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網論:“不愛名校”是高考改革的有益啟示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民網論】華師大二附中女生段沛妍因爺爺身患糖尿病而埋頭研究中藥地黃的治病原理,甚至寧可放棄考名校的機會也不肯放棄做科研,日前她喜獲全球最大規模高中生科學競賽生物化學類別一等獎,按照改獎項的規則,從此,宇宙中有一顆小行星名叫“段沛妍星”。

  無獨有偶,北師大女生譚秋韻也在高中期間主動放棄高考,埋頭從事社會公益活動,反而被美國8所名校同時錄取。

  兩位女生都用自身的行動對教育改革做出了正面的啟示,應試化的人才選拔模式一方面保證著社會的基本公正,另一方面也已暴露出其嚴重阻礙人的個性成長和創新發展的弊端,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希望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者們能從兩位女生的有益嘗試中發現制度進步的契機,以更科學的評價機制來替代現有的單一考核模式,讓有公益心,有創新熱情的孩子得到更公正的評價。也讓學校重新把人文精神、創新精神真正列為教育的重點。

  高考指揮棒可以讓一個家庭不惜犧牲孩子睡眠時間做習題,當然也可以讓一個家庭把孩子送去全力發展自己的興趣,或者去鑽研一門學問,或者是去做志願者,投身社會公益事業,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有機會走出象牙塔,了解社會疾苦,知道人情冷暖,而社會公益組織也可以有機會參與到對孩子品行的培養與評估中來,對教育界同樣是一大助力。如果高考制度改革能給予高校更大的擇才空間,特別是讓高校優先選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接觸的孩子,就能大大扭轉目前學校課程安排中重死記硬背智育,輕個性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短視做法,為素質教育早日糾偏。

  另一方面,即使在智育教育中,真正的科研實踐也往往被題海“教學法”擠到一邊,為了考名校,無數聰明的孩子只能把自己的才智一再奉獻給各類怪題、偏題,而最需要的科學研究實踐卻無暇體驗,這同樣亟待通過高考選拔制度的改革來糾偏。目前不少高校都已給中學校長們一定的推薦名額,希望高校在提供這樣的名額時也能輸出自身的科研輔導力量,讓有潛力的孩子能早早參與到科研實踐中來,展示所長,同時也給高校更長的考察期,看看自己招來的是不是真正有探究精神、有動手能力的創新人才。

  當然,我們還應該看到,高考情節,名校情節之所以成了“社會共識”,還因為社會評價機制的僵化和單一,一些單位招聘中往往只看文憑,而忽視新員工真正的素質和創新能力。這是需要我們建立更有利於創新企業生存發展的經濟運行環境去改變的,只有讓創新企業有更好的融資環境、更低的商務成本、維權成本和更公平的競爭機會,秉持唯文憑論老觀念的企業才能更快被淘汰出局。社會也才能更快形成重視創新,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新共識,來倒逼高考擇才制度的創新與改革。(新民網評論員)

熱詞:

  • 名校
  • 高考指揮棒
  • 高考改革
  • 高考制度改革
  • 高校
  • 孩子
  • 女生
  • 社會共識
  • 教學法
  • 華師大二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