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京華時報:樓市不是穩增長的實現路徑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1日 0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目前的樓市回暖表現,不管動靜多大,範圍多廣,都不會成為樓市調控轉向的信號。相反,倒有可能成為樓市調控進一步從緊的先聲。

  國家統計局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70個大中城市平均房價指數同比、環比均出現跌幅收窄局面。同一天,樓市指標城市廣州,地王重現江湖,一塊商業用地拍出13.22億的高價,將廣州地王價格提升近一倍。

  房地産市場的重新活躍,讓樓市預期再度迷離。在“穩增長”成為首要調控目標的前提下,部分地區量價齊升的市場表現,瘋狂的地王加冕景象,是否意味著樓市調控政策即將鬆綁,市場拐點又將出現?

  答案是否定的。市場表現與政策導向不合拍本是常態,調控之所以存在,恰恰是因為市場並非總是理性的。過去的樓市表現無數次證明,在土地財政依賴度過高、投資渠道過於狹窄、龐大的剛需等因素作用下,樓市已成為泡沫生成最快、産業結構劣化最強、百姓消費需求抑制最大、金融風險最易聚集的領域。無論從優化宏觀經濟結構,還是從修改樓市投機屬性出發,都要求樓市調控具有堅韌性。目前的樓市回暖表現,不管動靜多大,範圍多廣,都不會成為樓市調控轉向的信號。相反,倒有可能成為樓市調控進一步從緊的先聲。

  還要看到,假如樓市調控功虧一簣,其代價遠比堅持從緊要大。樓市如果因鬆綁再度飆升,剛需者固然望樓興嘆,本來加入保障房建設的社會資金,也會棄保障房而追逐商品房項目,導致對剛需的供應能力進一步下降。樓市調控,怎麼可能如此選擇?一旦因樓市二度瘋狂引發全局性的經濟問題,新一輪調控勢必到來。如此,又會導致自有住房者財産縮水。這樣的樓市調控節奏,不僅會導致樓價大起大落,還會導致各方利益受損。僅憑這一點就知道,樓市調控斷無鬆綁可能。

  最近一週,銀監會、央行、發改委、住建部四部委連續表態,澄清謠言、厘清事實,這對及時明確樓市調控的政策底線,矯正不正確的市場預期,具有積極意義。但還要看到,不僅市場表現會影響人們對樓市的預期,地方政府的樓市微調政策同樣會影響樓市風向,甚至作用更大。在中央政府部門表明政策立場後,地方政府也需明確,什麼樣的微調旨在解決剛需,什麼樣的微調是打擦邊球,什麼樣的微調已越界,既要劃出紅線,也需及時總結實踐加以判斷。

  有一點可以肯定:市場的反復不代表政策的反復。在樓市內部張力趨強時,需要重申:樓市不是穩增長的政策儲備庫和實現路徑。這一點,樓市各方參與者,無論是購房者、開發商還是地方政府,不得不察。

熱詞:

  • 樓市
  • 實現路徑
  • 房價指數
  • 市場表現
  • 央行
  • 開發商
  • 銀監會
  • 房建設
  • 商業用地
  • 堅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