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舒聖祥:語文教材爭議是閱讀貧乏的表現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9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新學期伊始,語文教材收錄了哪些文章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網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被稱為“魯迅大撤退”。(9月8日《廣州日報》)

  這樣的爭議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語文教材但凡變動,類似唇槍舌劍就免不了上演。質疑也好,力挺也好,各人有各人看法都很正常,然而關於語文教材更改的爭議本身,其實卻是頗為奇怪的。因為既然編寫教材的權力已經下放,各地編寫各自的教材再正常不過,任何優秀文章入選教材都不值得大驚,正如任何所謂“經典”退出教材亦不值得小怪一樣——對於“經典”的定義,至少不應該是過去上過教材的就是,從來沒上過的就不是吧?

  在這場熱鬧的爭議背後,真正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某篇文章應否上教材,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爭下去語文教材根本沒法編;那麼,真正的問題在什麼呢?我的答案是:閱讀的貧乏。眾所週知,在如今這樣的年代,某篇作品未能入選教材,絲毫不會影響到學生對它的閱讀涉獵;之所以語文教材篇目變動會引起如此爭議,根本原因就是:很多人一輩子絕大多數的經典閱讀,幾乎僅限于語文教材。

  是的,現在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實在太少了,經典文章只要沒上教材就沒法讀到,即使上了教材只要不是重點篇目,那也大多一帶而過甚至根本不看。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來熱議語文教材篇目變動難道不顯得荒謬嗎?一方面,一本語文教材永遠不可能囊括所有中學生應該去閱讀的經典作品;另一方面,必須完全依靠入選語文教材重點篇目的方式來被動閱讀經典,本身就是語文教育的極大悲哀。

  為什麼很多人對於“經典”的理解僅限于過往語文教材中的某些篇目?因為他主要的閱讀範圍就是曾經的語文課本。而當他放大自己的閱讀視野,他會發現還有更多的“經典”其實被過去的語文教材所嚴重忽略了,如果要試圖在頁碼既定的語文教材中給他們新增一點位置,那麼,拿掉過去的一些“經典”安排給學生去課外閱讀,基本是唯一的辦法。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