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費雪:羅氏藥業“瞞報門”教訓何在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2日 07: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費雪 (財經評論員)

  瑞士制藥巨頭羅氏藥業,最近正陷入是非。日前英國媒體報道,羅氏藥業因隱瞞1.5萬例死亡和6.5萬例不良反應報告被英國監管部門緊急調查,涉及8款藥品。事件一齣,國內沸沸颺颺,負面聲音一片。據悉,這八款藥品中有幾款在中國銷售多年,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也表示高度關注。

  筆者覺得此事應該引起重視,但是在原委尚未查明之前,不必過度恐慌。從宏觀的角度而言,筆者認為,僅僅將其歸咎為跨國公司行為不端之類,並不有助於理解事情的複雜性。平心而論,醫藥行業在救死扶傷之餘,堪稱暴利行業,也正因此,歐美每款新藥上市都面臨諸多條件,對於不良反應的監控不可謂不嚴密。

  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為例,這一監管機構人員由醫生、律師、藥理學家等諸多專業人士組成,每種新藥都需要向FDA證明其安全性,其標準可謂世界標杆。饒是如此,FDA的從嚴要求也有其歷史過程。在二戰之前,FDA標準並非很嚴厲,但是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一家德國公司的新藥在世界各地暢銷,也在FDA提出申請,正將通過的時候爆出很多不良反應醜聞。因流程設置,FDA陰差陽錯獲得了很多讚譽,進而影響到藥物安全的諸多法案陸續出臺,使得制藥公司需要提供很多證據來支持沒有不良反應,甚至在上市之後仍有不良反應跟蹤。

  這一變化,一方面使FDA獲得很多肯定,另一方面也遭遇不少業內挑戰,比如使一款新藥的製造成本以及上市周期增加,使得很多病人可能因此失去生命。由此可見,安全與效用,並不總是可以同時達到最大化,尤其在“神奇”生物藥流行的今天。

  回到羅氏案例,涉及的藥品不少對治療乳腺癌、腸癌、肝炎等疾病有效,這些藥品對於病人的意義可想而知。此前,不少醫藥公司都被曝有藥品因副作用而退市的消息,比如默克公司的止痛藥萬絡就曾因可能引發心臟病和中風而被處以48.5億美元鉅額罰金並最終退市。這不僅使得公司的股價深受影響,而且可能使得藥品研發的成本和周期加大,也會潛在打擊制藥公司的研發熱情。

  羊毛出在羊身上。新藥推出仍舊依賴於製造公司的研發。如果制藥因為審查過嚴而需時過長,那麼必然延緩新藥的研發與推出,許多本來有可能得到醫治的患者或許抱憾終生。

  在嚴格監管以及鼓勵出新之間,醫藥界尤其需要平衡的智慧。也正因此,對於藥品尤其是比較複雜而又療效明顯的特效藥的副作用,消費者一方面要報以高度關注,另一方面也需要理解副作用的必然性,正如中國老話所謂“是藥三分毒”。

  反觀自身,我們不僅需要關注羅氏事件進展,更需要關注中國醫藥審查以及醫療事故賠償的制度建設。

熱詞:

  • FDA
  • 新藥
  • 萬絡
  • 不良反應
  • 藥業
  • 羅氏
  • 醫療事故賠償
  • 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