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266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端午不只是粽子和龍舟

社論 2012年6月22日17:46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又是一年端午節,插艾葉、賽龍舟,1500多年前的千舟競渡雖丟了“神”,卻也在每年的此時此刻,臨摹一番傳統節日的“形”。端午節對於我們的意義,除了那個可以稍事休息的新鮮假期,最熱鬧的,恐怕就是濃郁的商業氛圍,譬如新聞裏説:6月20日,北京禦茶膳房總店工作人員在展示“天圓籃”端午粽子禮籃,這款産品在其官方網站售價達1880元,並號稱“故宮督造”。

端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上千年曆史演繹出祭祀、遊藝、保健等諸多民間活動。“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正是在這些民間儀式與活動中,那些維繫社會秩序的愛國傳統、民本理念、和合精神、創新意識、高尚氣節、良善美德,一併傳承與流轉。也正因如此,《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端午是個節,更是一個“結”。這個“結”,既在於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愛恨交錯,更在於我們對時代傳承的形式化迷失。一方面,猶如“書非借不能讀也”,端午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別人不爭自己就不愛”。2005年,韓國端午祭成功申遺刺痛了國人的神經。那一年,“中韓端午之爭”瞬間成了炙手可熱的焦點。4年後,在新一輪申遺熱潮中,中國“端午節”成功落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正式躋身“世界遺産”。於是,隨著端午保衛戰的偃旗息鼓,正名之後的端午也漸漸冷清起來,該咋咋地。回頭看看,2005年左右的情緒激昂,似乎是一場不曾發生過的夢魘。一項關於端午節的網絡調查顯示,62.51%的被調查者認為,人們自己忽視了端午傳統,不夠重視。

另一方面,對端午的紀念與傳承越來越形式化。吃粽子、賽龍舟固然是歷史上的端午,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世易時移,端午作為一種民俗卻越來越“土”、越來越“俗”:既找不到時代性的因子,又發掘不出世界性的特質。數千年後,一項民俗如果還幻想以結繩記事的方式“內化”為公眾的精神價值,則註定是刻舟求劍的結果。相較而言,西方節日的西風東漸,除了盲從心理作祟之外,我們也當看到,其節日與民俗文化的包容度、開放度,是促使其傳播無國界的重要因素。端午不是非要穿著漢服、或者中山裝,為什麼不能穿一穿連衣裙或牛仔褲?

讓端午成為中國人的端午、世界的端午,無非三個路徑:一是面目親切一點,更多關注年輕人的精神需求;二是營造良好的端午文化氛圍,不要節日一過,端午二字都落滿塵土;三是從程式化、儀式化的形象工程中走出來,讓端午真正走向民間,由政府主導走向民眾自覺。每一種傳統節日文化的味道,都是需要用心醞釀出來的。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