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羊城晚報:對農村單列招生,只是權宜之計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6日 0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重點大學可以把各個省的招生計劃分為N X兩部分,X專門留給日漸萎縮的農村學生。”上週六,由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5所高校聯合主辦、信孚教育協辦的“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在中大舉行,30名教育專家把脈中國教育改革。北京大學教授文東茅指出,現階段,僅靠“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這種形式上的公平,已不能保障教育實質上的公平。據統計,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高考分數平均相差40分左右。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確實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同場競技”,通過同一張試卷分出高低,貌似是在和城市學生平等競爭,但其實,由於農村學生的教育起點低(有的根本就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所上小學,相對城市學校十分薄弱),他們是很難競爭過接受良好學校教育,且在城市中上過各種特長班、培訓班的城市學生的。其結果是,在以高考分數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升學制度下,我國重點院校的農村生比例越來越低。

  然而,對於文教授的建議,還是有很多人並不贊同。理由有二,其一,農村生在重點大學的比例較低是事實,但這不應該通過專門計劃來校正,而應該通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來改變。不注重教育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卻追求教育結果公平,也只能是形式公平,難以做到實質公平。其二,專門計劃對農村生沒有多大價值。按照文教授的建議,專門計劃的比例為2%~5%,按照目前的招生規模,每校能給農村生的專門計劃也就在四五十人之間,這稀釋在廣大農村考生中,可能毫無感覺。

  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推進專門計劃,並不反對義務教育均衡,如果一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一邊實施專門計劃,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就可“提速”。另外,哪怕只有四五十人,也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至少表明,大學招生有校正高考公平的意圖。

  筆者並不反對對農村生實施專門的招生計劃,以此一定程度校正考試公平。但這只是權宜之計。“高考唯分數論”的産生,義務教育的嚴重不均衡,各地發展教育的錦標主義思維,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即按計劃集中錄取體制。在這一體制下設置專門計劃,不可能撼動“唯分數論”,也不能改變地方發展教育的錦標主義思維,只能對農村生略表安慰。

  既符合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又引導地方政府轉變發展教育思維的做法,是打破集中錄取制度,推行高校的完全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中,針對農村生設立多元評價體系。首先,這是落實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其次,自主招生的實施,意味著“教招考”分離,高考不再是基礎教育的指揮棒,升學變為考生和大學之間的事,與地方政府與中學無關;再次,真正的自主招生,是一名學生可以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再做選擇,由於選擇權掌握在學生手中,所以大學必須轉變辦學理念,在招生中重視對學生的服務。

  不少人可能對此不以為然,認為自主招生可能進一步加劇農村生的高考不公平,最近的一項調查就顯示,家住農村的學生獲自主招生名額的機會較低,其中,生活在直轄市的學生,獲得自主招生名額的可能性是農村生的5.5倍。需要指出的,我國高校目前進行的自主招生,不是真正意義的自主招生,只是嫁接在集中錄取上的錄取優惠。目前的情況恰恰表明,不打破集中錄取,圍著集中錄取制度做文章,很可能適得其反。

  (作者為知名教育學者)

熱詞:

  • 自主招生
  • 招生計劃
  • 農村學生
  • 文東茅
  • 招生規模
  • 教育公平
  • 唯分數論
  • 錄取標準
  • 義務教育
  • 辦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