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 >

劉暢:管理人口不能老拿“戶籍”説事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5日 16: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前頒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強化了“按現住地登記”的原則,也就是説,此次普查不依賴已有的戶口信息,而是側重記錄人口的“遷移流動、社會保障、住房情況”等基本信息。據説,這樣規模的人口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最新信息顯示,此次普查登記從今年11月1日到10日進行,普查人員將敲開城鄉住戶的家門,以查點詢問、當場填報等形式,獲得第一手數據,以此“查清2000年以來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佈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

  人口普查不同於戶籍登記,戶籍登記更多地強調人口管制和權利限制,未經戶籍審批和授權遷移的流動,尚沒有完全獲得政府管理層面的認可,在一些地方,也很難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比如醫療、就業、子女教育、保障性住房等。以至於去年早些時候“甲流”疫情剛剛擴散之時,北京市衛生部門規定,“甲流”疫苗供應有限,戶籍人口優先注射。儘管此規定並未得以實施,卻引發了輿論的質疑,被批評為戶籍歧視的“北京樣本”。

  其實,戶籍改革的嚴重滯後,不光導致了公共服務上的尷尬,在戶籍人口反映的信息上,也出現了失真、失效的情況。以北京為例,近年來,拆遷、遷移、流動現象比較突出,像東城區、西城區等中心城區的人口,遷至通州區、朝陽區居住,而出於孩子上學等原因考慮,這些人口外遷時,並不遷移戶口。有的人已經搬離10年,但戶籍仍留在原地,由此産生的“人戶分離”成為近十年來中國城市的普遍現象。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