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攻堅克難 水利改革開新局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9日 0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興水利 除水害 保發展 惠民生

攻堅克難,水利改革開新局(科學發展 轉變方式)

記者 高雲才 陳仁澤 于 猛

  善治國者,必善治水。大興水利,夯實水作為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的重要戰略地位,提高水利對經濟社會的保障和支撐作用,必須進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推動水利體制機制創新,為水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日益增長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水利保障支撐作用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國水利改革站在了創新機制、發揮效率、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新起點。

  深化水利投入機制改革,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今年水利投入將達到4000億元,未來10年水利投入4萬億元

  群眾對水利的重要作用體會最直接。“過去渠道不通,有水也流不到俺家地裏。現在好了,這新建的小支渠,讓俺啥時想澆就能澆,天不下雨,種糧也中了。”河南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劉泉莊村民劉建葉很開心。通過追加投入,南陽鴨河口灌區實施的灌區節水工程改造,如今成了百姓種糧的依靠。

  在連續30年保持農業灌溉用水量零增長的情況下,我國擴大有效灌溉面積1.2億畝,糧食生産實現了“七連增”。在全面奔向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我國以佔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綜合用水量,保障了國民經濟3倍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增長。

  輝煌成就的背後,掩藏著水利投入不足的深層次問題。新中國成立60年我國水利投入過萬億元,水利基礎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水利發展惠及億萬人民,僅防洪抗旱減災效益一項,就達3.93萬億元,減淹耕地1.6億公頃,年均減少糧食損失1029萬噸。但從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的需要來看,水利投入還是嚴重不足。

  今年春旱,全國乾旱面積超過1億畝,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降雨較歷史同期均值偏少五成,江漢平原的莊稼受到旱魔威脅。到6月,受季風氣候影響,旱澇急轉,暴雨如注,城市防洪暴露問題。連北京、成都、長沙這樣的大城市防洪排水都遇到了困難。許多地方出現了一邊防洪除澇,一邊抗旱送水的景象。

  嚴峻的事實表明,水利工程措施的長期“欠賬”,制約著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依然薄弱,大江大河防洪體系需要完善,城市防洪標準需要提高,病險水庫需要加固,新增加工程需要建設,貧困地區缺水問題需要解決。

  不從根本上解決水利投入問題,不從制度上保障水利投入穩定,就沒有水利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明天!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發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並把土地出讓金收益的10%用於水利建設。這是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含金量最高的政策。按此標準,2010年我國水利投資是2000億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億元,未來10年的水利總投入將達到4萬億元。

  “水利投入不差錢,真是做夢也想不到。” 過慣了水利投入捉襟見肘日子的貴州省水利廳廳長黎平很振奮:“有了水利投入,對於工程性缺水嚴重的貴州來説,就有了興水利、除水害、促發展、惠民生的未來!”靜態投資73億元的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是貴州省山區水利建設邁開大步的重要標誌。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貴州省政府決定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2%用於農田水利建設,比中央規定增加了2個百分點。

  深化水利建管體制改革,“重建設,輕管理”鬚根治

  告別“靠天吃飯”困局,責權利明確的改革目標呼之欲出

  農村水利“最後一公里工程”,是整個水利建管體制改革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江西省水利廳農水處處長李少平一番話道出了農村水利普遍存在的大問題。“水利有動脈血管式的骨幹工程,也有毛細血管一樣的小農水工程。現在最頭疼的問題就是毛細血管難以全部打通。如果水渠配套不健全,上遊或水庫有再多的水,也到不了田裏。”

  河南信陽市五里鎮大堰村村支書呂先林説:“每遇大旱,俺們就巴望著不遠處的南灣湖,可水就是過不來,只能靠天收,水多了,就多收幾斗,水少了,就少收幾斗。現在條件好了,但小水利工程還是缺!” 目前,我國18.27億畝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積為8.77億畝,剩下的基本就是“望天田”了。

  農村小水利工程長期以來面臨著這樣的困局:建了毀,毀了建。錢沒少花,力沒少出,小農水工程還是趕不上需要。告別“靠天吃飯”困局,唯一齣路,就是深化水利建管體制改革,實現責權利明確的改革目標。

  要通過改革,明確小農水産權的歸屬。小農水,有基礎性,有公益性,還有商品性特徵,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型農田水利專項資金“民辦公助”投入機制,推進農村用水制度的改革,鼓勵群眾獨資、合資興辦小型水利工程。農村用水戶協會的創建,順應了農村用水制度改革的趨勢。自1996年湖北漳河灌區成立第一個農民用水戶協會以來,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農民用水戶協會,農村水利有人建有人管。農村用水制度改革深受農民的擁護,用水有保障了,豐收有保證了,農民還擁有了小農水的産權,多了一份“水家當”。

  深化水利建管體制改革,必須通過創新機制明確責權利。大江大河治理、防汛抗旱體系建設、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防洪、人畜飲水……這些,須臾離不開水利建管體制改革的深化。自1985年治淮工程實行投資包乾,1986年開工的板橋水庫復建工程在全國水利建設領域第一個進行公開招標開始,我國水利建管體制改革的帷幕就拉開了。目前,國有水利工程已經全面實行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制、招標投標制和合同管理制,並探索實現項目法人直管、代建制、聯合組建項目法人等多種建設管理模式。

  必須看到,日益增長的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的需要,農村“兩工”制度的取消,“重建設,輕管理”的頑疾,都給水利建管體制改革帶來了挑戰。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區分水利工程性質,分類推進改革,健全良性運行機制。建立穩定的經費渠道,足額落實公益性、準公益性水管單位經費。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針對不同類型工程特點,明晰工程産權,明確所有權和使用權,採用集中管理、專業化和社會化管理等多種方式,創新工程管理體制。

  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著力化解水資源供需突出矛盾

  力爭通過5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

  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孫雪濤坦陳,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和水利發展機制不活,是水利發展的突出障礙。

  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一直沒有停止過探索和前進的步伐。水權改革是重要突破。日益緊張的水資源短缺,逼出了水權改革的探索。浙江東陽和義烏有償轉讓用水權開了國內水權制度改革的先河。兩市山水相連,但東陽富水,義烏缺水。經過多次協商,2000年11月24日兩市簽訂了有償轉讓部分水資源使用權的協議,義烏市以2億元的價格一次性購買東陽市橫錦水庫每年4999.9萬立方米水的永久使用權。

  水價改革是水資源管理體制的關鍵環節。水價改革改變了用水戶的用水習慣,塑造了人們的“水意識”。山西運城市臨晉鎮景家卓村村民孫百連説:“澆地收水費,説實話,開始我接受不了。不過現在理解了,因為種地收益比以前要高,而且用水方便還有保證。”

  通過引入市場機制,水價改革用經濟杠桿促進了水資源節約使用和效率使用。2010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191立方米(2005年可比價),比上年減少8.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05立方米(2005年可比價),比上年減少 9.8%。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05億畝。

  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水利發展,藍圖已經繪就:要力爭通過5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有利於水利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

  放眼新形勢下的水利改革,水利部部長陳雷坦言,要把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更好地結合起來,把保障發展與改善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把構建現代水利基礎設施體系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結合起來。要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舉措,大力推進水利改革發展。

  春風化成政策雨,水利改革將迎來全新局面!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水利改革
  • 水利體制
  • 中央一號文件
  • 水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