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珍惜樓市“調控下的回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1日 07: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以來,各地樓市陸續出現回暖跡象。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5月全國商品住宅成交環比增長16.37%,成交額環比增長19.12%。進入6月,國內多個大城市出現新房旺銷,南京連續三個週末銷售過千套,北京魯能7號院項目505套房源6小時售完,深圳萬科翡麗郡1期230套房開盤售罄,無錫紅星國際廣場百餘套房源1小時被搶購一空。從數據來看,樓市回暖,已是事實。

  樓市調控政策毫無鬆動,住建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抓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和住房限購等措施。在這種背景下,當前的回暖,不妨稱之為“調控下的回暖”。

  如何看待“調控下的回暖”?是把它看作調控失靈症狀,還是視為調控成功的表現,是當下必須厘清的一個問題。

  要厘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國家樓市調控的目的是什麼。樓市調控的目的,説白了,就是通過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價理性回歸。對於樓市剛需,也就是老百姓的自住需求,國家無論是從穩增長的角度,還是從保民生的角度,從來都是大力支持的。

  但是,在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調控政策讓大家産生了比較大的降價預期,受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影響,剛需也在觀望。也就是説,調控不僅打擊了投機投資性需求,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剛需。

  既然有剛需,就一定會有釋放的時候。今年以來,央行連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在三年半以來首次降息。客觀地説,這些政策用意不在樓市,但政策還是帶來了剛需的集中釋放,也就有了當前“調控下的回暖”。

  可見,“調控下的回暖”不是調控失靈,而是調控從一開始就期待的結果:通過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釋放剛性需求,促進房地産業的健康發展。剛需的釋放,不在此時,就在彼時。

  對於“調控下的回暖”,既不必盲目恐慌,也不能肆意放縱,而應該珍惜這種局面,呵護調控成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房地産行業保民生和穩增長的雙重作用。

  一方面,大家不必過份糾纏房價是否下降到位。針對最近的樓市回暖,前天的人民日報發表4000多字的財經綜述,題目就叫“房價還能不能壓得住”,通讀全文,給人留下的印像是,房價不可能暴漲,也很難再往下壓。文章最後,建議購房者的心態要“理性回歸”。也就是説,對於剛需所形成的市場需求和市場價格,消費者的心態要“理性回歸”。不能説人民日報的文章就等於國家立場,但是,誰也不能無視文章的信號意義。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必須堅持樓市各項調控政策不動搖。眼下實體經濟不夠景氣,調控政策一旦放鬆,樓市必然出現暴發性反彈。所以,不管地方政府和地産行業對回暖有多大的期待,都不能忘記調控這個前提,特別是不要觸碰限購這條高壓線。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回暖是自住剛需帶來的回暖,才能確保樓市的景氣不偏離國家的調控方向。

  樓市調控,從來就不是要把樓市一棍子打死,眼下出現的“調控下的回暖”,不僅為市場樂見,相信也為國家所樂見。所以,大家一起珍惜這種局面,少打擦邊球,少出餿主意,讓住宅回歸居住屬性,讓樓市持續健康發展,這樣才能達成國家、地方、企業、個人多贏的局面。 本報評論員 苗凡卒

熱詞:

  • 樓市
  • 調控政策
  • 房地産市場調控
  • 投資性需求
  • 理性回歸
  • 房價
  • 房源
  • 央行
  • 症狀
  • 通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