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打印 返回

復興古典——回歸天人合一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13:4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點擊進入>>國畫家徐白一個人主頁

  中國繪畫經過了千年的發展、歷經幾個階段,稍有一定專業訓練的美術專業人士,都有一定的認識。中國繪畫的發展和世界上所有地區,繪畫剛剛形成時的狀態都是一樣的。甚至於表現形式都十分的接近,人類繪畫的原始階段基本是相同的。由於人類的生存環境的不同,逐漸的産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導致到後來不同文化的形成。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自然就會産生不同的藝術表現形。這些差別不是孤立的,在人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繪畫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類自身心理乃至於精神上的需要。是人類文明形成的自然體現。這種需要,在早期人類生活中也是一種必然。由於早期人類對某些自然現象的不了解,再加上人類和其它動物一樣,對死亡的本能恐懼,致使對自然産生崇拜是很正常的;人類對形象、色彩的感覺以及將自身逾越的感受有所記錄,採取的這種記錄行為方式。就是我們後來稱之為“繪畫”的形成。除了以上的自然因素以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人類的早期文明“巫”文化的出現。巫的出現,是人類有意識的人為行為。這些行為必然的要留有各種形態的痕跡,繪畫的初期形成,就是以上這兩個因素導致的結果。繪畫的原始功能就是人類自身本能的一種需要,就像“美”一樣,事實上美是人的一種生理本能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被不斷的附加上很多人為要素,如:文化、宗教等等。繪畫同時也是人和自然的某種融合的認知行為。可能當時的人們認為,這一做法能夠會更加的使人與自然融合為一。這種融合是一種原始心裏的需求,從一開始到今天都沒有改變過。所以在此狀態下中國古人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這一理念的形成,事實上它奠定了東方人類哲學觀的形成。並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無不體現著這一觀念。特別在文學藝術領域更是有所體現。中國人沒有上帝的概念,但是,很早就有“天”的概念存在了。那麼,何為“天”呢?“天”就是自然。就是後來道家所提出來的“道”概念。而這“道”的概念時至今天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那麼,也就是説,我們現在的生活無論在表面形式上有多大的變化,其內在精神實質和古人是沒有多大變化的,只不過現在人類的行為能力更強,對生活表層的改變太多,致使在大範圍內、很多層面都産生了非本質的改變。由於人類逐漸進化的同時過多的追逐物質,喪失了很多原有的直覺功能。並導致人類對事物本質認識和把握能力的下降,誤把表象當本質。人類的心理越來越複雜,人類對物質的看待越來越強于精神,導致了對藝術本質需求的改變,現在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致相同。某些藝術形式發展到了像吸食毒品一樣,在透支著人類的精神。無論東西方,整個世界處在吸食毒品後的瘋狂亢奮之中。所以現在人類的藝術,發展到當代藝術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分了。因為精神層面區分不大。看一看現代的建築,現代的服飾,滿世界的玻璃板兒樓,無處不在的牛仔褲兒,你還需要個性麼?——沒有個性。世界上最大的兩種文化載體已經世界一體化了。不同的文化形式正在向後退縮,作防禦式求生存的保衛戰。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現代科技越發達文化的差異越縮小。而文化藝術的價值恰恰是差異中的個性。

  從1840年八國聯軍一聲炮響,砸開了古老滿清帝國的大門,強行的送來了西方的文明,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改造(事實上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時對自身傳統文化精髓也産生了一種破壞)再加上後來文革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的砸爛。到現在,我們承接的是什麼?我們又有多少人清楚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的情況呢?本文謹就中國繪畫闡述一點本人的淺見,供與會的同仁探討。

  世界的文明長期以來都在不停的融合著,相互影響著。到今天世界各國的藝術都在相互接近著。對於文化藝術來講不能説不是一個危險。導致這一危險的主要因素無疑就是現代科技的出現,信息的高速發達,改變著這個世界。以至於一種新興的跨國界、跨種族、跨宗教的文化和科技相結合的藝術,“科技藝術”的形成。(關於“科技藝術”我有專門的論述“科技藝術的形成”一文闡述)。現實以發展到這一地步,我們不能不對繪畫本身做新的思考。那麼,對於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存在千年的,古老的繪畫來講,我們這些從事該專業的人又該作何思考呢?如前所述,現代藝術、以至於當代藝術的形成,在某些人的眼裏,傳統的古典繪畫早已過時了,事實真的如此麼?回答是——不!為什麼?原因有三:一,古典繪畫對於作畫者本身的自娛性還存在,二,古典繪畫的社會實用性功能一直還存在;三,繪畫自身具有跨越時空性的功能的存在,最起碼從事繪畫的人還需要;它可以不受時代發展的制約而存在。由於以上三種功能的作用,平面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包括中國古典繪畫在內,仍然還能繼續存在下去,在人類社會之中仍然還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發揮作用的質量,隨著時代的進展卻産生了變化。這也正是本文闡述的問題之一。

  第一, 為什麼稱“古典”?

  中國文藝理論一般習慣稱“傳統”,不稱“古典”。“古典”似乎是西方的稱呼。將古典一詞用於稱呼中國繪畫上,有些不合習慣,就像我們稱“章法”,西方叫“構圖”一樣。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叫法,大家也都知道指的是什麼。可是細細的究來就有問題出來了,我們稱之為“傳統”的東西,是一個整體的文化系統狀態。要想表明這一系統狀態裏面的某一形態時,難免就會出現不確切的現象。如:當下畫國畫的人們常常將傳統挂在嘴邊上,張嘴閉嘴談傳統,可是傳統是個大的整體的概念。中國上下五千年都是傳統,都包括麼?所以,我們對繪畫表現形態及表現流派的劃分,一直是籠統的,凡是歷史上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我們統統的都叫“傳統”,而這“傳統”包含的很廣泛,也它包含著中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並不單單的指繪畫而言。這就給我們學習研究中國繪畫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是一種很不科學的習慣叫法,缺少學術的嚴謹性、準確性。以至於導致到現在的學習者誤認為:中國的傳統繪畫就是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時下大家整天談的“傳統”頂多上至石濤、八大了不起了。縱觀當下畫壇,有幾人將審美向唐、五代、宋繪畫的標準看齊呢?所以,我們對中國繪畫形態、流派的界定不明確,是一個主要的問題,雖然畫史上對各個時代的畫家都有著歸類,但是這種歸類並不呢夠準確的傳達不同表現方式的審美角度的不同,致使中國畫到現在,很多學畫的人學了一輩子,畫了一輩子,甚至都不清楚中國畫真正的標準是什麼,很可憐,現在絕大部分學畫的人,甚至於很多畫家都把中國“文人畫”的標準當做中國畫的標準來看待。而事實是,“文人畫”只是中國畫發展到元代以後少數文人的筆墨遊戲的産物,它形成了一套適合文人特有階層的表現模式,到後來這種模式不斷的發展壯大,以至於發展到統治整個畫壇幾百年。致使現在的人們誤將構成中國繪畫一部分的“文人畫”的標準,當做了全部中國繪畫的標準來看待。出現了典型的以偏概全的現象。事實上是,真正的中國繪畫的真正的標準是唐、五代、兩宋的繪畫標準。中國繪畫發展到今天出現了“文人畫”一家獨大的局面,是一個極大的悲哀,也是中國繪畫的極大的不幸。只可惜我們絕大部分人並不認可這一現實。其實,“文人畫”所提倡的詩、書、畫、印于一體的表現構成審美,是針對非畫家而言的,是適合文人特有階層的。根本就不能代表畫家的審美。因為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具有畫家那豐富的表現能力。所以“畫不足以題補之”,畫的不行就提上説明。再加上印就可以支撐其不豐滿的畫面了。美其名曰:詩書畫印于一體,幾決,幾決。我不絕不是否定“文人畫”相反,我肯定“文人畫”的價值。“文人畫”作為一種半抽象的繪畫本身是一種很高級的繪畫。但是他絕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繪畫的真正標準。它充其量就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文人畫的符號化,程式化。致使人人學齊璜,家家大寫意。學會會幾個符號式的招式就敢稱畫家,更有甚者妄稱大師,稱不上大師就稱“王”。當下畫壇繁榮一片,其實質水準是在下降,但是誰也不承認這一現實。人都沒有時間顧及這些,都在忙著出名,忙著搭上各種勢力關係,都在炒自己,無疑就是要把那張廢紙賣出大價錢,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即使是他認識到了,他也不去改變,一是他沒有能力、沒有那個才氣,二是他根本就不想改變,一旦改變了就沒有飯吃了。天下哪有幹砸自己飯碗的人呀?

  西方繪畫的各個流派的劃分很明確,中世紀、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後期、古典繪畫,新古典繪畫、現實主義繪畫、浪漫主義繪畫、印象派繪畫、後印象繪畫、立體主義繪畫,超級現實主義繪畫、現代派繪畫、抽象繪畫等等。一提哪一個畫派都會讓人明確的想到是哪一類風格的作品。而我們就一句“傳統”,很籠統,唐宋的繪畫到近代的齊、黃都可稱之為傳統。可是這之間的差異太大了。為了更科學的,為了今後的學習者的方便區分中國傳統繪畫每一個階段的特性,使之更加清楚,所以我將以往的叫法改為“古典”,不稱“傳統”。(謹就繪畫而言)

  那麼中國繪畫究竟應該如何的劃分呢?我將其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原始繪畫、古代壁畫、古典繪畫、新古典繪畫、士人、文人畫,新文人畫,當代國畫。

  這樣的劃分使人能夠跟明確各個時期的繪畫面貌,原始繪畫:是指早起岩畫出現至早期墓室壁畫出現時期,古代壁畫:是專指墓室壁畫出現後到敦煌壁畫後期的繪畫。古典繪畫:是指隋唐、五代兩宋的繪畫。新古典繪畫:是指元代以後到明末清初的主流繪畫。士人、文人畫:是指明末清初至清末的主流繪畫。新文人畫:是指近代以齊白石為首的“齊派”繪畫為代表的,有別於之前歷代文人畫風格的繪畫。當代國畫:就是指從林風眠、黃永玉、吳冠中、田黎明等具有各種探索精神的作品。

  我所提出的中國古典繪畫的概念,只是讓人們更加準確的明了中國的繪畫不單單是文人畫的寥寥數筆的繪畫,不單單的是文人所謂的簡墨雅逸。古典概念的正式的提出,是為訂正真正中國繪畫的標準,讓人們知道原來中國繪畫真正的標準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引導學畫者、觀畫者,收藏者對中國繪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對中國繪畫的繼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 為什麼復興古典繪畫?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中國繪畫的發展也産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西化”。隨著上個世紀中葉西洋傳教士的到來,帶來了西方的繪畫至今以一百多年了,一直到“五.四”運動大量的提倡西學,中國繪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中國畫被“改良”。中國畫在此之前按著這塊土地上的審美發展了近千年,雖然期間也接受了大量的外來要素,但是,以往的接受,大多都是在我強的狀態下主動的融匯。而到了近代是我弱求變的被動接受,在某些方面是以喪失自我價值為代價的盲目迎合,是被動的。其結果是對自身文化的破壞大於收穫。其直接的結果是:

  1.標準混亂。從功能上講東西方繪畫是一致的。但在審美及表現角度、表現方式方法上東西方的繪畫差異卻很大,面貌各異。我們不拿西方的油畫和中國的水墨畫比。我們拿同是以水為媒介的水彩畫來比一比。都是以紙和水性顏料為表現工具,但是對審美的追求和表現大不相同,其內在精神完全不一樣。由於近一百年來所謂“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古典繪畫的破壞性改造,致使從事中國繪畫的人、本來就在以文人畫為中國繪畫的標準基礎之上,再加上“打倒四王”,還要搞那可怕的“創新”。藝術要豐富,但豐富絕不是創新的結果,豐富是一代一代不斷努力探索,自然地積澱形成。藝術強調個性,但個性絕不是創新出來的,個性是一種自然的體現,就像一個人的長相,不是整容給“創新”出來的。這種“創新”的結果就是將原有的標準體系破壞掉。由此可見標準的混亂是造成現在中國畫現有水平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原有的被破壞替代的有沒有建立,於是只能尋求可替代的東西,那就是什麼能用就用什麼,其結果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中國畫缺少了屬於自身靈魂的東西,沒有了中國的審美,中國的意境、中國的氣韻、變成了用中國的繪畫工具、材料畫西洋審美,使中國畫變了味道,讓人感覺到似乎是中國畫,但本質又不是中國畫。給人一種很難受的感覺。太像現在滿街跑的年輕人,大多讓人看不出男女,太綜合化了。這可能就是時髦的説法叫“接軌”?太可怕了!

  2.喪失審美能力。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運轉,人們很難靜下來潛心於研究。由於大家把石濤上人説的“筆墨當隨時代”奉若聖明,每每道來都是振振有辭。試問,時代以發展到不用筆也可創作的今天,你沒筆可用了,你那筆還隨那個時代呢?我們往往掉到了前人的巢穴之中不能自拔,特別是文人畫的程式化的語言符號。藝術具有是表現時代的功能,但它也有跨越時空的功能。它可以用任何的表現形式來表現當下。就像用文言文、白話文都可以表現當下一樣。

  中國古典繪畫無疑是中國繪畫的正宗。由於種種原因,到今天人們誤將文人畫的標準當成了中國繪畫的真正的標準了。縱觀當下中國繪畫的現狀,我覺得有必要提出這一問題,只有理清這一問題,讓所有學習中國繪畫的人、欣賞中國繪畫的人明確的了解到這一點,才能扭轉目前中國畫標準出現的問題。也就是説,要想讓中國畫出現真正的繁榮,出現與時代相匹配的巨作,只有將中國繪畫的審美回歸的唐、五代及兩宋的標準。徹底的改變當下繪畫的表現方式,原因只有一個——文人畫的語言系統承載力太小。文人畫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但它的功能太有限。文人畫的語言表現力沒有辦法表現出那麼多的審美要素。文人畫只能表現小品,不能表現巨制。我絕不是否定文人畫,但是文人畫決不能成為中國繪畫的唯一標準,我更不能同意中國繪畫的標準就是以“詩、書、畫、印”為衡量尺度。

  第三,回歸古典。

  研究歷代經典作品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經典是如何産生的?從人類進化學的角度來講一千年對於人類的進化來講,可以説是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就對人類文明而言某些變化確實相當的大,但這種變化都是表面的,而非人類心理乃至精神的實質。也就是説一千年前的人和今天人的心理、精神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那麼,為什麼現如今的人就不能像古人那樣的對待生活,對待藝術創作呢?無疑,現在人的貪慾比古人更強,比古人更加的複雜。也就是説現如今的人沒有了古人的心態,萬事都要速成。所以,文人畫的簡練構成形式,也就成了某些人馬上就能當畫家的最快途徑。於是就有了歷史上的陳老蓮、徐渭當不上官就當畫家。就有了鄭板橋當官不順就當畫家的例子。這樣的例子現如今也不是沒有,有的人當官到了上線。就去某個什麼協會的主席當一當。也是常見的呀!

  畫分玩家、利家、和行家。玩家就是真正的文人畫家。其實真正的文人畫家他們的正業都不應該是以畫為主的。畫對於他們來講只是閒來無事以抒胸中之意。利家是指以畫某小利者,看市場,抓商機,投其所好,沒有個人追求,沒有學術及藝術價值,以錢為中心者稱為利家。行家是真正的為藝術而生者,具有衛道士精神,是真正的要達到天人合一的人,是要給後人留下經典的人,是書寫繪畫史的人。

  綜上所述,中國繪畫真正的標準是中國古典繪畫的審美標準,要想解決當下中國繪畫文人畫一家獨大、以及中國畫被西化的問題,毫無疑問的就是回歸到中國古典繪畫的路上去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才會有所前途。所以我在此提出:復興、發展、弘揚、傳播,中國古典繪畫的審美的口號,大力倡導復興中國古典繪畫。

徐白一

文章來源: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打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