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無為走向有為

CCTV.com  2010年02月24日 09: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秦腔,是起源於古代陜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是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生長壯大起來的,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棒子腔",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俗稱"桄桄子"。清人李調元《雨村劇話》雲:"俗傳錢氏綴百裘外集,有秦腔。始於陜西,以梆為板,月琴應之,亦有緊慢,俗呼梆子腔,蜀謂之亂彈。""亂彈"一詞在我國戲曲聲腔中的含義很多,過去曾把崑曲、高腔之外的劇種都叫"亂彈",也有曾把京劇稱為"亂彈",也有的劇種以亂彈命名,如溫州亂彈、河北亂彈,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為先、為主的梆子腔系統的總稱上。

  秦腔,又稱亂彈,源於西秦腔,流行于我國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明末無名氏《缽中蓮》傳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於甘肅。甘肅古稱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時,陜西涇陽人張鼎望寫《秦腔論》,可知秦腔此時已發展至成熟期。待乾隆到年間,魏長生進京演出秦腔,轟動京師。對各地梆子聲腔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是陜西八大怪之一。

  無論是藍田猿人、還是母系氏族;無論是軒轅黃帝、還是十三朝古都;昔日的周秦風采、漢唐雄風,造就了“秦中自古帝王州”的陜西。歷史沿革、朝代更替,孕育和存留了這八百里秦川的古樸與渾厚。或許,你都可以在這飽滿酣暢的秦腔中細細品味。


  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蕩的秦腔,與西鳳酒、長線辣子、大葉捲煙、牛肉泡饃成為這方百姓生命的五大要素。千百年來,對黃土高原上辛勤勞作的百姓來説,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仰天長嘯、擊盆而歌,一段高亢激昂的秦腔會讓你心胸肺腑、關關節節的疲憊愁苦一盡兒滌蕩乾淨。秦腔、秦歌,一字之差,又是怎樣的不同呢?

  千百年來,這秦腔亦有演變,但這秦腔變秦歌卻是在原有激情粗獷的強調裏增添了現代音樂的元素,而歌曲的內容,更是貼近現代的生活。

  而今天鄉約的嘉賓,呂小平,1966年9月,出生在陜西旬邑縣湫坡頭鄉旮旯村,13歲靠嗩吶進的藝校,之後,學會拉板胡、鋼琴、還會作曲。那個時候的夢想就是把事往大弄。中專畢業後,他錄過音、當過導演、當過指揮、還開過店。

  日子過得很快,已然38歲的呂小平匆匆忙忙間走過了人生許多時光,這個歲數的人了,竟然想當歌手。突然想到要把秦腔變個樣,他巧妙的運用了他的獨特思維,把秦腔演變成了秦歌。之後還被稱為秦歌第一人。還被稱為十三狼。這一個大膽的創作,使中國秦歌成為當今歌壇新興的文化。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呂小平老師被稱為十三狼?十三,意指在長安建都的周.秦、漢、唐等十三朝古都。十三朝古國文明,狼,意指西北人粗獷,豪放的性格,富有韌勁,故稱藝名十三狼。

  十三狼,第一次登臺讓他懂得秦腔那直抒胸臆、飽滿酣暢、有情有味的底色,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流行音樂手法的包裝,才能生動刻畫演繹出現代生活的生動細節。

  已然38歲的呂小平匆匆忙忙間走過了人生許多時光,這個歲數的人了,十三狼竟然出了第一張專輯。

  2002年就獲得全國城市職工歌手大賽民族唱法金獎、參加2008農民春晚、截止目前共創作近百首秦歌、出版發行六張秦歌專輯。此後,引來了不少狼迷。

  2005年10月,十三狼第二張秦歌專輯《秦娃》面世了,經過改進的秦歌很快吸引來許多媒體和演出商,《異鄉尋夢》、《八大怪》、《老陜俗語》等一系列反映陜西人真實生活百態的歌曲,伴隨著一張又一張專輯陸續出版發售。註冊了陜西省秦歌研究會、登上了農民春晚……幾年間,秦歌第一人,真的讓更多的人領略了這方水土中那份酣暢與悠揚,那是一份經過創新的傳承。盛況空前;在三秦大地非同響,引起業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省市電臺.電視臺及各大報刊跟蹤連續報道。秦歌的推出,賦予了秦民歌新的歷史含義。

  得知十三狼的歌如此傳奇,讓我對他的秦歌産生了好奇,2009年12月13號,我坐上飛往西安的飛機上,來到了他的故鄉。


  拍攝現場1

  2009年12月14號,我早上六點半起床,7點鐘,我和任導準備出發,半小時到達現場。當時天色昏暗,沒有一絲光明。只見同事們都在忙裏忙外,沒有一個閒著的。我是第一次佈置現場,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我開始默默的關注著每個人都在幹些什麼,為以後佈置現場積累經驗。看人家擺觀眾席的椅子,自己趕緊也跟著擺。不知不覺中,服務員,觀眾,嘉賓的朋友,都來搶著擺,讓我看到了團結的力量,很快觀眾席的椅子排的整整齊齊。椅子擺完後,我又開始擦主持席上的桌子,椅子,拿掃帚掃地。整個現場被我們收拾的乾乾淨淨,可是偏偏正在這時,天公不做美,卻下起了雨加雪。

  一場簡單的雨加雪,就會讓我們的所有勞動化為泡影。桌子和椅子上都是雨水,地面也頓時變的臟亂不堪。雨加雪讓天氣變的格外陰冷,讓我們每個工作人員心裏都犯了愁。現在才8點,原來計劃觀眾9點到現場,可是對於還在家裏的觀眾,天公都不給面子,9點鐘的時候他們會到場嗎?即使來了,這麼冷的天,觀眾能坐住嗎?這是讓我們編導最犯愁的。

  來了,來了,觀眾來了!看見觀眾紛紛的到來,我和任導都很激動。我們迅速安排他們先到休息大廳休息。觀眾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雨加雪卻越下越大,這讓我們又不得不擔心拍攝的效果問題。雖然天公無情,但是陜西人們的熱情,讓我們深深感動。他們都在替我們想辦法。有的説在室內拍吧,有的説在周圍支起一個可以擋雨的大棚子行嗎?在這,讓我不得不感動的是我們的攝像組組長的責任心,攝像組長説這種天氣,不能拍。第一,即使有雨衣觀眾也肯定坐不住。第二,如果搭個棚子拍出的效果肯定不好。第三,如果在室內拍的話,我們也不用都大老遠跑陜西來,在北京就行了,而且室內燈光太暗,對拍攝效果肯定有很大的影響。於是我們做了一個決定,要等到下午一點,如果天氣有所好轉,可以拍攝,如果還下雨雪就改成明天的同一時間。

  就這樣,熱情的觀眾一直陪我們等到下午一點,但天氣依然沒有轉晴。有的陜西人説,這是老天不捨得你們走,讓你們在這多呆一天。於是,他們非常熱情的邀請我們與他們合影,由於觀眾很多,他們自覺地按順序排隊等待著。這讓我感受到身在央視的榮耀。


  拍攝現場2

  第二天,我們到拍攝現場的時候,發現地上全是厚厚的積雪,這次我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了。我立即拿起了掀,開始用勁全身力氣鏟雪,然後再用掃帚掃雪。把桌上的雪用抹布迅速擦乾凈後,開始擺觀眾席的椅子,很快都收拾完了。而今天比想象中的還要冷,快9點了,我們認為今天的觀眾肯定來的很少,我們猜測著,也許就20個?30個?但是卻又出乎我們的意料。

  昨天來的所有觀眾,不但風風火火的趕到現場,而且整整齊齊的坐在座位上,等待著開場。正在這時,凡哥,拿出了他的新武器,那就是他晝夜準備了10個笑話,為了熱場。我們的任導也不甘示弱,講了兩個笑話,讓現場頓時熱鬧非凡。

  他們的這種調動現場的能力,不得不讓我佩服。讓我學到了應該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懂得了拍小片需要哪些鏡頭。在現場任導號召觀眾應該這樣做,那樣做的時候,讓我懂得了,作為一個編導拍攝一期節目,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應該學會自己挑起大梁。還體會到,錄製現場的時候,真的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總的來説,整個拍攝很順利!雖然我也忙裏忙外,但我給自己下了一個定論,“無為”!沒有起到主導作用。下期節目,我將以更端正的態度、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勤奮務實,讓無為走向有為!不斷接受新的挑戰,並在挑戰中不斷成長,在成長中更好地讓《鄉約》越走越好。

  《秦歌第一人》嘉賓聯絡方式:

  嘉賓:呂曉平

  電話:15991896000 13186058000

  郵編:721154

  通信地址:陜西省藝術學校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