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瞿玉傑:正視“錢學森之問”絕非妄自菲薄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日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今年是“十一五”邁向“十二五”的重要轉折,也是落實教改綱要的第一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近日就此接受記者採訪,介紹了“十一五”期間教育發展的成就。針對“錢學森之問”,袁貴仁説:中國教育有很多優良傳統,也有很多成功做法,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經驗,與國外相比是各有短長,不必妄自菲薄。

  所謂“錢學森之問”,是指錢老生前在各種場合不止一次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總是”一詞,盡顯錢老憂國憂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和“錢學森之問”的無比沉重!2005年7月29日,錢學森向溫家寶總理進言:“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合《新安晚報》給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再一次讓“錢學森之問”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錢學森之問”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全社會的共鳴。今年5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北京大學與青年學子共度“五四”青年節時,針對學生有關“錢學森之問”的問題曾表示:“錢學森之問對我們是個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錢學森先生對我講過兩點意見,我覺得對同學們會有用,一是要讓學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沒有想過和做過的事情,沒有創新,就不會成為傑出人才;二是學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識,學理工的要學一點文史知識。”正如安徽高校那11位發出公開信的教授所言:“錢學森之問”已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學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應當承認,自恢復全國統一高考制度至今,中國教育經過30餘年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量人才。但是,不容回避的是,諸如以應試教育、學術腐敗、論文抄襲為標誌的學校行政化、教育功利化等問題,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難以突破的瓶頸;這些問題中,有些問題甚至是系統性的深層次問題,修修補補式的改革已經無濟於事、無能為力。正因為如此,“錢學森之問”,不僅是錢老的疑問,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疑問,更是全社會對中國教育的疑問,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必須直面的疑問。也因為如此,對於如何破解“錢學森之問”,社會各界都充滿期待。

  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正視“錢學森之問”絕非妄自菲薄,而是一份難能可貴的清醒。可怕的是落後了還不承認差距、還自我感覺良好。“錢學森之問”振聾發聵、令人警醒,是中國教育改革繞不過去的嚴肅命題。常常想一想“錢學森之問”、想一想錢老的崇高人格和科學精神,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大有裨益!□瞿玉傑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