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瓊:疫苗問題是信任重建的問題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9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我國最大規模的麻疹強化疫苗行動將於9月11日開始,而近來對這一行動産生的疑問成了一個社會焦點事件。針對社會中流傳的“恐慌短信”和擔憂,衛生部日前作出緊急辟謠和釋疑,麻疹疫苗全部由國內生産,到現在已經使用了44年,疫苗質量有保證。針對為何只對中國小孩進行麻疹強化免疫的疑問,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官員也明確予以否認,稱一些發達國家也都進行了類似的活動,其中包括英國、巴西、阿根廷、韓國等。

  在社會廣泛討論、質疑乃至“恐慌短信”的流傳面前,這次涉及上億人的疫苗接種行動面臨嚴峻考驗。應當承認,公共衛生部門的行動是積極和明智的。所有公共安全事件一再表明,正視社會輿情的現實,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作出解釋,以增進信息公開,消除公眾疑慮,是消除社會恐慌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接種,尤其是國家免費向國民提供的疫苗接種,作為一項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一直被視為國家對公民健康所承擔的一種公共衛生責任。這種公共衛生責任,得以在國民中普遍推行,是因為它一般能獲得國民的廣泛認可和信任,認可的基礎是公共衛生部門以促進國民健康為宗旨的公信力。

  麻疹疫苗遭遇的信任危機,實際是公共衛生機構遭遇的信任危機。從公眾擔心的內容和“慢性毒藥”的謠言指向來看,社會的懷疑直指接種疫苗是否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是否為著孩子的健康這類根本問題之上。公共衛生機構的根本宗旨遭遇懷疑,表明信任危機已是相當深重。在科學解釋和政策説明之外,這種信任危機也絕對不容回避。

  麻疹疫苗並不是公共疾病預防的一個新生事物,大範圍的接種也不是第一次。從社會的反應來看,麻疹疫苗面臨的問題不只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心理問題。這種社會心理表現在,社會産生疑慮和擔心的根源,主要不是缺乏對麻疹的足夠認識,而是對公共衛生機構缺乏足夠信任。

  事實上,近年來各地頻發的“問題疫苗”事件,它所包含的不合格疫苗入市,疫苗採購腐敗,非正常的不良反應,乃至致死致殘等一系列問題,一再成為眾所關注公共衛生事件,憤怒和傷痛一再成為強烈的社會情緒。但多數“問題疫苗”事件的最終處理難稱嚴肅,多屬輕描淡寫或不了了之。疫苗的生産、採購、保存以及公共衛生機構與疫苗企業的關係均處於晦暗不明的狀態之下,本應最具信任感的疫苗有時成了公眾認知中的潛在傷害源。這就是謠言某種程度上能夠惑眾的社會心理基礎。

  從以往“問題疫苗”觀察此次麻疹疫苗遭遇的擔憂,其實就是公眾由一系列具體事件的失望,衍生了對整個公共衛生部門和社會防疫體系的懷疑。它告訴我們,公共管理部門一旦輕視公信力受到的損害,社會代價必然高昂。從根本上避免這種社會代價,必須從公共衛生機構的信任重建開始。這意味著在所有的公共衛生事件中,權力部門當以更加公開、公正、更具公共責任的形象掃除社會不良觀感,築牢公共衛生事業的公信力。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