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買房有風險,鬧事須警惕!(20120507)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7日 22: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92272ccc8ac645cc9363b05d41a06dc9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杭州房鬧現場圖片。(視頻截圖)

    橫幅、靜坐、擺放花圈,賠錢、退房、阻止降價,情緒激動的購房者,一片狼藉的售樓處,杭州、寧波為什麼會接連上演房鬧事件。樓市調控,未來預期,面對地産商的主動降價,已購房的老業主到底該不該鬧。

    市民:你買了房之後,你賺了錢之後,你也不會分給當時在賣房的那個人是吧,把差價補回來我覺得應該不合理吧。

    最新數據全國百城住宅均價環比、同比雙雙下降,而不斷出現的房鬧事件又會給全國的樓市調控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新聞1+1》今日關注房價下降,該不該“鬧”?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今年要説論結束呢,還起碼得到有七八個月的時間,今年要選一個年度漢字的話,“鬧”這個字可以成為侯選漢字之一,之前有“醫鬧”在醫院裏鬧,接下來有菲律賓在鬧,非説黃岩島是它的。中國人説了別鬧了,黃岩島是中國的。最近幾天以“鬧”進入到一個詞裏頭,變成了“房鬧”,什麼是“房鬧”呢,前不久比如説買了房子但是沒隔兩三個月房子開始落價了,他心裏就不舒服了於是就開始鬧。你看我們的屏幕上這個畫面,甚為壯觀,其實是三個場合裏頭出現的這樣的一個畫面。要求退房的,要求賠償的等等等等。我們該怎麼樣面對這個“鬧”呢?

    畫面提示:

    5月3日 杭州崑崙天籟老業主拉起橫幅。

    5月4日 杭州中豪四季公館老業主舉起手牌靜坐。

    5月5日 杭州江南銘庭老業主在樓前擺起花圈。

    橫幅、靜坐、擺放花圈,要求賠錢、退房或者阻止降價,情緒激動的購房者,一片狼藉的售樓處,連續三天三起業主因為房價下跌而導致的抗議行動,輿論普遍稱為“房鬧”事件。在杭州剛剛過去的這一週,對於一些房屋業主及開發商來説都不平靜。

    《現代金報》記者 馬佳麗:5月3號下午大概3點左右,有很多的人穿著統一的T恤,大概60幾個人到70個人,他們有的在喊口號,欺詐什麼的,過了一會兒我就在馬路對面看到了業主和保安,可能有指指點點的爭吵,完了以後扭打在一起,。

    杭州崑崙天籟業主 李女士:我們只是站在這裡,橫幅拉著,他們的人衝出來先打的我們,用警棍打的我們,有幾個強壯一點的為了自保,動了手(為了)保護我們自己。

    現場為什麼失控,開發商和業主各執一詞,5月3號的結果是,在杭州崑崙天籟樓盤,業主們與開發商發生嚴重的衝突。

    李女士:現在開發商已經降到(每平米)八千五,拿地成本就是差不多七千多元拿地價,雜七雜八的算起來八千多的成本,已經是成本了,這個價錢還能造出好房子嗎?不一定要求退房、補錢。我們想讓他們給我們一個對話的平臺,合理的訴求,我們來監督樓盤的質量。

    去年8月,該樓盤以均價1.26萬元每平方的價格對外銷售,當時相關負責人向房屋購買者傳遞出肯定不會降價的信息,然而僅僅過了兩個月,崑崙天籟就開始出現小幅降價的情況。直到今年4月22號,在八個月的時間內,該樓盤均價已降至8600元左右,降幅超過30%。

    馬佳麗:他們住是兩個目的,第一業主想與開發商討論房子的質量,會不會因為這次降價而造成質量不好。第二,當時作為一個副總裁給他們承諾他們的房價不會再降的情況下,再降的房價是不是應該有所補償。

    而對於業主們的行為,開發商浙江崑崙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事發當前在其官方微博發佈了嚴正聲明,聲明中説會嚴格按照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約定,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並認真履行各項合同義務,保障業主的合法權利。聲明中還提到,希望大家理性認識中國樓市現狀,理解市場運作機制。

    杭州崑崙天籟 品牌營銷部經理 姚亮:公司完全按照現場的市場行情,在科學制定現在的銷售價格,他們覺得我們降價了,必須要求我們補差,我們認為是虧本在(賣房),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損失的是我們的收益。

    但在開發商所提到的履行各項合同義務中並沒有關於降價的相關條款。

    馬佳麗:他們簽訂的就是房産交易合同,並沒有説簽訂降價,都沒有提,因為房産合同是標準的範本合同,裏面説如果要退房的話,就必須要有哪些因素,比如説不可抵抗的,政策的或者自然災害的,沒有提到因為降價所造成的差價的補償,確實沒有提到。

    據報道,今年以來因房價下降而産生的“房鬧”事件,在杭州已經發生了近20起。

    白岩松:面對“房鬧”呢,心情非常非常的矛盾,一方面可以説從心情上來説是理解的,但是對於有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出現了一種越界,甚至是涉嫌違法的這種動作是不可以諒解的。為什麼説心情可以理解呢,剛買房沒多久,一下子房價被人打了八折,或者是七折,這塊等於是自己就沒多長時間就虧本幾十萬。我們看看這個落價的這個幅度,僅僅拿杭州來説,你像曙光之城,我們注意這個特別的數據,它的保本價格就是18356元,但是現在的售價才15000元多一點,盈虧幅度凈虧3296元,還有比如説江語海,它的保本價接近15000元,而賣價只是11300元,它的盈虧幅度也是負3000多,你可以從業主的角度來説原來還期待能升點值,自己錢包裏的,想象中的概念還可以再升值,可是一下子冷水一潑自己虧了,因此心情上可以理解,但是可以開始出現越界的行為當然是不可以諒解的。

    第二個非常矛盾的地方是,買房人的痛苦卻是將要買房人的幸福,因為大家在期待樓市房價是下降的,可是買了房的人就要成為這裡的痛苦者。第三點,今年咱們是紀念市場經濟20週年,回頭一看尤其透過“房鬧”這樣的事件可以感受到,在20年時間走過去了,我們在政策、在法律、在政府真正了解市場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我們每個人內心裏頭對市場經濟又有多少尊重呢?比如説好好的合同你是不是一旦自己利益虧了就不幹了,就要去鬧,當然我們可以繼續去探討這樣一個話題。首先還是連線一下採訪這件事情的記者,是《現代金報》的記者馬佳麗,馬佳麗你好。

    馬佳麗:你好,白老師。

    白岩松:事情過去了幾天,而且之前的時候其實也有過很多次類似的行為,最近這幾天比較集中體現了之後,房地産商跟老業主們是否有了一些妥協,有了一些變化?

    馬佳麗:我剛剛在十分鐘之前還與崑崙天籟的老業主進行了一次電話的溝通,在5月3號以後老業主沒有和開發商進行溝通,開發商更沒有主動給老業主打電話,這個事情還是像以前一樣一直拖著。其他兩家中豪四季公館和江南銘庭,江南銘庭當時在5月5號的時候,他們就把老業主的訴求書已經答應今天週一上交至總公司的一位領導,這個領導會在開會以後,在幾個工作日以後給老業主一個回答,這個回答一定是降或者不降,差價補還是不補的話現在還是沒有確定的。

    白岩松:在整個幾起被媒體稱為“房鬧”的事件當中,據你採訪是不是有警察或者介入現場的秩序有沒有越界的行為,比如説寧波曾經就出現過越界的行為,把人家沙盤砸了,把電視攝象頭砸了等等。

    馬佳麗:在我們杭州接連的三起中,崑崙天籟是保安與老業主有肢體的衝突,其他的兩天的“房鬧”是沒有任何的一些衝突,就是比較安靜,比如説靜坐,哪怕是一些過激的行為擺個花圈什麼的,都是沒有肢體衝突的。第一天崑崙天籟是警方也是介入了,當時有大約5、6個老業主受了輕傷,由警方帶到醫院進行檢查,並留了單據。保安方面已經被警方帶走,最後的處理方案怎麼樣,現在還不得而知,還沒有定性下來。

    白岩松:馬佳麗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據你在採訪中了解,是否聽説以前有過因為出現了“房鬧”的事件,最後房地産商還真的補了差價了?

    馬佳麗:有的,確實有。

    白岩松:好,非常感謝,馬佳麗給我們帶來的信息。

    我們看一下《中國樓市》執行總編蘭洪海寫的一段話,很多時候業主的要求是不符合合同的,但也會鬧,這是利益驅使,鬧一鬧多少能鬧出一些好處來,這是“中國式”求解問題的一種方法,且常常管用。既然有實用性,此方法手段被相關利益主體不斷利用。可是咱們換一個角度説,買了東西之後不願賭服輸,漲的時候好像沒人有意見,但是一旦自己虧了的時候就堅決要有意見,恐怕也有這樣的心理在這,我鬧一鬧沒準能夠得回一些補償,但是這是市場經濟的一些行為嗎?我們繼續關注。

    浙江杭州三天三起“房鬧”,事實上,因房價下降老業主不滿而引起的衝突各地都在發生。2008年萬科公司的降價風暴刮到杭州,事端也油然而生,9月初萬科在杭州推出的萬客人會十週年青年置業計劃,將其開發的4個樓盤進行為期12天的降價促銷活動,而折扣最高達了7.5折,這讓有意購房者趨之若鶩,同時也讓前期業主十分不滿。

    杭州業主:八樓跟九樓,人家天天踩在我樓上還要比我便宜二十幾萬。

    業主:什麼都沒談,補差價也沒有,退房也不可能,什麼都談。

    從2008年9月3號起,不滿降價的業主在萬科房産杭州分公司的辦公區域多次抗議,都未得到滿意的答覆,終於矛盾在9月6號升級,數名業主衝入辦公室玻璃多處被砸爛,檔案材料被撒毀,辦公室貼滿各種標語,最終在警方的介入下,事態得以控制。

    而這樣的有些極端的方式並非偶然,2011年10月23號,在上海浦東的中海禦景西岸售樓中心,近百名業主與開發商交涉,要求退房。而交涉後的現場一片狼藉。

    上海售樓處保安:後面情緒很激動,直接把售樓處給砸了。

    記者:你們沒有阻攔嗎?

    保安:攔不住,100多人。

    業主們激動的理由,同樣是因為房子大幅的降價,幾個月前購買的這個樓盤的公寓房,價格從均價每平方米2.3萬左右,降到了1.75萬元,這讓許多老業主無法接受。

    上海業主:平均每個老業主最低的損失四十五萬。

    2008年的萬科降價衝擊波,2011年上海中海禦景西岸售樓中心雙方交涉,以及剛剛發生在杭州的三起“房鬧”,原因都是房價下跌,讓老業主覺得吃了虧。而事實上,這些地方的房價下跌,其時間也正處於我國的兩次房地産市場波動之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尹中立:

    從全國角度來看,大的波動主要是兩次,一次是2008年的一次,還有從去年開始,這個是第二輪。全國大多數城市主要是經歷了兩輪的市場波動。

    在專家看來,兩次房地産市場波動,其背後無非是市場與政策兩方面的因素。

    記者:2008年這場波動您認為它的原因是什麼?

    尹中立:主要是兩個因素,第一個是中央政府密集出臺了一些房地産調控政策,尤其是二套住房政策,對房地産調控的影響非常明顯,壓縮了市場的投機性需求。另外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份之後出現了惡化,部分熱錢從中國開始撤出,對中國的樓市形成了直接的衝擊。

    從2007年國家相繼出臺調控政策,到了2010年力度更是逐步加大,先後頒布國十一條、新國十條、新國八條等,其中2010年4月17號頒布的新國十條,被譽為史上最嚴的房地産調控政策。

    尹中立:應該説從2010年年初開始國家的政策密集出臺,2010年先後出臺了三輪的房地産調控政策,我們看到價格下降從2011年的9月份開始,出現了明顯的鬆動,尤其是從2012年的年初開始,全國範圍內的價格下跌的情況已經開始出現了。

    白岩松:如果是在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出現“房鬧”的行為幾乎是很難,你很少見到比如説去賭場裏,你去賭錢,賭完了以後賭輸了率領一幫人就去砸賭場去,當然人家賭場也得防著。另外在股市裏頭也很少出現了這種你去投資,最後虧了股市狂跌甚至跌停,然後就去鬧,因為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方面的教育工作做的還是相當好的。但是畢竟我們是處在一個不成熟的市場關係中,這種不成熟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説我們作為消費者來説,也相當的不成熟,漲錢的時候一直有這樣的預期,我估計今天是“房鬧”當中的一員在幾年前可能也是曾經出現過房價由於不斷地在漲,自己想去剛性需求,或者説是想投資甚至是投機,半夜排隊去排號,然後去搶,別人怎麼説都不聽,還告訴別人這房子一定會漲,結果房子價跌了,一轉眼覺得不舒服又開始去鬧了,其實我們自己也有責任。但是除了自己有責任之外,還有另外一點在中國也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在房地産價格和房地産市場方面,政策和政府的調控的力度是非常明確的。但是換一個角度去想,政策的變化難道不也是市場風險當中的重要一個嗎,尤其是在中國。那作為一個投資者或者購房者,難道當初就不會想到這樣的風險嗎,再怎麼説畢竟有政府的介入。

    我們來看一下,先説消費者,中華房商合作聯合會的主席賈臥龍説,從令人同情的弱勢群體,到如今咄咄逼人的“房鬧”,他們已經在無疑中成為阻止房價下跌的“釘子戶”,因為他們不願意房價下跌,那些買房的人估計對他們也很不滿意,因為希望房價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已無用,這句話提醒將來要買房的人,只希望後來的準購房者們能夠引以為戒,三思而行,不要成為明日的“房鬧”。

    我們再看《北京青年報》評論員張天蔚説,政府開方、開發商吃藥、購房者承受副作用,這樣的“三角債”極具中國特色。

    專欄作家 魏英傑説,鬧事者也好,開發商和政府部門也罷,都沒有真正把“房鬧”當做法律問題來對待,這體現了法制意識、契約精神的匱乏。

    現在大家怕有問題,怕大家一鬧的話就覺得趕緊擺平,於是人家就更鬧了,不過從這個角度來説,“房鬧”事件的出現,也在提醒我們整個社會,解決未來的中國房地産的健康發展,恐怕還是要回到市場經濟的軌道當中,否則還會留下很多的隱患,咱們繼續關注。

    今年2月,一直沒什麼動靜的南京樓市開始降價,位於城東的東方紅郡樓盤,就宣佈對在售的100多套房每平方米降價1000元,由於擔心降價可能引發老業主的不滿,開發商又決定拿出2600萬以代金券的方式,對老業主進行補償,具體方案是每戶每平米補償1000元,這筆代金券可用來購買指定的樓盤住宅,可以買車位,還可以在指定的裝修公司衝抵裝修款,以及支付物業費等。

    看房者:一方面是穩定老業主,另一方面有一波降價呢,它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也算是為這個(樓盤)做一個廣告。

    事實上,眼下在很多大中型城市已經有不少開發商都在採用補償老業主的方式,來安定大家的情緒,例如在去年的12月,上海的一家房地産公司就在兩個樓盤下調售價的同時,拿出了高達6億元的資金補償給老業主,這也創下了目前為止中國房地産市場補償的記錄。同樣的做法在去年12月22號的《廣州日報》上,也登載了一篇珠海開發商補償老業主的新聞,這家開發商在媒體上刊登通告稱,他們要主動對老業主進行總額7000多萬的差價補償,這也是廣東首例公開要給老業主降價補償的樓盤。開發商慷慨老業主歡心,看似皆大歡喜的背後,差價補償到底會對樓市的健康發展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2011年12月19號的《羊城晚報》就以《補償老業主或扭曲樓市信號》為題,提出了自己的擔心,文章認為,這樣的補償某種意義上就是讓購樓者敢於高位出手,因為即使房價降了也有商家補償,這實際上給市場一個不怕降價的信號,不利於房價回歸合理價位。

    華東師範大學房地産係 華為:誰先把價格降下來回到合理水平,誰先把當地的需求一網打盡,但你別忘了,當他打盡以後,其他人恐怕有一段時間就吃不飽了。

    面對房地産市場仍然不夠清晰的局面,一些開發商採取了主動降價補償的策略,而另外一些地産商則相信自己的判斷,去年11月7號,長沙的一家地産公司就公佈了安心購房絕不降價,降價雙倍賠差價的信息,引發了長沙樓市一片譁然。而我們在網上搜索“保價開盤”你會發現,有相同想法的並不是少數。但是地産商的這些承諾最後是否能真的兌現,如果真的無法兌現是不是又會産生一個又一個情緒激烈的“房鬧”,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今年5月2號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2年4月份中國房地産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顯示,4月份中國百個城市的住宅均價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都出現了下降,而在政策調控依然堅決的背景下,樓盤如何保價,房地産的補償、承諾是否又會引來更多的“房鬧”,在此背景下,我們今天報道的杭州出現的“房鬧”的確需要認真加以關注。

    白岩松:對“房鬧”的出現評論我發現是截然分成兩個不同的陣營,一個是市場經濟派,認為既然是你在市場經濟的環境當中你買任何一樣東西就要承擔價格波動的一個風險,沒必要去鬧,而且不值得同情。另一派認為中國不是一個純粹的市場經濟的關係,政府的介入很深,又有政策的調控,因此應該去想辦法,這也當然就很奇怪了,我們注意到有“房鬧”就明確地説,我們就是要鬧,讓政府出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中國很特殊的現象,很多人在罵政府,但是另一方面又都在依賴政府,房子價格漲要去找政府,不行,房子價格降了又要去找政府,不行,政府也挺難當的。接下來就連線一位中國社科院的經濟學博士,看看他是哪一派,馬光遠先生。馬光遠您好。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 馬光遠:你好。

    白岩松:您是市場經濟派覺得不該鬧不值得同情,還是覺得中國有特殊的國情?

    馬光遠:我想中國是兩方面應該來嚴格來講都不很是很準確,我們應該説在中國總是存在著兩種現象,第一個我們老是強調市場經濟、契約經濟,每個人都應該尊重簽訂的契約的條款,你既然買了房子以一定的價格買了,那麼你應該承擔維持下降的風險,當然你可以獲得上漲的收益,但是同時我們又聽到另外一句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個在中國很多問題上我們都看到。

    白岩松:你的建議呢?

    馬光遠:如果説我們真的要建立契約經濟,要維護市場的這種契約精神的話,那個毫無疑問,我們説目前出現的,所謂的“房鬧”本身應該説是違背基本的契約精神的,你沒有認識到你的行為本身為此你應該承擔的風險的話,那麼我們説你是一個沒有完全責任能力的人,我想每一個人簽約的時候都是有責任能力的。但是我們同時看到,有一個什麼情況,我們現在的很多這種新房銷售是一個期房銷售,就是説你還沒有拿到房子呢,你已經交錢了,這個交錢以後你是1月份買的,別人4月份買的,你1月份買的還比別人4月份買的每平方多了4000塊錢,這個對很多人講都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們講到,一方面我們要遵守契約,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的期房銷售已經走到了一個盡頭。

    白岩松:我明白您的意思,就是要改規則。

    馬光遠:對。

    白岩松:突然要話鋒一轉,我們是不是別被別人給裝在裏頭,為什麼呢,《中國青年報》的曹林説,業主的“房鬧”多數可能是無理取鬧,他根本得不到法律的支持,鬧幾下可能後來就散了,最怕的是房地産商們的房鬧,他們可能借業主的鬧而綁架政府的調控,當然他們通過製造輿論等等。馬光遠先生,您覺得存不存在這樣的一種可能,“房鬧”的出現,會不會影響政府的房地産調控的堅決執行?

    馬光遠:“房鬧”有三種情況,其實從2008年的時候,這個房價開始下跌的時候就有“房鬧”,“房鬧”一種是地方政府叫一幫人去鬧開發商,因為怕開發商降價,當年萬科的很多地方就遭遇這麼一種情況。第二種就是開發商慫恿業主去鬧,也就是説你出來鬧事以後,把事情鬧大以後,地方政府會出面來救市,這也是一種策略。第三種就是我們平常見到的業主真的自己來鬧,我們不擔心業主自己鬧,因為業主自己鬧的話,按照我們目前的這種規則本身是很好解決的,我們擔心是前面兩種鬧,一個是地方政府去鬧開發商,一個是開發商鼓動一些業主鬧。

    白岩松:沒錯,好的,馬先生時間的原因就到這兒,提出這一點呢,正是要引起我們足夠的警覺。

熱詞:

  • 新聞1+1
  • 買房有風險
  • 鬧事須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