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蘇太倉用醫保基金結余購買大病再保險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1日 0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六部委發佈指導意見,明確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大病保險制度。

  事實上,為了給大病患者“卸包袱”,各地已經開始了一些探索。江蘇太倉市探索利用醫保結余基金購買大病再保險,一年的實踐表明,大病患者的實際報銷比例增加20%到30%以上。

  自付萬元以上算大病,實際報銷達80%

  今年62歲的郭明奎,去年因肺癌在太倉市人民醫院做手術,一年下來治療費用達到36萬多元。社保卡即時結算了28萬多元,參加大病再保險後,又報銷了4萬多元。

  “經過幾年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每年有200到300人住院醫療費用在15萬元以上,約佔參保人數的5%,實際結報率僅為50%多一點,這種情況下,因病致貧現象還是時有發生。”太倉市人社局局長陸俊説。

  為此,太倉市人社局曾做過一些探索,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比如不斷提高政策普惠待遇,將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提高到2011年的人均500元。太倉籌資標準已經相當高,比全國標準高了一倍多,政策範圍內補償比例也很高,而且沒有封頂線,參保率也達到99%,可以説,擴面提標的兩大有效措施的施展餘地已不大。如何把這部分錢花得更好,切實減輕大病患者負擔?經過一番測算,太倉決定引入新機制,建立以基本醫保為主、商業保險為輔的“基本+補充”的大病補充醫保制度。凡是參保人員,醫保目錄外部分和目錄內自付部分總額超過1萬元的部分,均可享受大病補充醫保,並且補助比例分段遞增,上不封頂。

  實施一年,陸俊發現,實際報銷比例普遍達到80%,按政策範圍內則是100%,惠及全市所有大病患者2604人。尤其是207名總費用在15萬元以上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比例更高,減負的作用更明顯。

  保險公司以5%的保本微利經辦管理

  太倉模式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引入商業保險公司經辦管理。商業保險給很多人印像是“參保易,理賠難”,讓它們經辦大病醫保基金,會不會有風險?

  “不會,我們制定規則,它們只是具體執行,主動權在我們手上。”陸俊説。中標的人保健康江蘇分公司總經理王筍介紹説,經辦管理大病再保險業務,人社局與公司聯合辦公,監控措施很多。

  去年7月底保險公司和人社局設立聯合辦公室,開發了一個信息系統,並與醫保結算網絡連接。保險公司招聘6名專業人員做駐院代表。駐院代表趙丁逸是一名藥學管理專業大學畢業生,“每週要花三四天時間去駐院巡查,記錄不合理的診療行為。”他説道。

  經辦經費約佔醫保基金總額的4.5%,扣除賠款支出與各項成本支出後,項目結余率約為5%。“贏得了市場、政府的認同,也産生了合理的經濟效益。”王筍説。

  保險公司畢竟是營利的,它會不會把錢留給自己,不給參保人理賠?陸俊解釋:“我們和保險公司有個聯合辦公的再保險結算系統,可以實時監控;而且符合再保險條件的,我們事先已掌握,因為他們先要從基本醫保基金報銷。此外,年終我們要考核成本費用,如果結余,超過部分要拿出來作為調劑金,或是鼓勵參與社會醫療救助。沒有結余,由保險公司自負風險。”

  基金結余的3%足夠大病人群的補償費用

  提高了報銷比例,卻不用老百姓再額外掏錢,這資金夠不夠用?陸俊説,一年下來,大病補充醫保籌資2168萬元,只相當於全市醫保基金累計結余的3%,已經把大病基本全部兜住,就連外地在太倉的務工人員也不例外。

  46歲的唐鳳瓊是四川三台人,5年前到太倉打工,加入醫保。去年11月18日,突發腦血管意外,在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當時連押金都交不起,借了一些錢住上院。沒想到政府幫我報銷了醫藥費,總共9.8萬多元,報了6.7萬多,再保險又報銷了1.2萬多。”唐鳳瓊連説沒想到:“一個外地來打工的人也能享受當地人的待遇,還請來上海專家會診,實在是太好了。”

  記者了解到,太倉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歲,老齡化嚴重。與之帶來的問題是,慢性病發病率較高,醫保的支付壓力比較大。從當前看,基本醫保累計結余達到幾個億,但是,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這些資金能不能承受大病再保險的支付壓力?

  陸俊表示,醫保部門在對前三年大病醫療及保障數據和目前經辦管理現狀,進行詳細測算、分析的基礎上,把保障範圍、待遇水平、籌資標準和經辦管理作為基本要素,分別設定指標要求,保障範圍也是根據本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設定。

  保險公司也推出“三位一體”風險管控機制,將病前健康管理、病中醫療管理、病後賠付管理三個環節銜接。加上支付方式的改革、駐院代表的日常巡查、專家的審查,更好控費。

熱詞:

  • 患者
  • 補償比例
  • 大病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