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齊華:頻曝醜聞,西方企業怎麼了?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2日 12: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來,倫敦銀行同業拆借率(LIBOR)操縱案醜聞鬧得沸沸颺颺,輿論一片譁然,再次引發西方媒體和學界對企業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問題的熱議和反思。

  LIBOR是全球360萬億美元衍生品交易的基準,對於全球金融定價與穩定至關重要,但英國巴克萊等銀行卻置之不顧,視違規操縱LIBOR為業內習以為常的“潛規則”。瑞銀、花旗、加拿大皇家銀行等多家歐美銀行捲入LIBOR醜聞案,形象普遍受損。

  近年來,西方企業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缺失問題頻遭曝光。一些歐美知名企業由於違規、瞞報、欺詐等行為紛紛接受調查。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平托車型案為例,福特事先明明知道平托車的油箱有爆炸隱患,仍決定將其投放市場,原因是福特在排除隱患成本與事故賠償損失之間進行“權衡”後,認為該隱患可能導致180人死亡,按賠償每位死者20萬美元計算,發生事故更為“合算”。企業的逐利本色暴露無遺。

  這些歐美企業唯利是圖、急功近利、喪失底線的行為讓人不禁擔憂:西方企業怎麼了?

  不可否認,在重商主義環境下,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容易出現扭曲。“重盈利輕管理、重業績輕責任”的現象普遍存在。銀行越來越不滿足於依靠借貸利差盈利,而是更多關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豐厚利潤。企業只注重從業績方面考核和獎勵員工,弱化了員工堅守職業道德的意願。企業職員為了向老闆交出漂亮的答卷,不惜鋌而走險。

  同時,在經濟持續低迷、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企業比以往更傾向於通過鋌而走險或違規操作來謀求利益最大化,政府監管部門從政績出發,放任企業粉飾“報表”及相關指標。

  此外,管理當局存在監管意識不強和手段缺失等問題。在LIBOR操縱案中,銀行報價員與從事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員本應分屬不同部門,但巴克萊銀行直到2009年底才將其分離,此前5年間共有數十名交易員先後頻繁通過賄賂報價員來操縱利率。

  隨著知名企業醜聞不斷被曝光,消費者對大企業的産品和服務質疑的聲音逐漸增多。企業包括知名大企業在注重産品價格、技術和質量競爭的基礎上,應更多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建設,重塑企業形象和信譽。

熱詞:

  • 西方企業
  • 企業社會責任
  • LIBOR
  • 潛規則
  • 報表
  • 企業形象
  • 交易員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