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學雜誌成斂財工具,讓文化人寒心!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2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左為純文學雜誌《大家》,右為其“野雞版”。二者裝幀極為相似,但內容相去甚遠。王夢婕 攝(資料圖片)

  新華網南京7月2日電(記者 蔣芳)近日,文學雜誌《大家》被曝出“野雞刊”斂財,通過收取版面費,每年為雜誌社斂財近2000萬元。

  大家很關注《大家》,原因是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浮躁社會中純文學的被商業化、被污染。只不過,籠罩著高端光環的《大家》竟然也放下身段開起了“養雞場”,更令人扼腕。對此,有人把“板子”打在了辦刊人身上,認為其喪失了職業道德;有人打在了監管部門的身上,認為其監管不力,怎麼就沒發現一個刊號竟下了兩個“蛋”;還有人打在了買版面的人身上,幹嘛不好好寫論文,卻要花錢買只“野雞”呢?……打來打去,揮棒的人自己都暈了,而更多養雞的、看雞的和買雞的卻依然故我。

  記者曾採訪過一些與《大家》類似的純文學刊物,他們的“苦水”不少。純文學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返,讀者全面老齡化,而人員、出刊、經營等包袱越背越重。一位老牌文學雜誌社的社長説:“純文學已經日益邊緣化,變成了小眾在消費。”

  以此類推,失去了“大家”的《大家》,遇到的困難也是可以想象的。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浪潮襲來,許多原本被“圈養”的文學刊物不得不實行市場化操作,卻發現在新媒體日益發達,信息資訊傳播迅速,文學期刊能“賣”的也就是刊號、版面以及發發軟文了。

  這個邏輯似乎説得通,但顯然不能成為《大家》“墮落”的藉口。僅從“收費發表論文”這樁交易上來看,其價值取向已經異變。即便需求客觀存在,但作為報刊應堅持“標準”,如果給錢就發那顯然已經喪失了其底線。

  説到底,文學雜誌《大家》的問題很難考自己解決,還要靠“大家的文化”。唯有全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重拾對高雅文化的興趣。像《大家》開起了“養雞場”這種事情才可能不再出現。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大家
  • 文學雜誌
  • 文學刊物
  • 文學期刊
  • 野雞
  • 純文學
  • 文化人
  • 斂財
  • 標準
  • 圈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