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cctv調研區頻道 > 管理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利益成治療機構的迷魂藥 暴力封鎖治不了“網癮”

CCTV.com  2010年06月09日 11: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京華時報》  

  近日,江蘇淮安一個網癮戒治中心的14名少年,對值班教官發動“襲擊”,將其五花大綁後逃往盱眙。因付不起打車費,他們被的哥舉報,後被民警帶走。這次“失敗大逃亡”的結局是:雖然沒有一個人同意,但他們還是不得不回到網癮戒治中心。

  逃離,因為再也不堪忍受。這次被逼的抗爭背後,是這些花季少年們難以扛過去的灰色戒癮生活:飯菜粗糲,教官兇狠,課程單調,生活枯燥。相比那些接受打針吃藥、電療電擊等“治療”手段的網癮少年,他們似乎是“幸運”的。然而,從人性、人道、人本的視角看,不管有沒有挨打,網癮少年們都在經受一種“治療暴力”的煎熬。

  這種暴力,不僅有折磨肉身的硬暴力,也有摧殘精神的軟暴力。從媒體的多次報道中,我們看到,一些所謂的網癮治療機構不啻人間地獄。在這裡,孩子們形同犯人,有如奴隸,得不到起碼的尊重,更談不上任何關愛。活動上與世隔絕,生活上缺乏保障,學習上機械枯燥,教育上簡單粗暴。為了達到所謂療效,有人不惜調動從拳頭棍棒到現代科技、醫藥等一切“管用”手段,用身心極度痛苦的方式,迫使孩子們“承認錯誤、痛改前非”。

  傷害身體,禁錮心靈,壓抑性靈,而這一切竟是以為了孩子的名義公然進行的,面對這樣的毀人之所,人們更多的是憂思。

  治療暴力的淫威之下,直接導致一些寶貴生命的過早凋謝,而其對社會的傷害更為深重久遠。這段充滿暴力的人生經歷,會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他們或因高壓而人格扭曲,或因恐懼而失去正常的生存競爭能力,或矇混過關逃離戒癮機構,卻更深地沉迷于不良網遊,或以暴易暴地報復父母和社會。

  當暴力拆遷引起多起自焚事件時,有網友評論道:因為有暴利,所以有暴力。這句話,也適用於現在網癮治療中存在的問題。且看淮安這家戒治中心,家長與學校一般簽訂為期半年的協議書,一次性繳費18000元。相比孩子們受到的廉價且殘酷的治療,這種費用可算是天價了。可他們又得到了什麼呢?

  此前,據央視披露,短短幾年間,我國“網癮”青少年已從當初的400萬增加到1300多萬,戒除網癮悄然成為一門擁有300多家機構,規模達數十億元的産業。在逐利本能下,一些人將網癮治療當做斂財工具,資質不夠就搞假的,不會治療就來硬的,追求療效就玩狠的,當然,收費價格也只定貴的。在這座家長們想送進去、孩子們想逃出來的暴力圍城裏,有一桿大旗高高飄揚,上書一個紅艷艷的利字。

  暴力不是網癮的對症藥,而利益卻是治療機構的迷魂藥。衛生部已經明確指出“網癮”不成立,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機構以此謀利,以此誤人子弟?這個問題必須有人回答。

責編:郭筱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