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機構投機興起散戶遭殃 短期概念炒作已司空見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8日 02: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概念炒作屢現機構身影

  編者按:投機在A股市場從來不缺土壤,大小莊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違規事件層出不窮。然而,在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之後,被管理層寄予穩定市場厚望的以公募基金為首的機構投資者,卻成了投機炒作的一大主力,熱衷於追逐題材概念,操作散戶化,把價值投資理念拋到了一邊,在市場及個股的大幅波動中助力頗多。《經濟參考報》自今日起推出“A股機構投機”系列報道,講述機構、券商以及上市公司合謀的投機行為,探討如何扭轉A股市場這種惡劣風氣。

  記者 蔡穎 吳黎華 北京報道

  隨著包括退市制度在內的證券市場改革措施不斷出臺,重塑A股價值投資基石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A股市場依然會看到本應成為市場中流砥柱的機構投資者借助題材挖掘掀起一股股炒作風潮。

  專家認為,由於制度缺陷,A股市場沒有長期投資價值,成為培育機構投機行為的溫床,這種投機行為也進一步放大了A股的投機氛圍。

  短期概念炒作司空見慣

  今年4月以來,市場能維持一定的活躍度主要依靠“金改”這條炒作主線。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借金融改革概念炒作的股票有13隻,涉及金融項目股票就有24隻。

  4月26日,監管部門要求浙江東日和金豐投資這兩隻金改概念“龍頭股”停牌核查。

  以金豐投資為例,從最初的遊資炒作,到隨後的機構介入,金豐投資從3月30日探底4.64元,到4月25日衝 上 漲 停 板 的10 .60元 ,不 到 一 個 月 的 漲 幅 高 達128.45%;在11個交易日內出現8個漲停。來自東方財富網龍虎榜單數據顯示,4月17日,在機構專用席位上買入了785.77萬元;4月23日,在機構專用席位上又賣出1314萬元。在這短短5個交易日當中,金豐投資就上漲了32.13%。

  另外,借金改概念,香溢融通4月份一路上漲,4月1日至4月25日累計漲幅高達55.06%。4月27日,受金改概念炒作降溫影響,香溢融通應聲跌停,但就在當日,機構趁機入貨,買入資金達2206萬元,佔當天總成交額的3.06%。

  實際上,長期以來,機構投資者參與短期概念炒作的投機行為在A股已是司空見慣。

  以西藏天路為例,2010年,受到西部基建概念的影響,西藏天路開始飆漲。W IN D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7月2日至11月9日,西藏天路從8.15元一 路 飆 漲 至22 .18元 ,漲 幅 高 達140.75%;其中,僅從2010年10月1日至11月9日的漲幅就達79.67%。從該公司的流通股股東來看,2009年年報中,申萬巴黎盛利首次出現;而到了2010年一季度末,中郵基金旗下的中郵核心成長、中郵核心優選、中郵核心優勢,工銀瑞信穩健成長,申萬巴黎新動力等蜂擁進入這只股票。截至2010年三季報,該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5個是基金。但到了2010年年報時,上述基金已經全部撤離。與此同時,西藏天路的股價也已回落至16元左右,兩個月內下跌22.54%。

  到了2011年一季度,受到涉礦概念的影響,食髓知味的中郵係又開始大舉入駐西藏天路,旗下的中郵核心優選、中郵優勢靈活和中郵核心成長又開始集體持有該股。但此次西藏天路的表現卻十分不給力,自3月28日創下19.98元的年內新高後,便開始了漫漫下跌之路,至2011年12月31日跌幅達54.32%。而2011年披露的年報顯示,中郵係再度全部出貨。

  中郵係的兩進兩齣,把機構投資者的投機嘴臉暴露得淋漓盡致。

  重組概念炒作更瘋狂

  在重組概念的炒作中,機構更是瘋狂。從年報披露的全部持股明細來看,截至2011年末,共有116隻基金持有ST類股票,持股總數達4.07億股,持股總市值達29億元。其中,海富通旗下4隻基金集體持有ST皇臺;鵬華基金旗下多只産品集體持有ST中基;銀華基金、建信基金則集體持有*ST領先。

  2000年網絡股掀起狂潮,此後,A股每年都會上演概念性炒作行情。2006年、2007年的資源股概念被熱捧;2008年至2009年,國家戰略區域規劃及産業重組概念被點燃;到2011年,石墨烯、高送轉、稀土礦産、生物醫藥、鋰電、磁材、生物醫藥等概念開始層出不窮。

  然而,“長期以來的事實表明,題材概念炒作大多是‘南柯一夢',半數以上投資者將面臨虧損。”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發佈的報告指出,2011年,冠昊生物、西藏發展、中國寶安等11隻典型題材概念股炒作期間平均漲幅84%。其中,冠昊生物股價從2011年7月6日的最低價每股32.28元,一度炒至8月24日的最高價每股84.90元,短短一個半月就上漲126%。但是,一個月後,冠昊生物就經歷了過山車,直至今年1月6日,該股跌至每股38.1元,較最高價跌逾55%。冠昊生物首次停牌後至第二次停牌期間,追高買入的投資者虧損面達到82.79%。

  機構投資者本應成為穩定市場、引導價值投資的重要力量,但在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卻成為參與市場炒作、大肆投機的一大主力。專家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同中國證券市場的土壤以及沒有相關的制衡機制有很大關係。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在成熟的市場,機構投資者就是一個組合投資者,一般著眼于長期投資,其配置一般要包括一些抗週期的板塊,同時還要有一些成長風險的部分,其持股期一般比較長,不輕易改變組合結構。但在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一個大散戶,快進快出,頻繁換倉,是一股帶有很強投機色彩的力量,也放大了市場的投機氛圍。

  董登新表示,每一個概念的炒作,每一個題材的挖掘,都是機構在作祟,散戶不過是跟風。這些大機構以各種題材概念忽悠散戶,然後率領散戶一起短炒。這是長久以來機構適應這個市場生存的一種方式,要改變機構投資者的這種投機行為,首先要改變市場的環境。

  “在目前這樣的市場環境和制度基礎上,機構大舉投機只是順勢而為。”董登新表示,市場提供了投機的溫床,沒有淘汰機制的市場就是賭場,反正不會退市,所以機構敢於在垃圾股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在A股市場,散戶成為了機構的博弈對象,這是十分可悲的。”他説。

熱詞:

  • 機構投資者
  • 概念炒作
  • 投機行為
  • 中郵
  • 海富通
  • 基金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