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鋒:何以激活“減稅為薪”的蝴蝶效應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7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最近,全國人大財經委就收入分配結構問題進行了密集調研,調研結論之一是建議減輕競爭性行業企業稅負,騰出空間給員工增加工資,簡稱為“減稅為薪”。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保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也就工資問題展開了調研。

    這種不約而同的動作背後,有著一個共同的大背景:今年1~3月份,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出現35.9%的“恢復性猛增”,其增速讓工資增速望塵莫及;同時,據全總官員稱,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在這一組略顯尷尬的對比數據面前,國民收入分配改革如何變成行動並涉足深水區,也就成為全社會的重大關切。

    客觀而言,“減稅為薪”的思路,體現了“放水養魚”的理念,是讓利於民、藏富於民的路徑之一。但也要清醒:“減稅”並非“加薪”的充分必要條件。

    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尚不能確定,“減稅為薪”的好處花落誰家。鋻於現實,完全存在著一種可能性——某些壟斷巨頭們因其話語權和近水樓臺的優勢,混入“競爭性行業企業”隊伍,搭上“減稅為薪”的政策便車,在壟斷暴利和員工福利居高不下的前提下,更新增“減稅”和“加薪”的不合理福利;相反,那些最需要減稅的中小企業,因為遠離權力,反而得不到足夠的減負,農民工兄弟也難享“加薪”的利好。

    另一方面,我們也擔心,在一些企業,“好水”被截流、到不了“魚”嘴裏。這並非杞人憂天。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加稅”必然導致“減薪”;但反之則未必亦然,畢竟轉嫁容易、搬走難。這是因為企業作為市場主體,雅一點言之,它是“理性經濟人”,俗一點言之,它是“逐利動物”。如果條件許可,它一定會找到一個既減了稅、又不用加多少薪的“黃金分割點”。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