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徐永恒:教孩子閱讀文本的理由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我個人認為家長要儘量早地教會孩子讀書,尤其是純文字的書、整本的書。為什麼呢?

  純文字的書是用文字寫成的,對文字的連續運用即書面語,所以純文字的書也可以説是用書面語寫成的。書面語是人類特有的語言。雖然人類的口頭語言、肢體語言比動物所具有的要豐富得多,但人類的精神境界和創造成果之所以能達到今天的高度,卻完全是由於依靠書面語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及其成果積累。

  口頭語言已經具備交流信息的功能,但人類特有的複雜信息的交流離不開書面語言。科學家之間的對話不得不以共同的科學術語為基礎,外人甚至完全聽不懂,而這只是他們把書面的信息搬到了嘴上而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人人人都懂,但這首先也是書面語,是李白先寫在紙上,爾後流傳開來,成為膾炙人口的中國人的常用語。今天我們在口語中經常提到的成語,其實在古代都是書面語。所以,不學會解讀書面語,就不能進入只有人類需要面對、運用和參與創造的複雜信息的世界。

  書面語除了能夠記錄和交流複雜信息外,還集中了語言的建構功能和定義功能。世界上的很多事物,只有當語言對它進行表述後,它的屬性才得以規範,人們對它才會形成概念。比如,説起位於北京的國家體育場,很多人可能不知謂何,但説到“鳥巢”,人們一下就知道是指什麼。還有一些現象,基於現實,卻無法在現實中測量,本質上是人類自身的精神現象,這類現象只有用語言,尤其是書面語描寫下來,人們才能夠理解和接受。比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種景象在物理上是不存在的或不能測量的,但中國人堅信這種景像是存在的,至少在心理上能夠體驗和接受。

  書面語還有第三大功能,即思維功能。思維與語言,孰為因,孰為果,孰為媒介,孰為果實,可能至今都沒有定論。但思維一定要運用語言文字,沒有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則無所謂思維,也留不下思維的成果。因此,要發展人的思維,必須讓人接觸語言文字的東西。

  我也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教會孩子閱讀文本的重要。所謂文本,狹義的概念就是用文字、用書面語寫作而成的書本甚至手稿,廣義的概念還包括繪畫、雕塑、音樂、戲劇、電影、傳説、故事以及城市建築、歷史遺跡、文物等作品。由於語言文字的功能作用,廣義文本的意義往往要基於狹義文本才能呈現和被人們深度理解,比如,繪畫、雕塑、音樂、戲劇、電影、傳説、故事、城市建築、歷史遺跡、文物等作品,當一部分人用語言文字對它們進行描述和解析後,另一部分人才更深地理解到它們的意義。這就是我在談到引導孩子閱讀時,會特別強調閱讀純文字的書的原因。生活中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許多孩子喜歡漫畫這種淺層次的繪畫作品,卻對古典或現代繪畫表示看不懂,這些孩子看不懂“畫”的原因是他們不愛看“文字的書”或看的不夠多。

  明白了教孩子學會閱讀的道理,具體的實踐方法則可以因人而異,各自去探索。我們當初的辦法是首先給孩子讀書,讀純文字的書。當孩子的好奇心上來,對書中的內容感興趣後,我們教她指認書上的文字,然後逐字逐句地朗讀,這樣讓孩子學會了識字。孩子這時候的年齡是三到四歲的樣子。利用孩子最初學會的百十來個字,我們給她相應的讀物,由她自行閱讀,再一起朗讀和討論,既檢驗孩子的閱讀成果,又加深對書本內容的理解。以後逐漸提高難度,並加入讀畫、説畫、參觀、遊覽等廣義的閱讀。隨著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我們要求,其實是孩子自己已愛上了閱讀整本的書。整本的書也就是學者常説的原著,它與選文、節錄的章節相比,避免了支離破碎和斷章取義,更能完整地體現作者的初衷。一個人只有愛上讀原著,讀整本的書,才能真正享受通過書本與人類精神的引領者對話。

  現在,我的孩子就讀于北大,作為一名理科生,她不得不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習深奧的數學、物理等學科上,但她也時不時地從北大圖書館借閱人文著作,在北京大學塞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地觀賞藝術作品展覽,甚至沉浸于白先勇先生帶進燕園的崑曲《牡丹亭》,她的精神世界並不枯燥。由此看來,我們教孩子從小學會閱讀文本的做法,是做對了。

熱詞:

  • 閱讀
  • 教孩子
  • 教會孩子
  • 文本的意義
  • 孩子學會
  • 純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