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志靈:“少收稅讓企業加薪”是不是一廂情願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09: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化稅為薪意味著減少的稅要直接變成普通勞動者口袋中的薪水,可如果國家對企業減稅了,企業會自動地把這塊到手的“肥肉”拱手讓給勞動者嗎?要知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是不能干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的,那麼這種情況下要實現化稅為薪這一目標,必須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工資集體協商共決機制。可現在的問題是,這樣的機制還遠未建立起來,化稅為薪註定還是停留在理論上的一廂情願。

  日前,《人民日報》關於勞動力價格的討論已經進入“第三季”,從《收入分配,“蹺蹺板”如何平衡?》的標題即可看出,關於勞動力價格問題的討論已經深入到,面對企業發展和提高勞動者收入可能出現此消彼長的“兩難”問題,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平衡點,來消除企業利益與職工利益之間的“蹺蹺板”效應。為此,不少有識之士明確提出通過化稅為薪來為企業減壓解困從而帶動勞動者收入提高。(8月16日《人民日報》)

  之所以要提出化稅為薪的建議,是因為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也可能使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壓力驟增。記者調查的結論是,由於很多中小企業沒有核心技術,生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産品,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很小,在當前企業仍未完全擺脫金融危機負面影響,不少企業維持生存尚且困難的情況下,再給工人漲工資確實是力不從心。

  一方面所有人都認為當前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實在太低了,要求增加工資的收入是合情合理的,但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認為中小企業根本沒有更多的讓利空間,利潤微薄到甚至承受不了最低工資上調帶來的“被動加薪”,遑論積極主動的加薪。如何妥善解決這一矛盾,只能是國家通過減稅來向企業“讓利”,爾後企業再將減稅獲得的讓利部分作為“主動加薪”的資本,這就是化稅為薪提議最重要的邏輯基礎。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