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267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反腐未有窮期,制度建設需給力

社論 2012年6月24日09:06

在今年初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中央再次將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提到重要位置。觀察十年來的反腐倡廉之路,中國共産黨不斷探索和把握反腐倡廉建設規律,不斷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方針,既堅決懲治腐敗分子,又努力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堅持懲防並舉的方針,把懲治與預防始終貫穿反腐倡廉全過程。

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多年來,反腐倡廉一直是公眾最關心的現實命題之一,前不久,中央黨校發佈的輿情報告顯示,公共安全與反腐最受關注;在人民日報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兩會人們最關注什麼”網絡調查中,反腐敗連續多年排名第一。毋庸諱言,反腐,既攸關黨的存亡,也關涉民生,關係到公眾對未來的信心。

反腐倡廉十年路,取得明顯成效,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堅決查辦違法違紀案件,嚴懲大量腐敗分子。僅以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間為例,全國紀律檢查機關共立案677924件,結案679846件,給予黨紀處分518484人。二是,制度建設愈加健全,反腐與預防緊密結合。從《關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到《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工作規劃》,從《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到《關於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的指導意見》,一系列制度建設,讓腐敗分子圍困于制度籬笆,更重要的是,為反腐倡廉摸索出了較為成功的預防之路。

反腐未有窮期,仍需制度給力,這就需要繼續加大反腐力度,不讓腐敗分子有可乘之機、有僥倖心理。某官員落馬後,曾如此赤裸裸地説,反腐敗像“隔墻扔磚頭”,砸著誰就是誰,他只不過被隔墻扔過來的磚頭正好砸中。扔磚頭論也許偏頗,但這些腐敗分子之所以如此認為,是懷揣著僥倖心理。而有些腐敗分子還形成了非制度化生存。北大社會學博士馮軍旗在某農業縣挂職發現,當地不少官員按制度“都應該受處分”,但偏偏能夠安然無恙,一大秘訣就是和紀檢部門搞好關係,而紀委辦案更是信奉潛規則,有些問題是一定要查處的,有些問題則是官僚共同體內默認的潛規則,即使涉及一般也要規避。制度尊嚴不容褻瀆,法律威力不能休眠,對腐敗分子應繼續依法嚴懲,不讓其成為漏網之魚,他們自然也就沒有僥倖心理。

這就需要繼續加強全方位監督,讓權力不敢妄為。十六大以來,中央既重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又重視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既重視黨內監督,又重視黨外監督,初步形成了對權力運行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完整而有效的監督制約體系。從現實看,這些監督是行之有效的,但還應該看到在有些地方,監督被虛置,一大表現是,“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弱、下級監督太難”。如何破解,引入外界監督,讓輿論監督。事實上,中央構建的監督體系已經包括輿論監督,但面臨的一大問題是,輿論監督常常無處下手,為此,應確保權力運作透明,官員信息透明。正如有學者所稱:反腐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就是權力公開,權力應該在陽光下運作,這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具有決策權的領導幹部,家庭財産公開透明,個人透明,職位權力透明,二是政府行政權力透明。

這就需要從涵養官德入手,提陞官員對制度的敬畏感。前不久,中國首部官德叢書面世,其中提到,新型官德體現在六個方面:為民、忠誠、務實、公正、清廉、修己。應該説,這六大方面本應是官員的基本素質,是每個官員都必須具有的道德水準。但遺憾的是,有少數官員既做不到為名、忠誠、務實,也做不到公正、清廉、修己,有時甚至連不腐敗也做不到,官德堪憂。荀子説:“肉腐生蟲,魚枯生蟲。”蘇東坡也認為“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很顯然,如果一名官員不修官德,必然走向腐敗。嚴防官員腐敗,既需要官員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也需要制度不斷監督、有力監督、嚴厲監督,這是因為道德自覺是靠不住的。

這就需要繼續強化預防,從根源上祛除腐敗衝動。反腐貴治“未病”。古人説得好,“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道理很素樸,別等腐敗分子成為了巨蠹、碩鼠才懲治,構建嚴密的制度監督,讓其根本就無法貪腐,也不想貪腐,這比事後懲處更有意義。目前,中央已經進行了嚴厲的預防腐敗體系,這種體系不斷發力,落實到位,官員才能從根本上祛除腐敗衝動,用好手中權力。

應該理性看到,反腐敗不可能一蹴而就,世界上哪個國家都沒有真正杜絕腐敗。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苦性,對腐敗分子零容忍,在制度建設方面毫不鬆懈,這是確保腐敗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途徑,也才能更好地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