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創新科技 > 創新科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了多少?

CCTV.com  2010年03月18日 17: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按一聲是國歌,按兩聲是蘭花草,按三聲是生日快樂,根據門鈴的音樂來區分來賓的身份,這個創意很妙吧!而它的作者康釗,不過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

  地震發生後通常會發生火災,如何避免?石景山中學初二的學生杜家瑋設計的“地震火災控制裝置”,斷電斷氣一舉兩得,有效地降低了火災的可能性。

  這些新穎有趣的作品是在2007年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博覽會上亮相的。

  2004年,由團北京市委主辦的全國第一個青少年科技博覽會在京舉辦,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歡迎。作為固定承辦方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簡稱青少中心)目睹了其間的變化:4年來,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一直是北京青博會的主角,參展作品也由2004年的60件增加到2007年的160件。數字提升的背後,凝聚著青少年工作者、老師和孩子們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今年參展的160件作品是青少中心從3000多件參賽作品中篩選而出,其中的26件大學生作品是首次參加青博會。不同於以往“紙上談兵”的手工模型和論文,此次展出的更多是實物,在眾多的科技作品身上凸顯出兩個關鍵詞:創新和實用。

  興趣是科技製作最好的老師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在笛子、水管琴、大提琴的應和下,悠揚的樂音迴響在展廳,引得行人駐足欣賞。別小看這些自製樂器,創意可不一般:笛子是用撲克牌卷制而成,水管琴由長短不一的水管組合,琴錘由數學試卷搖身變成,大提琴的主幹是油畫板。“新穎、創意、環保……”這是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戴毅新老師的評價。

  製作這些獨特樂器的五名學生,都是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藝術團的成員。他們告訴記者,學校很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電工、烹飪、技工、攝影等課程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學校還以創新思維大賽、未來工程師大賽等賽事為契機,動員學生報名,並配備老師輔導。

  “這個東西我見過,是二極管!”

  “這個我也知道,如果有人用剪子剪斷鐵絲,報警器就會響,就知道有人在偷車!”搶著説話的是6歲小朋友王瀚迪。在青博會上見到這些好玩的科技製作,他忍不住擺弄起來。“我參加了無線電小組,還做了電子門鈴呢!”王瀚迪驕傲地説。

  從1997年起,青少中心就在全市中小學倡導開展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科學興趣。

  2000年,北京市八一中學開始在初中各個年級設有科技特長班,針對特長班學生開設電腦機器人、動漫製作、天文、單片機、航模等許多方面的選修課。

  從校內興趣小組,到跨校項目小組,再到面向全市的少年科學院,一步一步培養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這是青少中心構建的藍圖。

  10年過去了,無線電、航模班、機器人、車模、動漫製作……幾乎北京市所有的中小學都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特色班,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興趣。

  我從競賽中學到了很多科技知識

  8年的時間,八一中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培養成果卻是驕人的,在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上多次獲獎,今年9月學生還將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機器人錦標賽;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上,他們獲得了團體金獎和創新型學校的榮譽,其中有一名學生楊辰還被評為創新型學生。

  “未來杯”全國青少年科學創意大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未來工程師比賽、頭腦創新思維大賽,都是青少年很喜歡的比賽。

  不僅是北京,全國都在行動,據《中國科協2006年度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佈數據:2006年各級科協及所屬團體舉辦青少年科技競賽11145次,比上年增加11.5%,其中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1159萬人次;舉辦青少年科技夏冬令營3696次,比上年增加174次,上升4.9%,參加人數75萬人次,比上年增加7萬人次,比上年上升10.3%。

  “在數碼攝影比賽中我學會了電腦製圖,在遙控帆船比賽中我學會了開帆船,在探雷競賽中我認識了探雷器,在創意大賽中我學到了力學、結構學等知識。”説起這些收穫,楊辰可是如數家珍。

  欣賞了青博會上學生的作品,科普志願者工作團的專家沈乃氵徵這樣評價:“現在很多學生喜歡做機器人,泛泛地做出來,會動、會唱歌、會跳舞,一點使用價值也沒有。孩子們的作品很實用,你看那個抽水馬桶,把家庭的廢水過濾後就可以重復使用,經濟效益和使用價值都有,多節能啊!”

  “2004年的青博會,參展的手工作品居多,主要是校內的小模型、小實驗;到現在學生們主要是帶著興趣去作,你看糞便清潔器是帶有倣生學的原理,環保公廁利用沼氣和太陽能發電,它體現了一個系統工程。學生的科學意識在增強。”連續四屆承辦青博會,青少中心主任高斌對參展作品的水平變化深有感觸。

責編:張亦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