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文化遺産保護“厚古”不“薄今” 不可移動文物“百年上海”反超“千年北京”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1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6月9日電(記者 孫麗萍)中國第七個文化遺産日到來之際,最新公佈的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在擁有不可移動文物數量方面,“百年上海”竟然反超“千年北京”。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是新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文物普查。統計稱,上海擁有不可移動文物4422處,北京擁有不可移動文物3840處。

  上海“反超”北京,得益於近年來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理念的轉變。專家指出,隨著近現代新型文化遺産被納入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範疇,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理念正在呈現出“厚古”不“薄今”的新思維。

  在最新公佈的中國文化遺産“百大新發現”中,近現代文化遺産佔據了很大比重。擁有百年曆史的浙東沿海近代燈塔群、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舊址、呼倫貝爾中東鐵路建築群、京張鐵路張家口站、首都鋼鐵公司舊址紛紛入選。

  文物保護部門説,儘管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和浩瀚的文化遺産,中國已經不再以“數年輪”的方式來評估文化遺産,未來將更加重視與當代人的情感和記憶息息相關的“年輕的遺産”,包括革命歷史文化遺産、近現代工程科技類重要史跡、工業遺址、近現代歷史文化建築群以及鄉土建築等。

  不過,相對於保護情況較好的古代文化遺産,中國近現代文化遺産保護狀況不容樂觀。

  數月前,位於北京東城區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遭到“維修性拆除”,成為網絡新聞熱點,激起一片“城市發展更應留下文化記憶”的嘆息聲。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白克明大聲疾呼:由於對近現代文化遺産的重視程度不足,瑞金、延安、井岡山、陜甘寧一些近現代的不少革命遺址、革命文物受到了破壞。

  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近日在上海説,上海在近現代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經驗值得其他地方借鑒。

  在近現代文化遺産數量雄踞全國首位的上海,除了濃縮中國近現代史的外灘萬國建築群之外,人們還可以在新天地和一大會址漫步,感受石庫門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相互輝映;思南路、五原路、多倫路等“永不拓寬的街道”兩側名人故居令人目不暇接。

  而楊樹浦水廠、上海工部局宰牲場等一大批工業建築,經歷保護修繕,不僅留存了獨特建築之美,而且或展示近現代上海的工業文化,或轉型成為城市的創意文化中心。

  “在上海,近現代文化遺産的保護不僅是‘頭等大事’,而且要做到‘細緻入微’”。上海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説,

  以“遠東第一飯店”和平飯店的修繕保護工程為例,為恢復老建築的原汁原味,上海多部門展開闔作耗費鉅資將建築外表多次整修後的油漆硬殼層層剝去,直到露出建築原色。

  正在進行保護修繕的外灘15號上海外匯交易中心也是如此。它的前身是竣工於1902年的中央銀行大樓。修繕部門在工程中發現,其地磚與泰坦尼克號上鋪設的地磚來自同一外國廠家,於是“不惜成本”,時隔百年之後,向這家外國企業再下訂單,一切只為讓老建築恢復原汁原味,讓文化遺産價值得到最大程度呈現。

熱詞:

  • 文化遺産保護
  • 千年北京
  • 建築群
  • 文物普查
  • 老建築
  • 地磚
  • 移動
  • 五原路
  • 史跡
  • 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