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龜是這樣煉成的

CCTV.com  2010年02月01日 09: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金龜來了,每只2斤的烏龜,三隻50萬,現場就有人買!呵呵!主人不賣!

  4眼龜,6眼龜,雙頭龜,他有;

  別人溫室裏養龜,他的龜散養在大田裏;

  別人賣出龜以後概不負責,他是包賠損失;

  他74歲了,40歲上創業,成就養龜傳奇,人送外號畢善龜,啥啊,善於養龜!這就是我的採訪對象,畢文彩。

  策劃中

  一開始的採訪,是和他的兒子聯絡,我叫他小畢總,小畢總説老畢很忙,有什麼問題先問他,可畢竟不是親身經歷,幾個問題下來,他就答不上來了,只好給我了老畢的電話,還特別囑咐:老爺子愛喝酒,一般下午喝,喝了就睡,所以採訪最好放在上午。老畢一口方言, 説快了什麼也聽不懂,我反復的問他什麼意思,以至於後來他答什麼問題都加上一句:你曉得吧?我的意思你聽懂了沒有。

  採訪結束後接著就是策劃,萬事開頭難,這一開始的互動要有趣味,要有廣適性,什麼人都能回答,要和主題相關,老畢是自學成材的土專家:龜交配産蛋是在6-8月,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每天深夜就蹲在水塘裏,觀察龜的這些習性,夏夜水邊,那是直接喂蚊子啊,他不能打,一有聲響龜就跑了,每夜都被咬的傷痕纍纍。我想互動以此開頭,見著蚊子怎麼辦,那是人人喊打,但今天的嘉賓不一樣,他就讓蚊子吸他的血,為什麼呢,因為他在觀察烏龜,進入烏龜習性。肖老師一上來就皺了眉頭,沒意思,也沒有龜,不行,重寫,從烏龜有趣但不為人知的習性中,挑出來一個做互動,我回去找了找,那一定是烏龜談戀愛了,朋友裏養龜的人很多,還沒有誰真見過龜戀愛,於是得到經驗:互動最好找與嘉賓有直接關係的話題進行發揮。

  接著是提要:要突出新聞性,老畢的新聞性在於他獲的大獎:中華農業科教獎,一個普通農民獲得了大獎還不具體,沒有反差,如果説他沒上一天學,這差距就有了,所以提要要具體要有反差。

  修改了策劃,坐上火車攝製組開赴揚州。古詩有雲:煙花三月下揚州,我們7月去,相當與舊曆的5月,今年是潤5月啊,這場面和古人差的有多遠,很期待。隋朝隋煬帝視察大運河修繕情況,曾到揚州,發現揚州姑娘嬌媚可人,特別是肌膚白皙,於是帶了幾個回宮冊立妃子,漢代的趙飛燕,三國的大喬小喬,民國的潘玉良都是揚州人,於是便有了揚州出美女的俗語。可惜同車廂的都是四川人,我們連個吳儂軟語都沒聽見,更別説所謂伊人。唉!


  

  下了火車,大約2個小時,我們來到了老畢的家,他家的圍墻有2米5高,上面豎著明晃晃的玻璃,看來院子裏有寶啊。一進院子,小橋流水,綠樹掩映,我往橋上一站,水田裏全是招財貓,,因為天陰,他們都浮上來大口呼氣 。每條足有1尺長。在北京,10公分的就賣到40-60元,而在這裡,老畢説一點不值錢,10來塊錢,給人吃的。

  奇人老畢

  畢文才,今年七十有四,別人問起來,他會按當地的規矩,説虛歲,75,40歲靠養鱔魚率先致富,接著大規模養殖甲魚,在甲魚價格最高的1994年賣掉了他2/3的甲魚,逃過了1997年甲魚跌至10元一斤的劫難,之後開始養龜,而且向精品龜的方向發展,幾次轉型,他賺的滿盆滿碗,難道他真的敏銳感知政策、市場的方向,能審時度勢,倒是老畢自己總結的好,他一生頗具傳奇色彩,自詡養龜奇人,並不為過。

  老畢的家是個小二層,正房三間,中間是堂屋,待客的,一台老式的立式空調,這房子要是放在現在來看,那是稀鬆平常,可放在老畢造房子的上世紀80年代,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老畢生於1935年,家裏給地主當長工,從小讀的是私塾,像《論語》、《四書》、《五經》之類的,國學底子深厚,到現在74了,他還能背一些段落出來。老畢上面三個姐姐,他是老小,還沒等到他成年,父親就去世了,三個姐姐都出嫁走了,母親與他相依為命,解放以後,一位在揚州的親戚推薦他上正規的小學,當時他有13歲了,入學考試不理想,因為他學的是國學,語文成績很高,但數學只考了十幾分,學校讓他從一年級讀起,那多丟人啊,老畢向學校保證,努力跟上學習進度,從五年級讀起,這樣他不至於在一年級學生面前如此的顯眼,學校折中----上三年級。一個學期的功夫,老畢就把課全補上了,轉年開學,他跳級上五年級,如此天資和勤奮,他考大學是不成問題,可當時家裏沒錢,窮到什麼地步,他只有一條短褲,晚上洗了他就光屁股睡覺,學校出早操,別人都有長褲穿,他沒有,就躲著不出去,年輕的老畢愛拉二胡,在學校也是個活躍分子,有這樣的特長,他高中畢業進入南京一家工廠做宣傳幹事,當時像他這樣有墨水的人不多,老畢也是幹活不講回報,無私奉獻,事跡多次登在《揚州日報》上,成了當時共青團員學習的典範,單位推薦他上了南京大學政教係,打算重點培養,學校出來以後,國家號召有志青年建設農村,老畢作為有志青年的優秀代表調到鎮上當文書,負責給領導寫個發言稿的,如果老畢按部就班,説不定當了鎮上領導,再往揚州走走也説不定。可命運就此轉了個彎、、、、


  

  老畢説話直,和領導關係很微妙,機關裏工作沒一年,被放到了水利站做水管員的好好鍛鍊,那時他成家了,有了4個孩子,他在鎮上住,老婆和孩子在農村,老婆個頭矮,那是時公社講究挑擔子掙工分,一擔100斤,老畢愛人挑不動還受罪,老畢就一心想把家人接到鎮裏住,可當時就靠他每月40的工資養不起這一家人啊,就耽擱下來,沒想到因為忙,孩子得病沒有及時救治,大女兒和小兒子就沒了,老畢這下急了,可有什麼掙錢的路子呢?1972年冬,當時他去上海看親戚,親戚做鱔魚招待他,冬天鱔魚貴,1元一斤,老畢與水打交道,知道這鱔魚夏天在農村是隨處可見,想掙錢,就要解決鱔魚過冬的問題,他一路打聽找到了賣鱔魚的商販,送了2包好煙學來鱔魚保暖的秘密,就是給鱔魚桶蓋棉被,老畢如獲至寶,在家裏擺上2口大缸,自己捉了鱔魚養,當時他家有2隻烏龜,他就順手丟在一個缸裏,漸漸發現,有龜的鱔魚比沒龜的鱔魚成活率高,仔細一研究,原來龜把死鱔魚吃了,不污染水質,鱔魚成活率高,無意之中,老畢學會了生態養殖。當時養鱔魚的少,鎮上的酒店都到老畢家進貨,一冬天,老畢就掙了6000元,把家人也從村裏接到了鎮上。

  1978年,農村改革,讓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老畢成了致富典型,經常去外地傳經送寶,也捎帶考察市場,老畢發現甲魚在城市很受歡迎,而鱔魚因為好養殖,市場供應充足,老畢回家減少鱔魚數量,大力發展甲魚,甲魚的價格節節攀升,到了1993年,就到了400元一斤,此時老畢有1000斤甲魚。當地政府為了扶持農民致富,就讓老畢以優惠價賣給其他農戶,老畢支持領導,以300元一斤的價格賣了他2/3的甲魚,以每只2-3元的價格回購了當時養殖戶手裏賣不出去的烏龜,這在他看來,也算是支持領導,或許是好人有好抱,這些在他看來無心插的柳竟然在1997年成為他再次發展的機遇。話説甲魚到了1994年達到高峰以後,掉轉方向,一路向下,跌起沒完,1996年100元,那些抱著幻想的養殖戶還捂著,等價格回暖,大撈一筆,老畢卻借機會又處理了一批甲魚,到了1997年,甲魚到底了,10幾元一斤,對他來説,大頭已經變成錢了,剩下的甲魚傷不了他。沒想到這時候,烏龜的價格上去了,普通的巴西龜,草龜都能賣上價,這時已經養了2年烏龜的老畢可趕上好時候了。咋啊,這龜可不是雞啊豬的,説喂上飼料育肥,一段時間就能出欄見效益,普通的烏龜到4-5歲才知道談戀愛生孩子,你用高科技幫他,他還不領情呢,老畢早年大批接手的烏龜,現在正是繁育的時候,想不發財都不行啊,瞧瞧他這運氣。當時的小龜苗,10克賣30多元一隻,一天,老畢的一個老客戶找他買龜,挑了一隻龜,張口給老畢500,老畢挺高興,可沒出半個月,這人又來了,指點還要同樣的龜,價格提到2000一隻,看來這龜有名堂,老畢一問,才知道這是金錢龜,6克的賣到6000-7000元,而這龜的爹媽是他1985年在武漢以300元一隻的價格買的,賣主告訴他這叫梅花紅肚龜,當時老畢是帶了3000元到武漢買烏龜,那邊的人只籌集了2000元的貨,老畢手上恰巧1000元,就買了,要是當時人家湊了3000元的龜,他鐵定不會買這龜了。


  

  回到家裏,他把所有的龜散養在大田裏,10年過去,這麼多龜,他還真沒在意,直到有人出價2000,他開始找這個龜,當時的3隻龜有了20多只後代,老畢直説萬幸,正因為當時把這龜當普通龜養了,還真成功了,如果知道它是金錢龜,這麼珍貴,還真不知道怎麼養,自知道金錢龜的真正價值以後,老畢就把他們安置在秘密地方養殖,不容許我們拍攝。

  採訪歸來,感嘆:啥是成功,或許成功=天資+勤奮+機遇!!!

  《老畢釣金龜》嘉賓聯絡方式:

  嘉賓:畢文彩

  電話:0514-888708888

  郵編:225823

  地址:江蘇省寶應縣夏集鎮子嬰社區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