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農民“環保瘋子”的聰明與無奈

11月17日上午,杭州市生態文化協會舉行了一場新型環保對話,來自余杭仁和鎮的農民、自費做環保公益廣告的“中國農民環保第一人”陳法慶,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拉金德拉帕喬裏通過網絡連線,就當下環境問題展開對話與探討。在連線中表示,已向聯合國世界氣候組織的賬號匯去4萬美金的捐款,用於IPCC獎學金項目,用於研究氣候變化。[>>詳細]


一個農民怎麼會捐出這麼多錢?一個農民又怎麼會對環保事業這樣熱衷?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來看看陳法慶的聰明和無奈。


“他做了很多”,太不安分,多管閒事,犯上作亂?

手伸得長——控告美國前總統布什,促簽《京都議定書》

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即將面對一個燙手的”山芋“,中國農民陳法慶發出狀告美國政府的訴訟狀。陳法慶要求美國政府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氣候公約’)締約國的義務,儘快批准簽署《京都議定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陳法慶指出,布什競選總統時曾許諾支持人們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在就職後出爾反爾,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為由宣佈推出《京都議定書》。這種拒絕履行《氣候公約》約定承諾的做法,‘是對全球60億人類生存環境極不負責任的表現。’陳法慶要求大法官依法裁決美國政府做出決議並有總統簽署《京都議定書》。 [>>詳細]


“雞蛋碰石頭”——兩次叫板政府環保部門

2002年,由於浙江省余杭市石礦比較多引起污染,當地農民陳法慶將余杭區環保局告上法庭。法院認定污染存在的事實,但判決陳敗訴。

2003年8月,陳法慶發現家門前的苕溪水受污染嚴重,他寫了一份《一級水源如何保護》的建議書,發給十多家有關部門,等了4個月仍沒有結果。12月,陳法慶將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環保局告上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但未被受理。陳法慶上訴到省高級人民法院,再一次被法院駁回。[>>詳細]


冤大頭——“自費刊登環保廣告”

陳法慶先是花費14萬元四次在《人民日報》和杭州電視臺做環保公益廣告。那年6月,又出資25萬委託北京一家機構以“農民陳法慶”的名義在全國省會城市的市中心設立戶外環保廣告燈箱,並且在今年6月5日創辦農民陳法慶環保網站。[>>詳細]


他,到底是聰明還是傻呢?

“農民”的身份讓他更有力量

在面對採訪時,陳法慶曾表示“一個農民自己掏錢作廣告了,政府有關部門沒有理由不把環境搞好。”

他之所以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農民身份,以及他投放廣告時不斷強化的“農民陳法慶”的宣傳方式。


陳法慶曾懷揣著兩萬元來到杭州電視臺。他告訴接待人員,他準備做一個自費的公益廣告。接待人員很震驚,於是馬上安排他去見電視臺領導,有關領導弄清楚了他的來意後,很受感動,決定免收他的廣告費,而廣告照樣給播,廣告的落款就聯合署上電視臺的名稱和陳法慶的名字。但是這個善意的建議卻遭到了陳法慶的拒絕,陳法慶認為通過公益廣告來宣傳環保是一個方面,而另一個方面更重要,那就是要通過一個農民的身份來呼籲大家關注環保,這要比電視臺的官方身份更有廣告衝擊力。[>>詳細]


以最現代的形式、利用最現代化的大眾傳播工具

《中國環境年鑒》收錄了他的名字,他開了農民入選的先例; 中國首個民間環保獎——SEE生態特別獎的獎牌上有他的名字; “2005綠色中國年度人物”入圍名單中,他依然以農民的身份列入其中; 關於他的紀錄片《農民陳法慶》,獲得2005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中國十大紀錄片第一名。2005年底,他又成為都靈冬奧會中國區火炬手的成員,“環保英雄”的身份顯然是他勝出的最大優勢。在國際舞臺上,環保公益事業無疑是最好的溝通橋梁,他的當選表明了國際上對中國環保的認可態度。現代化的中國不缺燦爛文化和科學巨人,缺少的是在國際交往中被廣泛認可的名片。陳法慶以自己的行為遞上了這張名片,國際舞臺必將成為這個環保農民宣揚公益事業的最高講壇。[>>詳細]


他的,也是每個草根環保者的無奈

公益訴訟背後的法律盲區

他寫了許多情況反映和建言書,還以行政不作為為由,兩次把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告上法庭,在得知官司未被受理、沒有打贏時表示:“我感覺到有點非常地想不通。我提供上去的連續拍了五天的錄像帶,法院採納了,11家石礦的污染設施沒有搞好,它也採納了,它的判決結果就是它認定粉塵噪聲污染存在的事實。這個污染存在的事實,它説並不是代表余杭區環保局沒有履行法定職責,是相關的石礦沒有按照環保局的整改要求去做。”“主要的原因根源就是出在相關的環保法律法規。當時我就感覺到非常地欠缺了,我告它,而你説它污染存在事實應該是我贏的,但我卻輸了,你説它沒處罰,它處罰過了,它處罰的結果呢,污染現象依然存在,而且比以前還要嚴重。”


相關法律認識表示,這些訴訟的結局暴露出中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的一個盲區。因為在很多時候,社會公共利益與公眾密切相關,但又不是明確與某個個人有直接利害關係的。這種情況集中表現在壟斷對消費者造成利益損害、企業造成環境污染、國有資産流失等方面。[>>詳細]


並沒有一個合法身份

“沒有一個正式的公開的身份,我們在開展活動時有諸多不便。” 很多時候由於他們沒有一個正式的身份,在與社區合作的時候遭到質疑。當然,憑藉著一直以來的努力,草根環保人士可以建立良好的信任指數而從事環保宣傳工作。“但是,為了活動能夠長期順利地開展下去,我們還必須想其他辦法。”為此,他們只好與具有合法身份的NGO“自然之友”合作,共同將這樣一項工作開展下去。

如何推動雪球效應

陳法慶總覺得,環保的事僅有理想、單靠呼籲遠遠不夠,還要有行動、靠實幹。現在辦網站、接投訴,就是出於這樣的想法。“農民陳法慶環保網”除了宣傳環保知識和法規、介紹他的環保公益行動外,還特別設了投訴信箱、投訴電話,接受有關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投訴和諮詢,在網上公佈並轉給有關部門查處,希望能夠為推動解決實際問題發揮一些作用。[>>詳細]

網友表態

您認為我國民間環保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正在壯大,不可低估。



力量很小,示範作用。



今日點擊
聯絡我們

責編:張旎
聯絡:zhangni@cntv.cn
出品: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
-------------------------------

版權聲明: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點題

我們無從判斷陳法慶做法的動機和目的。在做這期專題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一些對陳法慶的負面評價,其中真假也無從判斷。但他的可貴有兩點。首先是數年如一日,在較為艱難的境況下頑強致力於環境保護事業;其次是在同污染行為作鬥爭中,他所表現出來的規則意識和理性精神。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