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cctv調研區頻道 > 産業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荊楚60年湖北文化産業蓬勃發展 佳作頻出

CCTV.com  2009年09月25日 16:5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湖北日報  

  黃鶴翩翩,楚風綿綿。

  在祖國漫漫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的荊楚文化,影響深遠,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一脈。

  而今,絢麗璀璨的荊楚文化、可歌可泣的紅色文化正和其他文化資源一道,支撐著湖北向文化強省目標矯健起飛。

  促文化大省為文化強省

  湖北的文化資源歷史色彩厚重,地域特點濃郁。除彰顯華夏文明、領歷史風騷的楚文化外,還有流播千年、傳奇不朽的三國文化,別具風情的巴土文化,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群星璀璨的名人文化,等等。

  坐擁天時地利,順應歷史潮流。湖北省委、省政府踐行科學發展觀,著力推進湖北文化強省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文化發展新突破。

  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在多種場合指出,放眼我國中部,要充分發揮好湖北工業、農業、科技、交通、文化方面的比較優勢,做強湖北的文化軟實力。

  促文化資源大省為文化強省,一系列舉措在湖北應運而生,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文藝精品生産上,創作體現民族精神和突出湖北特色的藝術精品有新突破;

  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構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新突破;

  在發展文化産業和繁榮文化市場上,配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有新突破;配合武漢城市圈建設,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多、文化人才多的優勢,發展動漫等新興文化創意産業有新突破;

  在文化人才培養和引進上,使荊楚大地成為催生和涌現各類文化名人和文化大家的沃土。

  全省文化部門迅速聯動,激流勇進,加快實現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歷史性跨越,在中部崛起的史詩性進程中,奏響了湖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壯麗交響。

  藝術舞臺絢麗繽紛

  舞臺藝術率先突破,精品佳作迭出,在全國形成喜人影響。

  湖北劇種多、劇作佳、藝人優,被譽為“戲劇大省”。陳伯華、吳天保、楊小樓、李羅克、劉繼鳴、沈雲陔、關嘯彬、熊劍嘯等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劇作家,在新中國戲劇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代表作《宇宙鋒》、《二度梅》等已成為優秀傳統保留劇目。

  進入新時期,湖北舞臺藝術創作攀上一個新高峰。全省初步形成了江漢平原以荊州花鼓戲為主、鄂西北以豫劇和曲劇為主、鄂西南以民族歌舞為主、鄂東北以楚劇為主、鄂東以黃梅戲為主的藝術發展格局。《徐九經陞官記》、《同船過渡》等一批優秀創作劇目陸續推出。余笑予、沈虹光、胡慶樹、朱世慧、肖惠芳等一批藝術家享譽全國。

  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全省推出了一批優秀劇目。《家住長江邊》等3台劇目獲“文華大獎”,獲獎規格和數量均居全國第一。1990年以來,全省33台劇目獲文化部“文華獎”,14台劇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膏藥章》、《築城記》和《檸檬黃的味道》3台劇目入選國家精品劇目。湖北藝術作品和藝術工作者在國家級文藝比賽中獲獎數量和等次,位居前10名。

  省文化廳廳長杜建國説:“文藝精品是人民群眾最好的精神食糧,也是彰顯一個地方文化內涵和魅力的重要標誌。”

  為迎接共和國六十華誕,我省確定以現實題材為重點,推出一批題材多樣、體現時代精神、彰顯湖北特色的藝術佳作。創作和排演了舞劇《王昭君》、楚劇《首義人家》、京劇《生活秀》、黃梅戲《李四光》、兒童劇《古丟丟》、交響曲《長江》和《洪湖組曲》、大型都市風情音畫《水墨江城》、雜技《夢幻九歌》等新劇目。

  文化市場空前繁榮

  目前,我省文化市場已形成演出、娛樂、網吧、音像、電影、網絡文化、藝術品、藝術培訓、圖書報刊等門類齊全的格局。

  文化市場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進入。國有、民營等多種所有制文化企業,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負盈虧,成為文化市場的投資主體。

  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逐步健全。湖北是全國較早普及“兩館一站”(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的省份之一。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起步早、模式新、效果好,統一採購設備、統一服務平臺等做法得到國家肯定。

  湖北公共、科研和高校等系統圖書館,在藏書建設、協作協調、館際互借、編制聯合目錄、應用技術推廣及聯合服務等方面,合作共建,推動了湖北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繁榮發展。

  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2007年11月6日,湖北省博物館在全國中西部率先免費開放,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

  文物市場管理逐步規範。文物保護經費投入明顯加大,文物資源開發工作穩步進行,成效喜人。

  積極推動我省文藝精品走出去,對外文化交流取得驕人成績。省歌劇舞劇院的《鐘鳴楚天》、省京劇院的《大鬧天宮》、省博物館的編鐘展演、武漢雜技團的雜技等多次赴國外進行藝術交流。

  引進了一大批國外及港澳臺地區的藝術精品。愛爾蘭踢踏舞蹈團《舞之魂》、俄羅斯國立芭蕾舞團、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等享譽全球的藝術團體來我省演出,並參與“中國湖北韓國周”、“法國文化年”、“俄羅斯文化年”、“香港湖北周”等各類文化交流活動。

  文化産業不斷壯大

  文化産業是朝陽産業,是文化資源高度利用的結果,文化産業發展必須形成集聚模式。在文化産業集群的形成過程中,湖北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支撐作用,為文化産業的發展提供政策和財力支持。

  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包括演出、音像、文化娛樂、文化旅遊、網絡文化、文物和藝術品、藝術培訓等門類齊全的文化産業體系,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

  湖北重點培育了江通動畫、三峽非博園、楚天激光等一批民營龍頭文化企業,光谷國際創意園、武漢光谷軟體園、武漢新加坡創意産業園、木蘭湖明清古民風俗園等産業園區;成功舉辦了武漢國際文化産業博洽會和首屆中國中部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簽約金額175億元,在文化信息交流、産品交易、項目合作上取得了可喜成績;演出業、文物與藝術品業、文化旅遊業等傳統文化産業持續穩步增長,動畫、網絡卡通、流媒體等新興文化産業迅速崛起。

  湖北先後成功組織舉辦了2004年武漢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和2006年首屆中國中部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其中2006年首屆中國中部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為我省文化産業的發展搭建了新的平臺。

  在培育主體方面,實施了文化産業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江通動畫被評為“2007-200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武漢光谷國際文化創意園成為文化部跟蹤培育的重點産業園區。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長江出版集團、廣電總臺、知音傳媒集團、今古傳奇報刊集團、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等一批骨幹文化企業,深化改革,創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生産機制,遵循産業發展規律,解放和發展了新的文化生産力。(記者易飛 通訊員陳衛軍 實習生吳蓓 吳質)

責編:郭筱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