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cctv調研區頻道 > 管理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軍營接入互聯網 採取嚴密技術手段防泄密

CCTV.com  2009年11月27日 12:4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新兵胡應坤入伍後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軍營裏還有互聯網網吧,二是沒想到連長會帶著他們新兵去免費上網。

  今年20歲的胡應坤入伍前是父母眼中的“網蟲”,高中畢業後在家待業,“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在網上”,而在線聊天、打遊戲和看電影則是他的“上網三部曲”。

  臨到部隊前,胡應坤更換了QQ簽名,告訴他的網友們“兩年後見”;但入伍不到一個月,他的QQ頭像又在QQ群裏閃爍了,這次簽名換成了“一切平安”。

  朋友們最初以為胡應坤的QQ號被盜了,待“驗明正身”後,無不對他身在軍營裏還能上網沖浪感到“驚訝”。

  胡應坤的上網經歷,是近年來解放軍正在實施的互聯網進軍營工程的一個縮影。

  在外人看來,相對神秘、封閉的軍營接入互聯網,多少顯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對於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官兵來説,定期上網沖浪,和訓練、執勤、學習一樣,已成為豐富多彩軍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堵”還是“疏”

  互聯網接入軍營,並非一帆風順。蘭州軍區最早“觸網”的某裝甲團在籌建軍營互聯網吧之初,就引發了不少爭論。

  該團地處大漠戈壁邊緣,遠離都市、交通不便,但進入21世紀以來,團隊各級帶兵人還是明顯感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洶湧衝擊。

  團裏連續幾年進行新兵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入伍前上過網的戰士比例在95%以上,其中還有10%~15%的戰士是典型的“網蟲”——每天上網時間超過8個小時。調查中,還有超過80%的新戰士要求“訓練之餘能夠上網聊天、打遊戲”。

  此外,一種屢禁不止的現象也引起了基層幹部的擔憂:不少戰士節假日請假外出,一到街上就到處找網吧上網,而這顯然與“軍人嚴禁到地方網吧上互聯網”的部隊規定相違背,但幹部反復批評教育效果卻不理想。

  有的幹部於是提出,與其讓官兵隔三差五找理由外出上網,為何不主動在軍營自建網吧?但更多的幹部則認為:“不能戰士説啥就幹啥,這樣下去兵還咋帶?”還有的幹部則更擔心:上互聯網容易泄密,網上不良信息也會侵蝕官兵的思想。

  某裝甲團團長王軍平説,經過反復調查權衡,團領導最後形成了這樣的共識:“互聯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官兵有享受這一成果的權利。尊重大多數官兵的精神需求,就是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

  在上級部門支持下,2007年6月,某裝甲團採取自籌資金與引進社會資源相結合的辦法,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擁有40台上網終端的互聯網網吧。很快,官兵私自外出到地方網吧上網的現象基本杜絕。2008年初,這個團積極主動籌建互聯網吧的做法被蘭州軍區肯定並推廣。

  “互聯網吧開進軍營,可以説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近年來一直跟蹤研究官兵上網問題的蘭州軍區指揮自動化處處長魏濤説,“在網絡時代,不會運用信息化手段獲取信息就叫文盲,而文盲是打不贏信息化戰爭的。當下中國軍隊正快速邁向信息化,無論是獲取信息還是學習知識,無論是放鬆娛樂還是溝通交流,互聯網都是現代官兵無法遠離也不應遠離的信息平臺。”

  魏濤特別強調:“問題的關鍵不是需不需要引進互聯網,而是怎樣建好、用好和管好它。”

  多法並舉建網吧

  對於在軍營內建設互聯網吧,部隊上下採取了“摸著石頭過河”、先試點再推廣的謹慎做法。

  2008年初夏,在對第一批試點單位網吧運行情況調查總結的基礎上,蘭州軍區逐漸形成了一套建設、管理軍營網吧的成熟經驗。隨後,這些經驗開始在西北地區的軍營內廣泛推廣。

  “部隊網絡建設呈現出多法並舉的勢頭。”魏濤説,“各部隊都能合理利用地方資源,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籌建,較好地解決了資金不足、技術薄弱等問題,目前來看主要探索出了3種建設路子。”

  一種是軍地聯建,由部隊提供場所,地方網絡運營商投資設備,負責運營管理和技術保障,實現互惠雙贏,大約有64%的單位採用這種方式;一種是自建自營,由部隊獨資建設,資費自收,這樣的單位佔33%左右;還有一種是雙擁共建,由部隊與地方政府、企業共同出資,建設“擁軍網絡學習室”。

  胡應坤所在的某通信團去年5月建成的軍營互聯網吧,採取的就是軍地聯建的形式。該團團長劉宏博介紹,部隊與當地電信公司合作,由團裏提供相對獨立的場所,地方投資40多萬元購買設備和配套設施,建起了一座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擁有63台上網電腦的網吧;團裏則負責管理和使用,官兵持統一配發的上網卡,按時間支付上網費用。

  劉宏博説:“現在,我們基本能保證每個連隊每週有1~2次上網機會,每人每次不少於兩小時。”在該團,上網每小時收費1.5元,而團裏每月為每名官兵的上網卡充值30元。據調查,每個月僅有20%左右的官兵能把卡上的錢用完還需要自己另外充值。因此,對基層官兵來説,軍營網吧提供的基本上是免費服務。

  軍營網吧受到了基層部隊官兵的歡迎。在一年多時間裏,蘭州軍區所有團級以上作戰單位都先後建起了互聯網吧。與此同時,部隊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也有了長足發展。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09年11月,蘭州軍區平均每2.5名官兵就擁有1台電腦,而在某通信團,則已經達到了平均每1.8人就擁有1台電腦。

  網絡效益初顯現

  在西北地區部隊的不少軍營網吧中,墻上都張貼著醒目的“學習成才、健康娛樂、溝通交流”大幅標語,這正是部隊倡導的三大上網功能。

  某通信團網絡管理員小趙説,從上網習慣來看,新兵和老兵,幹部和戰士之間體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通過對一年多上網記錄的統計分析,80%以上的新兵上網主要是聊天、打遊戲和看電影,而老兵和幹部則主要是看新聞、查資料。

  “這種上網習慣的差異可以理解。”某通信團政委羅有安説,“戰士們經過緊張的訓練執勤,上網打打遊戲、看看電影、和親朋好友聊聊天,是一種很好的放鬆,等休息好了,才會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連隊指導員孫衛國認為,年輕戰士可塑性強,部隊的教育引導對他們上網習慣的改變有著顯著影響,現在關心國家大事的人員明顯增多。比如,最近,戰士們對甲流疫情防控和奧巴馬訪華就非常關注。

  “互聯網運用得當,實際上極大地豐富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孫衛國説,現在的官兵了解上級決策、時事政策的能力和主動性大大好于前些年,“有時候我們針對某些重大問題的集中教育還沒來得及展開,戰士已經從網上知道得有頭有尾了”。

  和來自城市的胡應坤一樣,19歲的上等兵朱建斌在部隊服役兩年後,改掉了以前沉溺于網絡遊戲的毛病,他現在的上網習慣排序是“看新聞、查信息、看電影”,偶爾才打一次網遊,同時上網時間也比參軍前大大縮減。連隊幹部説,這位出生於富商家庭的戰士目前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報務員。

  為上網裝上“安全閥”

  在不少軍營網吧中,打開電腦,映入眼簾的桌面就是醒目的“保密十大注意事項”。由於特殊的職能使命,軍人上網面臨著比地方人員更多的安全要求。事實上,在開辦軍營互聯網吧之初,從總部到基層,都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細緻、健全的網絡管理制度,並採取了嚴密的網絡防泄密技術手段。

  魏濤説,為使軍營互聯網吧穩定運行、發揮效益、安全保密,蘭州軍區指導各部隊狠抓了教育引導、制度落實和技術防範三個重點環節。

  在每一座軍營網吧,無論面積大小、電腦終端多少,都做到了“五專”,即“專機入網、專室放置、專人管理、專機下載和專區視頻”,同時配備了先進的網絡管理系統、防火墻、病毒防治、入侵檢測、信息審計等技術防護手段。

  在軍營互聯網吧裏,電腦上的USB接口一般都會被封掉,而在專門區域則有一台配備了單向傳輸衛士下載設備的電腦,專供官兵下載資料,另有兩台裝備了視頻對話設施的電腦供官兵身著便裝進行網絡視頻聊天。

  翻開部隊網絡管理手冊,上面對軍人“嚴禁登錄非法網站,瀏覽暴力、色情、迷信及其他有害信息”、“嚴禁發佈、傳播反動言論、不良信息和軍事秘密”、“嚴禁擅自暴露軍人身份、求職交友”等都有明確規定。

  羅有安介紹説,團裏還會定期組織官兵學習網絡保密知識,觀看《斬斷網絡背後的黑手》等教育片,及時通報、剖析發生的網絡失泄密案件,增強官兵使用網絡的法紀觀念和防範意識。

  他説,軍營互聯網吧開通一年半來,某通信團官兵始終都做到了遵規守紀上網,沒發生一起失泄密事件。

  在QQ上聊天時,胡應坤經常會遇到同學朋友好奇地打聽他在部隊的生活情況,一般情況下胡應坤都會轉移話題,實在躲不掉了,也只以“很好”“很忙”含糊作答,而涉及部隊訓練執勤情況則一律閉口不談。

  “雖然沒有領導時時在身後監督,但該説什麼,不該説什麼,我還是一清二楚的。”這個靦腆的四川小夥子説。 (樊永強 黃寶峰)

責編:郭筱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