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啥是新聞性?

CCTV.com  2009年11月09日 15: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一下飛機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傳説中的麻將聲也不是麻辣燙的味道,而是與北京幹冷秋季不同的溫熱。穿著厚厚棉衣的我,心情與身體一樣煩躁。因為我對此行的稿子沒有把握。

  嘉賓金徐凱,是一個酷愛搞發明創造的民間發明家,被人戲稱為“農民愛迪生”,他一共有80多項發明,有26項發明專利。他發明的“庇護式電動牙刷”、“馬桶衛生拉膜墊”、“太空馬桶”,獲得了國際專利,他是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專利的農民工。

  如何把這樣一期片子做出高收視率呢?既無獵奇的內容、又沒有精彩的表演。本來吸引人的就是嘉賓自己那些新奇的發明,但是由於時間過於久遠,大部分都已經遺失或者損壞。懷著這樣忐忑的心情,我來到了節目拍攝地四川眉山。

  四川梅山,蘇東坡的老家,一片長滿竹子和橙子的美麗山水。一來到這裡,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當然不只是美麗的景色。


  

  一、厚道的眉山人

  從車窗向外望去,充眼都是東坡區、東坡街道、東坡酒樓、東坡肉、東坡酒的招牌。對於這一位在歷史上富有盛名的老鄉,現代眉山人一點兒也不吝惜借借他的光。

  嘉賓的老家在大定橋村,我們從市區驅車半個小時就到了這裡。剛一進村就體會到了四川人特有的生活方式,這裡幾乎每條街道都會有茶館,那些從五十幾歲到八十幾歲的“老頭”們,悠閒的坐在茶館門口喝茶、聊天、抽煙袋。此外,村中狗多,而且看似都見過“大世面”,只有當汽車轱轆開到了眼前,才會慢慢悠悠的從地上爬起來,然後不緊不慢的走到一邊,也絕不會無緣無故就衝人狂吠,盡顯“地主”風範。有條小河從山上流下,穿村而過,河岸邊有很多紅的、白的花,還有螃蟹奮勇的往岸上爬。村中家家戶戶門口都是翠綠的竹和半熟的橙。一派田園詩畫。

  村中道路也別具特色——窄。想必修建時沒有想過它會過汽車吧,我們的汽車一開過去,整個街面都佔滿了,如果遇到騎摩托的、開三輪的,那當真是“狹路相逢”了。然而,在這樣的鄉間小道上,大家都自覺的卸掉了“勇者勝”的氣概,因為搶來搶去的結果只能是“堵”。在這裡無論是騎摩托的年輕人還是蹬三輪的老年人,都會主動給你讓行,不會心浮氣躁的趕時間,所以再窄的路,都暢通無阻。

  在拍攝的間隙,我們和路邊賣茶水的老倆口閒談,看到他們使用的茶杯頗具特色,就想借來拍攝的時候用,一定別有風味。賣茶水的老婆婆用當地話,説了幾句什麼 ,我聽不懂,但憑藉經驗,想必是不肯隨便外借或者需要多少押金之類的吧,我便一個勁的解釋,只用幾個小時,很快就會還給你們的,放心。後來當地人才告訴我,其實老婆婆一直在説的是,兩個夠不夠?


  

  瞬時,心裏充滿了感激,將自己的東西可以這麼放心的借給素不相識的人,而且不但不擔心我們會不會還的問題,反而還替我們擔心,借的夠不夠。

  在選擇場地的時候,我理想的是找一個農家小院,樸素,有地方特色就可以。我看到一個長滿了橙子的小院落,斑駁的木門虛掩著,似乎無人在家。我便走了進去,想著只是看看而已,但畢竟沒有經過主人的許可多少有些心虛,這時,身後突然聽到一位大嫂大聲的説了句什麼,難不成把我當賊了?我多少有些不悅的回頭看著大嫂,這時她又説説了一句話,我才聽明白,她是讓我進去看看.

  選擇了拍攝地點,還要選擇主持人和嘉賓所用的桌椅,可當地人都是習慣用一種自己家竹子編的小圈椅,坐上去很舒服,但是如果用於拍攝,高度不夠。熱心的村裏人,帶著我們在村中一家一戶的找,都把自己家所有的椅子找出來給我們看,説到要借哪個,都毫不含糊。甚至不問,什麼時候歸還之類的話。

  現場安排停當,晚上我們在路邊品嘗地道的四川菜,有大嫂過來兜攬生意,原來她是幫人刷鞋的,一雙只要一塊錢,新鮮事,而且收費如此低廉。於是大家都有興趣嘗試一下,有人就脫下鞋交給大嫂,然後繼續吃飯,過了一會兒,突然發現刷鞋的大嫂不見了,這才想到,哪有這樣的便宜事?肯定是大嫂把鞋拿走了吧?夜晚的街道上,人流如織,而且身在異鄉的我們,路不熟、話不同,那麼多的小街道小衚同,到哪去找?正待後悔時!突然發現一個大大的笑臉出現在身後,原來是大嫂來送鞋。我們又是自作“聰明”了。


  

  在吃飯期間,與店主閒談,説起我們是北方人,對四川的麻辣文化很感興趣,熱心的店主説啥也要送我們一罐他自製的辣椒醬。真是品嘗美味之餘的意外收穫。

  感嘆完了眉山的山水和眉山人的樸實,我還得繼續改造我的稿子,啥才是他的新聞性體現呢?啥才是最應該著重表現的呢?

  書歸正傳

  一回到賓館裏,我就開始著手改稿子。可從何改起呢?什麼是最有新聞價值的東西呢?此行要拍攝的嘉賓,只是高中畢業,但因為自己特殊的經歷,被評選為了“全國十大傑出農民工”,本來只有他一個人有資格去清華、北大進行再深造,但他卻拒絕了。我認為,這絕對是最能出乎常人意料的事情,所以它是最具有新聞價值的。我把這一點放在了稿件的最開始。這固然是金徐凱獨立特行的選擇,可我卻忽略了這樣寫,“北大、清華”該是怎樣的感受呢?

  1、如何挖掘新聞性

  在他的所有發明中,有三項是獲得了國際專利的。所以,他是中國第一個擁有了國際專利的農民工。而這一點,我固然是採訪到了,但是最開始卻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把這一信息進行有效的放大。然而這才是他身上真正具有新聞價值的東西,不僅體現了他個人的主要事跡,而且是對中國農民工這個群體精神面貌的展現。

  説到金徐凱的新聞性,還有哪些媒體曾經報道過他呢?嘉賓告訴我,CCTV-10、陽光衛視、四川衛視、重慶電視臺都曾經報道過他,這些也要寫進稿子。

  然而,最初我的採訪淺嘗輒止了,沒有繼續追問,除了電視媒體,是否還有報紙、電臺等?結果我差點就遺漏了“新華社、塔斯社、俄通社、CNN、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大公報、文匯報”等諸多超重量級媒體的報道。


  

  2、段落屬性統一

  在沒有獵奇話題的情況下,我只能緊緊抓住嘉賓的人生經歷來做文章。

  嘉賓金徐凱的人生經歷很豐富,他6歲喪父,母親一個人帶著他和弟弟,還有婆婆和婆婆的婆婆生活,為了攢夠他和弟弟的學費,在農忙之餘,還要去城裏送煤球、賣菜、糊信封。

  金徐凱在艱苦的生活裏,經常自己動腦筋改變生活。6歲發明了煮粥防溢器、8歲發明了帶橡皮的鉛筆、12歲組裝了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13歲發明了自動採集雞蛋的雞籠,19歲出門打工飽嘗了人間辛酸。之後,以自己微薄的薪水做發明創造,也因為搞發明,他先後17次失業,直到他的事跡被媒體記者報道出去,而後又獲得了“全國十大傑出農民工”的稱號,他的人生才發生了轉變。而後,他又是如何將自己的發明與市場相結合,又是如何成立了公司。這中間林林總總的故事,我左右衡量,覺得都捨不得丟棄,但每個段落的屬性必須要統一,我只能選擇其中一些較有代表性的展現在稿子裏,而其他的部分要進行有效的濃縮。節目的每段訪談屬性都要統一,這樣整期節目才會條理清楚。

  用語要準確、簡練

  在提到嘉賓去深圳參加第一次“高交會”的這段經歷時,本來是第一屆全國高新技術交流會,而我在最開始的稿件上簡化的寫成了“高交會”,省略了“全國”倆字。兩個字,不多,可是意思卻可能發生大的轉變。用語一定要準確。

  其實,不只是準確,還要簡練。比如,我在現場有一句問話的設置是,“人家都是怎麼問你的?”完全就可以改成“人家都怎麼問?”用字不要啰嗦,還能準確的傳達意思,這樣才能在有限的篇幅裏傳達更多的有效信息。


  

  4、要懂得追問

  做記者一個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懂得追問。追問才能挖掘出表像背後的真實和細節。在問到嘉賓最開始得知宇航員在太空中存在如廁難題的時候,他就想到了要發明一個太空馬桶,可是一個普通人如何去了解宇航員在太空中如廁的更多細節呢?他開始去網絡、圖書館去查閱資料。那麼他是如何去查閱呢?又登陸了多少個網站?去過了多少家多少圖書館?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走過什麼彎路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在最初採訪時並沒有進行追問,也許就會遺漏了一些很重要的事實。

  5、要表現人物的真實心理感受

  在嘉賓金徐凱獲得了“全國十大傑出農民工”的稱號之初,除了清華、北大的邀請、還有天津市市長要給他全家天津市的戶口和住房、甚至還有美國的大公司來請他,給他全家辦移民。但是當時年輕氣盛的他,認為自己在中國發展也很好,而且已經找到了一條非常適合自己的道路。他堅信自己能做出一番事業。到了後來,當他的創業路上遇到諸多坎坷的時候,也曾有過悔意,因為當初沒有想到自己發展的道路上會有這麼多難題。

  而我在最初寫稿子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去回避這些細節,忽視了這是一個人應該有的心路歷程,無論是他當年的年輕氣盛,還是今天在遇到坎坷時的略有悔意,都是一個人真實的心理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塑造出一個真實而立體的人。

  《農民工的國際專利》嘉賓聯絡方式:

  嘉賓:金徐凱

  電話:13910719749,010—82784953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東路上地佳園七號樓一單元1502室

  郵編:100085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