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瓊:實名制不只是對信息登記的要求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08: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爭論了多年以後,手機實名制終於進入落地實施階段。據《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工信部已經下發文件,“手機實名制”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消費者去營業廳購買手機卡,必須持身份證才能辦理。工信部要求,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從今年9月1日起,全面實行新增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第二階段:以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相關法律出臺為依據,用三年時間做好老用戶的補登記工作。

  中國是世界上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在2009年這個數字就已經超過了7億,其中70%都是不需要實名登記的預付費用戶。手機需不需要實名制,如何實現實名制,是政府如何來規範和管理信息通訊的問題,也是涉及到上億手機用戶的身份登記問題。但從新聞來看,關於手機實名制正式實施的消息,是記者從運營商哪獲知的,到目前為止,消息並未得到工信部方面在媒體上的證實和説明。如此重大,涉及面如此之廣,社會關注度如此之高的政策,政策的制定者站立一邊,而由運營商來向社會公佈,很難算得上一種負責任的做法和信息發佈的正常狀態。

  回顧以往多次針對手機實名制出現的激烈爭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利弊的分析和衡量,都是以用戶的信息安全為指向的。贊成者認為,實行實名是為了保護用戶隱私,防治手機詐騙,減少垃圾信息。而反對者則認為,實名登記反而加大了信息洩露的風險,央視的“315晚會”曾連續曝光了公眾個人信息被非法買賣的黑幕,電信運營商就在其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這種針鋒相對的矛盾,實際上是一種信息安全的困境。在目前法律缺乏對信息濫用、傳播做出明確限制,對個人信息安全的監管又幾乎無效的背景之下,消費者信息和隱私的保護,基本上是靠自己的謹慎和小心來實現的。缺乏外在的保護和控制,盡可能少地出示自己的身份證信息和手機號碼,成為消費者最直接、最有效的選擇。

  説到底,實名制不僅是一種信息提供,也是一種信息保護。社會對於實名制最大的擔憂,就是對只提供不保護狀態的擔憂。遺憾的是,從現有新聞報道中,社會只看到了信息提供如何實現的要求,卻沒有信息保護如何進行的措施,既沒有工信部的規定,也沒有看到運營商的承諾。

  此外,手機實名制還有一個實施成本的問題。實名制的出臺,是一個政府行為。但執行和實施的成本卻需要由運營商和消費者來承擔。運營商的成本,目前對用戶登記特別是對3億多未登記老用戶的補登,基本上要寄望于運營商的各顯神通。比如中國聯通就拿出了主動補登的用戶給予一定額度的話費獎勵。從消費者來看,不僅登記需要付出交通和時間成本,而且還要面臨一般的報刊亭停止售賣號卡的問題,電信運營商的網點和服務能否保證基本的便利和服務質量,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寄望于運營商的獎勵政策和消費者自覺的方式,其執行和實施動力,都是難以保證的。

  由此而論,既然手機實名制已經出臺,就應當其效用發揮到最大,將其社會面臨的風險和付出成本控制到最小。手機實名制的規定,不單是一個對登記的要求,更是一個如何保證登記讓社會放心的過程。社會能否對手機實名製表現樂觀,其實就取決於它能否真正回應社會的擔憂和期待。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