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學校是火老師是燈 有學校在,鄉村的"燈"就亮著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遙遠的鄉村來説,每一個學校,是一堆火;每一個老師,是一盞燈

  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盲目撤並鄉村學校,已呈現諸多問題。而下面這則消息,讓人稍稍舒了一口氣: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保障學生就近入學是重要前提;準備撤並農村中小學前,必須徵求家長意見。

  十年間,因為學齡人口減少,我國農村開始大規模調整學校佈局,學生向縣鄉中心學校集中,目的是集中利用教育資源。這一調整的初衷是好的,對一些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也有積極意義。然而,大量村級小學、鄉級中學消失,孩子們上學路途遙遠,交通、住宿、餐飲成本如何解決?更令人憂心的是,“超載車”、“黑校車”應運而生,讓孩子們輾轉于鄉村道路上時險象叢生。

  鄉村學校大量消失,還有影響更深遠的“事故”,尚未引起足夠重視──曾經以鄉村學校的存在形式,深埋于中國鄉野的文化種子,正有被漸次抽離、掏空的危險,繼農村青壯年大量流入城市、農村老齡化、留守兒童驟增之後,農村空心化的趨勢因此再一次加劇。

  擁有數千年農耕文化的中國,靠什麼維繫農村道德秩序,保存文明火種,化怨解困、和睦鄉里?兩千多年前,西漢思想家董仲舒給漢武帝獻的國策之一就是,“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太學是國家級教育,庠序則是設于地方特別是鄉村的學校。而教書並非設庠序的唯一目的,教化鄉邑,才是根本。我們時常説,教育是強國興邦之本,除了指教育有培育人才之功,還有一個常常被忽略的要義──鄉村學校也承擔這樣的潛在責任:傳承文化、維護社會安定、培育有凝聚力的民風民俗……

  《紅樓夢》裏,秦可卿死前托夢鳳姐,説“永保無虞”的法子,就是在祖塋邊多置田産、就近設家塾,便能保住家族最後的退路。敬祖守孝,尊孔興學,曾是中國文化“永保無虞”最核心的精神家園,而這“就近”二字,極是要緊。新中國成立後,鄉村教書先生依然受人尊敬,排解糾紛一言九鼎,婚喪嫁娶指點儀軌,代寫家書咫尺天涯……小學校書聲瑯瑯,聽著就讓村民踏實,一村老小,“就近”也能熏著點兒書香,多少兒時微賤後來成才的棟樑,都有早年在村小窗外聽課的偷師經歷。

  現在,大量小學搬離了村莊,中學搬離了鄉鎮。沒了活蹦亂跳的讀書郎,沒了知書達理的教書先生,沒了就近的學校,鄉村的文化主心骨何處寄放?當孩子們翻山越嶺奔向遙遠的學校,他們的父母在城裏胼手胝足打拼,祖父母則孤守于空蕩蕩的村落倚門盼歸,靠誰來振興中國鄉村?

  對遙遠的鄉村來説,每一個學校,是一堆火;每一個老師,是一盞燈,那光雖是暗淡,卻明明滅滅地閃了幾千年,是燭照中國鄉村的一線微芒,讓人溫暖且踏實。

  因此,當聽到十年間,我國鄉村小學數量竟銳減了一半,不免心中一痛。這可能意味著在許多鄉村,那盞燈黯然熄滅。教育部的亡羊補牢之策,可以防止更多這樣的燈滅去,然而,如何能讓遙遠的鄉村以讓人心安的方式重燃人文教化之燈,依然是一個待解的問號……

  有學校在,鄉村希望的燈就亮著。這意義豈非遠遠大於省下的幾文教育經費?(李泓冰)

熱詞:

  • 鄉村學校
  • 老師
  • 留守兒童
  • 鄉村道路
  • 鄉村小學
  • 事故
  • 超載車
  • 紅樓夢
  • 就近
  • 優質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