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世新大學

 

——Shih Hsin University

CCTV.com  2010年09月26日 18: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一、院校簡介

  世新大學于1956年成舍我先生創辦。自創校以來,以“德智兼修,手腦並用”為校訓,秉持“學校為學生而辦,學生為讀書而來”的辦學原則,堅持自力更生,一路走來艱辛備嘗,但憑著勤儉穩健的辦學方針,終於使世新在高等教育界中站穩腳根,並進而逐步發展至今日的規模。

  1956年秋,成舍我擇定台北木柵溝子口為校址,成立“世界新聞職業學校”。同年10月15日開學上課,當時僅有初、高級各一班,學生63人。1960年,學校改制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學制分三年制及五年制兩種。至1990年,三年制專科共設有8科,五年制專科共設有4科,學生總數為6,055人。1991年8月,學校改為“世界新聞傳播學院”。1997年8月,改名為“世新大學”。學校下設新聞傳播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社會學院及法學院等四個學院。如今,學校共設有3個研究所、18個學系,其中包括1個博士點,17個碩士點。

  該校自創立之初,即以培養品德與智慧並重、理論與實踐合一的專業人才。從致力培育新聞人才,逐漸發展成“全傳播”的高等學府,繼而穩健成長為全方位的綜合大學,始終延續此項理念,除了繼續培育更多優秀的高級傳播人才外,也以更寬廣的學習空間、學術領域,造就各種學有專精且思想宏大的專業人才。

  二、院係簡介

  1、新聞傳播學院(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秉著“我要説話”的精神,新聞傳播學院提供激進、準確、熱情的創造性學習環境,培養無數願為平等正義而努力的傳播人才。下面是新聞傳播學院的理念,很能反映該學院培養學生的目標:

  我們認為教育是讓學生能掌握文化、政治、社會、經濟的脈動,反思族群、性別、階級、世代的差異,和擁有良善熱誠的心。

  我們重視整合媒體跨學科之探討,厚植藝術人文修養,奠定各領域之基礎知識。

  我們讀、寫、説、攝、制,從實幹中學習,使大家成為現代公民,具有自主發聲的能力。

  我們不僅要有全球視野、在地實踐;也要能心懷本土、關注全球。

  我們珍惜青春和社會公義,我們悉心保護自由對話的空間;我們熱情而不教條,數位但不本位;“媒體學習”就是“公民學習”。

  2、傳播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該所于1997年設立博士點,成為在台灣地區第一所私立大學、第二所傳播領域中授予博士學位的研究所,每年招生名額五名。該所師資來自新聞傳播學院各科系,陣容齊備,在研究及實踐方面均有相當經驗,能實際指導學生進行論文的撰寫。

  3、新聞系(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新聞學系的前身為“編輯採訪科”,一向是學校的主體之一,由於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其重要性和影響力與日俱增,故于1991年設立新聞學系。新聞系原分為“編輯採訪組”、“編輯翻譯組”兩個方向,為適應時代變化,原“編輯翻譯組”于1993年改名為“國際傳播組”,目的是培養專業人才,進入電信實踐及國際傳播機構服務。2003年成立碩士班。

  4、口語傳播係(Department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成立於1992年,是台灣地區唯一提供完整“口語傳播”專業教育的學系。

  口語傳播學系不同於既有的大眾傳播學系,因為後者主要培養學生特定的一種傳播媒介(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電影或網絡)的相關專業知識,而口語傳播學系卻是以審視各種媒介或非媒介形式的傳播活動為教學和研究重點,最終目標在培養具備表達、思辯、人際互動、文化認同、衝突解決、領導、讀、寫等溝通能力的專業人才。除了大學部外,口語傳播學系從2003年起增設碩士班,期望培育更多專精於溝通、協商與表達的口語傳播專業人才。

  5、公共關係和廣告學系(Department of PR & Advertisement)

  該係的目標是培育學養兼具的公關及廣告人才,以提高公共關係與廣告的水準。與其他傳播科系最大的不同是,這裡結合了傳播領域的學術知識,與整合性銷售傳播的觀點,發展出一個具有特色的傳播學課。

  該係分為“公共關係”和“廣告”兩個方向。主要是研究如何針對公眾或特定的組織,以傳播學術知識為基礎,公關與廣告的方法為策略,透過各種傳播媒體的運用而達成分眾傳播的目的,也借此達到必要的良性溝通,發揮傳播的影響力。

  6、

  為達到人才訓練目的,該係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課程設計以信息上、中、下游為思考主軸:

  信息上遊:信息內容的産出與規劃設計

  信息中游:網絡資源的蒐集、整理與加工

  信息下游:選擇適合的信息傳播途徑

  學習核心:將有用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送給使用者。

  根據以上理念將學生學習共分成四項能力與兩大研究方向。

  信息上遊:數字內容設計

  創作基本能力:美學理論、色彩學、攝影理論與實踐、視覺藝術

  數字處理能力:數字媒體概論、數字影像處理、數字影音處理、網頁製作、電腦動畫、互動程式設計、多媒體程式設計、專案管理、網站規劃與設計。

  信息中游:信息加工與知識管理

  信息蒐集與加工能力:信息源概論、出版與採訪、參考資源、分類學、知識組織、主題分析學、分類與編目、索引與摘要

  知識管理能力:知識管理、檔案管理、數字圖書館、信息檢索概論、網絡資源檢索、信息檢索實踐、信息服務概論、信息行為、參考服務、信息機構管理、館藏發展。

  信息下游:網絡行銷與傳播

  傳播與社會基本概念:傳播與社會、新聞學、傳播科技概論、網絡與通訊、傳播科技專題

  使用者研究:讀者服務、網絡資源應用、網絡信息服務專題、信息銷售、網絡仲介傳播 、電子商務。

  7、平面傳播科技係(Department of Garphic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該係著重于現代社會中媒介的科技與藝術的表現,除了係內著重圖文並行的雙向思考外,該係還和校內其他係所配合,旨在將理論實踐落實于社會環境的應用中,以培訓具有獨立思考、全方位的人才。

  本科教育以培養平面傳播科技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逐年配合科技發展作具體規劃,強調電腦色彩影像科技方面的技術,師資的聘請及教師的再進修也依此理念進行。

  碩士教育主要培育色彩影像科技人才為主。該係碩士班教學目標旨在培育色彩影像科學方面具有豐富學養與競爭力的科學家及工程師,並結合印刷、數字影像處理、電腦、數學、心理學等綜合學科,以開創色彩影像科學研究的新領域。

  該係為適應平面傳播科技發展的新趨勢,特增加了電腦在印刷、攝影方面的應用,並增開實習課程並給予學分,以達成理論與實踐並重之教學目標。

  8、廣播電視電影係(Department of Radio,Tv & Film )

  該係要使學生在廣播、電視、電影等領域中兼具理論、實踐以及批判與研究的全方位人才,且提供有志進修者更深入的研究環境。

  (1)、學術養成教育方面:

  通過多元化的專業設立,有助於學生接受多方面人文素養及社會科學的薰陶,達成“全人格”的教育目標 。

  (2)、實踐訓練方面:

  該係設有實習指導教授及技術輔導教師制度,將加強輔導與聯絡,解決學生在校內外實習過程當中隨時出現的疑難,掌握進度,確實達到實習課程之預期目標。

  (3)、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之結合方面:

  就理論教學結合實踐訓練,該係將配合各項校內外實習,使學生將傳播理論與實踐運作情形做完美的結合,培養視聽傳播事業的全方位人才。

  9、數字多媒體設計係(Department of Digital Multimedia Arts)

  數字多媒體設計係是一個偏重藝術層面,但通過電腦科技作為創作表達工具的藝術設計學系。數字多媒體設計係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學生設計藝術創作與電腦科學技術兼具的教育,一種具有獨特時代潮流的融合性的新設計學系。藝術與電腦科技是將受過良好訓練的藝術思維與設計創作技巧,轉換成以尖端電腦科技作為媒介多元化選擇的高效率的作品的創作表現。

  課程規劃主要有三大方面,分別為:數字多媒體2D原創設計藝術、數字多媒體3D動畫藝術創作、以及數字多媒體的虛擬實境藝術創作等。

  10、傳播管理系(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是台灣地區第一個整合“傳播”與“管理”專業教育而成立的院係。該係的主要特色在於提供跨領域的課程,以培養學生傳播與管理之雙重專業。由於傳播管理工作對於傳播媒體以及一般企業皆具有重要性,因此該係畢業生除了可選擇進入媒體産業工作之外,亦適合進入一般企業的業務、銷售、行銷等部門工作,以發揮其傳播管理人才,改善企業之經營成績。

  三、專業介紹

  1、 傳播研究所所設專業

  博士教育:

  (1)語言藝術與文化方向:

  以傳播核心知識為經,語言藝術論述與文化研究等領域為緯,建構出一個更注重語言與社會文化內涵的人文研究方向。這個專業的教學理念除了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外,更強調理論的建構與哲學之思辨及批判,企圖在傳統實證的傳播研究外,為語藝傳播、文化研究與論述分析等領域中,培養出具有更宏觀視野與人文素養的傳播人才。

  (2)傳播與科技方向:

  本方向課程的內涵以科技與人文的結合為基礎,探討資訊與社會,傳播與科技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方向。本方向課程的主要探討內容,除了針對資訊傳播與科技革新如何塑造新媒介的議題進行思考之外,同時還包括有關全球化或區域性的傳播法規與政策之分析,探討制定這些法規的過程與脈絡。此外,網絡新興媒介對傳播形態的改變與具體影響,也是本方向課程內容所強調的重點。

  (3)傳播與發展方向:

  結合學校社會發展研究所的師資與研究方向,該專業的課程重點在於探討傳播與社區發展、市民社會之間的關係。在理論上,以批判傳播學為基礎,學習傳播與發展、文化研究、以及傳播政治經濟學之內涵,進而分析公共媒介、弱勢發聲、另類傳播、社會運動、公共領域以及市民社會之建構等議題。同時,本方向課程亦強調理論與實踐之結合,探討社區民眾、弱勢團體與非政府組織的傳播策略及其應用,透過傳統大眾媒介、新科技媒介與另類傳播媒介的整合,促成社區與社會之發展。

  碩士教育:

  (1)口語傳播方向:

  課程設計重點是在傳播基礎知識外,提供當代語言藝術理論、人際傳播、組織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等核心課程,通過在理論與實踐兼備的教學訓練下,培養出對傳播及社會現象具有思辨、批判、與研究能力的學生。這個方向的教學特色是盼望經由課程的訓練、師生的互動、以及對學生創意的啟發,使學生不僅能對各種社會情境中的人類互動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也希望培養學生具有人文關懷與語言駕馭能力。

  (2)電信傳播方向:

  本方向發展以管理、政策與法規、資訊科技等議題為主,開設電信産業發展與變遷、廣電管理與節目銷售、傳播新科技、電信政策與法規、網絡社會學等核心課程,力圖提供給學生對相關課題的深入了解,並啟發學術的探討與研究。本方向力求學生透過學術研究思辨的訓練,與理論的啟發,對電信管理、政策法規,及新興科技的發展與影響發展做出其研究的架構。

  (3)銷售傳播方向:

  以整合銷售傳播觀念為主軸,本方向核心課程以閱讀、收聽人研究、傳播心理學為基礎,並以廣告效果研究、公共關係及社會銷售、信息設計等專業內涵為研究重點,力圖透過基礎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培養學生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之能力。本方向以傳播觀點出發,透過學術研究的思辨訓練、專業知識素養的提供,並鼓勵跨領域的學習,從而啟發學生對銷售傳播的專業探究。

  (1)新聞傳播方向:

  提供新聞産業的專題研究、新聞法規與倫理、采編實踐研討、新聞史研究、當代傳播問題、民意研究、以及媒介批判等核心課程,力圖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於學術研究中。本方向的教學理念在培養學生透過學術研究的思辨訓練、新聞專業能力的養成,形成才德兼備、思考敏銳、具有宏觀視野的新聞專業人才。本方向鼓勵學生,以當代新聞傳播現象為題材,應用所學的理論從事研究。

  2、新聞系所設專業

  新聞學(Journalism)

  包括新聞學、新聞史、新聞法規與倫理、編輯學、採訪學、新聞制度、精確新聞報道,電腦排版實踐等。

  傳播學(Communication research)

  包括大眾媒介與社會、傳播理論、傳播研究方法、文化研究、傳播社會學、跨文化傳播、國際傳播、傳播管理、政治傳播等。

  基礎理論(Liberal arts)

  包括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經濟學、法學緒論、財政學、民法等,與新聞記者采編工作相關知識。大一、大二學生是偏重於新聞及傳播學的課程,大三、大四則加強理論(社會科學的學理)與實踐(新聞編採實踐)。新聞系同學在四年間必須在“政經組”、“社文組”、“健康休閒組”三組之間選擇一組為基本專長的訓練。

  3、口語傳播係所設專業

  本科教育:

  口語傳播主要探討人類如何運用“信息”(message),以達成個人、組織、社會與國家所設定的目標。換言之,“信息”是口語傳播研究的核心概念,而“信息”在不同分析層面所呈現的結構特質與具備的功能,即為口語傳播專業知識的內涵。

  碩士教育:

  口語傳播 (speech communication) 在歐美國家是具備悠遠傳統的學科,現在亞洲和華人社會中則方興未艾。口語傳播學系碩士班不同於既有的大眾傳播研究所,因為後者專注于培養學生學習特定的一種傳播媒介(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電影或網絡)的相關專業知識,而口語傳播學系碩士班卻是以審視各種媒介或非媒介形式的傳播活動為教學和研究重點,亦即探討不同情境或文化的各種傳播形式中,信息的出現、使用與詮釋。因此,該係碩士班的發展目標是培育可以進入各行各業的專業溝通人才。

  四、課程設置

  口語傳播係課程設置

  本科課程

  口語、語言學概論、修辭學、語言與邏輯、非語言傳播、辯論學、傳播理論、語音表達藝術。溝通心理學、族群關係與溝通、文化傳播、傳播理論、兩性語言溝通、訪談原理與實踐、定性研究方法。説服理論與策略、談判理論與策略、語言與領導藝術、政治傳播,健康傳播、親密關係溝通、教育溝通等課程。

  研究生課程

  必修:口語傳播研究入門(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修辭理論(Rhetorical Theory),溝通理論(Communication Theory),量化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批評歷史研究方法(Historical/ Critical Research Methods),質化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選修:溝通和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溝通與多元文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符號修辭(Rhetoric and Semiotics),溝通和公共宣傳(Persuasive Communication),政治修辭(Rhetoric and Politics),溝通專題講座(Seminar: Selected Topics i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溝通與組織管理(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修辭和美學(Rhetoric and Aesthetics),修辭專題講座(Seminar: Selected Topics in Rhetoric and Society)。

責編:郭筱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