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神九回家了!就在前幾日,我們還在關注著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飛船主著陸場的天氣;就在前幾日,我們還在猜測著三名宇航員誰第一個邁出艙門;就在前幾天,我們還沉醉於太空與地面的每一次親密接觸……今天,滿載全國人民期待與熱望的神九勝利凱旋。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自古以來,人類對太空的暢想與好奇,洋溢著詩意般的神秘與圖騰般的敬畏。德國哲學家康德自撰的墓誌銘雲,“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嫦娥奔月、吳剛伐木的傳説千古流傳,明代萬戶自製火箭飛天的懵懂實踐、更展示了古人的探索與努力。神九巡天,這一刻是夢想成真的快慰,而在近兩周時間的漫漫宇宙遊,則是科技與民族的一次太空秀。
神九返航,是中國航天科學的一次成功檢閱。沒有紮實的航天硬實力,就不可能于太空“秀肌肉”。從嫦娥探月工程到神舟載人航天任務,每一點進步,都聽得到中國航天科技與科學的鏗鏘足音。當宇航員“駕駛”神九與天宮一號在浩瀚太空成功“牽手”,不禁讓人想起墨西哥《太空》雜誌所言——艙內操作會被航天環境、特別是光線干擾,手控方式甚至對航天員的體力要求也很大,如果沒有萬全準備,中國不會冒險一試。自動對接、人工對接、未來空間站構建……神九的十數天,為中國航天科技暢想了數十年的願景。有人説,神九凱旋的重大意義之一,還在於將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送入太空。“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劉洋終於將中國女性的微笑帶入了太空。而早在2003年,當楊利偉圓滿完成太空之旅後,世界第一位遨遊太空的蘇聯女宇航員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曾“預測”:“我知道中國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説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太空將迎來美麗的中國姑娘!”有劉洋的神九返航,更像是中國宇航員無憾的太空佳旅。
神九返航,是中國航空生産力的一次美妙構想。正如業內人士所言,“航天科技一美元的投入將換來7至12美元的回報。航天科技又被稱為‘技術金礦’,它對技術的拉動和對經濟增長的帶動,遠遠高於我們的想象。”有數據顯示:中國近年來開發使用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術的牽引下完成的;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項航天技術成果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民用航天産值已佔據航天總産值的半壁江山,投入産出比高達1:10。歷史而言,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雖耗資250億美元,但美國大空總署將宇航技術中的材料、能源、通信和控制等技術向民用項目轉移,獲得直接利潤達520億美元。此外,美國幾乎所有的技術領域都從登月計劃中受益,並帶來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值。歷史與現實皆證明,中國航天技術一朝成功轉為民用,其對於宏觀經濟面的勃興力不可估量。這款經濟發展的“倍增器”也必將釋放更大的正能量。
神九返航,是中國軟硬實力的一次精彩亮相。天空是一個舞臺,國際空間競技場上的每一次亮相,都是軟硬實力的比拼。《紐約時報》報道了中國包括發射自主研製的天宮一號太空飛行器在內的太空探索5年計劃,並介紹了近年中國在載人航天項目方面的成功業績; 英國《衛報》載文指出,成功對接是中國建設空間站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使中國距離約十年內建成空間站的目標又近了一步;韓國聯合通訊社則認為,中國成功實現載人空間對接,打開了本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網站報道稱,神舟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首次實施手動交會對接,航天員首次進入天宮一號滯留,首次有女航天員飛行,首次實現十多天的載人飛行……這一系列的“首次”備受矚目。神九的“中國製造”、神九的“國際格局”,與蛟龍號一起,向世界描摹了一幅“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的浪漫畫卷。
神九打造了一個戰略性時代技術平臺,而其出征與返航更像是中國精氣神的一次華麗“亮嗓”。從神九開始,中國必將續寫更多創新神話的開篇。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