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馮海寧:樓市數據失真僅僅是開發商謊報嗎?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5日 1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家統計局23日公佈的地方統計動態顯示,上海部分企業在房地産調查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此前北京市統計局也表示,企業在房地産調查中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導致二手房統計數據與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差距。統計部門已責令問題房企整改。(8月24日《京華時報》)

  統計部門終於公開承認房價統計問題不少:房企對價格統計工作不重視,人員不穩定;統計法制意識不強、不按要求上報報表;對統計指標口徑理解不清,採價不準;未建立基層統計臺賬等。此前,很少見到如此“深刻”的問題披露。遺憾的是,統計部門不是從自己角度反思,而是從房企角度反思。

  今年初,國家統計局公佈2009年70個城市房價上漲1.5%後,遭到輿論廣泛質疑。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數據與感受有差距是時間造成的,不僅回避了數據失真,更不見反思統計失真原因。事實上,單就房地産統計數據而言,由於統計缺陷,真實性普遍存在質疑,而不僅僅是目前發現的這些問題。

  北京方面稱,二手房統計數據與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差距。其實,不僅二手房價格有水分,一手房價的水分或許更大。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馬建堂就坦言,調查時採集的數據是開發商報送的數字,難以完全反映實際交易的價格。房價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寄託在開發商身上,無疑是荒唐的,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影響著宏觀決策和公眾置業的房價數據被開發商操縱。

  數據失真,並不僅僅是開發商不重視統計工作,而是想通過謊報房價達到影響宏觀調控實現自己利益的目的。因此,不可小視開發商數據造假。開發商也不是缺乏統計法制意識、對統計指標口徑理解不清,關鍵在於説謊不但不受罰,還能達到少繳稅、操控房價等目的。

  在筆者看來,樓市數據失真主要原因不在於房企,而在於我們的相關制度、統計方法和統計部門。首先是房地産統計制度機制非常不完善。目前的這套統計方式已經沿用了幾十年,不適應現實需要卻依然在應用。就連馬建堂也承認現行房價統計存在缺陷。比如,沒有建立抽樣回訪制度,就是統計制度殘缺的一個例證。

  其次,《統計法》成為擺設。《統計法》規定,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企業事業單位,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的,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上海房企在房地産調查中存在問題,統計部門只是責令整改,並不見嚴厲懲罰。如此,誰還會有統計法制意識?

  再者,統計工作沒有給公眾參與機會。目前儘管也有民間機構參與房價統計,但官方普遍採用的還是統計局數據,這等於是統計壟斷。全國人大官員近來已有建議,加大公眾對統計工作的參與度,可考慮建立專門民意調查部門,鼓勵民間組織、第三方機構參與,以強化統計行政監督。這一建議非常值得考慮。

  筆者以為,房價數據偏離事實,不僅是因為開發商造假導致數據採集源頭有問題,還在於計算方法不科學。比如,國外房價統計大多采用的是中位數,而我國採用的是平均數。可見,數據採集源頭必須要改變,不能單方面聽開發商謊報,更要直接去採集交易價格(房管部門就有一手房實際交易價格),甚至去明察暗訪;計算方法更要多借鑒國外經過實踐檢驗可行的經驗。

  其實,開發商在房地産調查中有意造假還不算可怕,更可怕的是,開發商造假之後,某些地方政府出於某種目的再造假。這是因為“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現象仍存在,而房地産數據同樣與官員利益有牽連,再造假的可能性不能説沒有。當開發商與某些地方官員同時造假,房價數據可不可信顯而易見。(馮海寧)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