候的山,一定比現在的青,那時候的水,一定比現在的藍,那時候的天,一定比現在的透。那個世界上的一切一切不比今天差半點。所以我認為畫家要純,純可生真,而真則生善,善可達美。如能達到這一高度那才到了真正的“思無邪”的境界了。

                                         2009年4月于北京影視之家

徐白一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徐白一
  • 國畫家
  • 藝術家庫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