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010年中國汽車業十大新聞 北京出最嚴治堵令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儘管跌宕起伏,但剛剛過去的2010年勢必成為中國汽車發展史上最值得銘記的年份之一。這一年,在2009年已經躍居全球第一的基礎上,中國汽車市場繼續狂飆突進,並最終順利突破1800萬輛;這一年,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終於在全球並購上邁出堅實的一步;這一年,中國汽車政策以鼓勵開始,以限制結束,北京宣佈的搖號措施,讓年底車市猶如一齣鬧劇……

  在廣大讀者朋友的積極參與下,經過中國青年報汽車週刊和中青在線汽車頻道的聯合調查,我們評選出2010年中國汽車業十大新聞。這些新聞事件,雖然已經成為過去時,但其産生的深遠影響,卻將在今後若干年甚至數十年內決定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走勢。

  汽車産銷突破1800萬輛

  再偉大的預言家,在2008年年底也不敢想象,短短兩年的時間,中國汽車産銷量能再次翻番,並打破美國創下的年度最高銷售紀錄。儘管最終數據還未出爐,但2010年中國汽車産銷突破1800萬輛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只可惜,汽車業還沒來得及為高企的産銷數據歡呼,相應的調整和限制就已經不期而遇。因汽車快速發展而引發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等,已經反過來制約汽車業的發展。特別是北京為治理擁堵而採取的搖號限牌措施,就像一塊大石頭扔進了平靜的湖水裏,引起了層層漣漪。

  事實上,過於快速的增長同樣不利於汽車業的發展,這已經是大家的共識。在邁過了1800萬輛大關的時候,我們更關注的是,汽車大國應如何更好地向汽車強國轉型?中國汽車的品質和競爭力應如何進一步提升?

  吉利收購沃爾沃

  從2010年年初開始,任何與“吉利收購沃爾沃”有關的新聞都能引起巨大的關注。無論是最初的簽訂意向書,還是真正完成交割,還是工廠選址,抑或李書福有關沃爾沃的只言片語,都能立刻成為大新聞。

  因為吉利收購沃爾沃,中國人終於首次擁有了一個國際豪華汽車品牌;也因為吉利收購沃爾沃,自主品牌汽車終於增添了戰略轉型和向高端發力的底氣。然而,無論是“蛇吞象”,還是“窮小子娶了大明星”,吉利和李書福都應該時刻謹記:不要被一時的幸福衝昏頭腦。與結婚相比,如何白頭偕老,才是一個永恒的大課題。

  豐田深陷“召回門”

  剛剛過去的2010年,可以説是豐田的“本命年”。從2010年年初開始,豐田因“油門踏板事件”在美國遭遇調查,並引發大規模的召回。“蝴蝶效應”讓豐田的信任危機很快由美國波及全球,當然也包括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3月1日,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在北京舉行發佈會,本意是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沒想到,發佈會之後,一場更大規模的討伐活動才剛剛拉開序幕。這一次,不僅有産品的質量問題,還有豐田對中美消費者的不公平問題,並上升到更深層次的民族矛盾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10年前9個月日係車的市場份額首次下跌兩成,從領先德係車多達13.5%下降到5%,大有被追平的趨勢。

  電動車被上升為“國家戰略”

  自從“彎道超車”理論被提出後,有關新能源的話題總是能讓人血脈賁張。2010年以來,國家更是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並將純電動車列為“國家戰略”。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拿出超過1000億元的資金,用於扶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發展。

  在行政指令和鉅額資金支持的作用下,新能源車的發展已經完全背離市場軌道,成為汽車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儘管到目前為止,國內新能源車領域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技術成果,但一哄而上的亂象,卻急需加以引導和規範。

  國內兼併重組高潮迭起

  從國家提出“四大四小”的發展格局後,兼併重組的浪潮就從未停息,2010年更是達到頂峰。無論是長安並購哈飛昌河、東風重組雲汽,還是廣汽兼併吉奧、廣汽兼併長豐、北汽收購寶龍等,兼併重組成為大汽車集團進一步擴張産能和實力的主要手段。

  馬不停蹄的大肆擴張是長安在過去一年裏留給外界最深的印象,爭奪中國汽車集團第一把交椅的野心顯露無遺。而對於廣汽來説,由於起步較晚,産品線還不夠豐富,兼併重組是擴充産品線最快的方法。從産銷數據看,2010年,上汽實現了300萬輛的産銷計劃,一汽、東風和長安也都已接近200萬輛的産銷規模。“四大四小”的目標已經完成,這些汽車集團也開始向下一個5年計劃挺進。

  汽車新合資風起雲涌

  歐美經濟的不景氣,給汽車業造成致命的打擊,包括通用、福特和歐寶等在內的汽車集團紛紛出售旗下品牌,而中國車企此時則像極了古代有錢的大戶,在勞力市場上兜轉,看哪位滿意,就想出錢買回來。只可惜,這些落寞的汽車“貴族”,似乎沒有那麼好打發,他們不僅要看你有沒有錢,還要考核你夠不夠資質。

  走出去難,引進來就容易多了。在過去的一年裏,廣汽菲亞特、廣汽三菱、長安PSA和東風裕隆等新合資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而雷諾、路虎、斯巴魯等還未在中國有合資公司的企業也摩拳擦掌。如果説第一次合資浪潮時,中國汽車業剛剛處於萌芽狀態,需要市場換技術。那麼,現在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新的合資公司是否也要與時俱進?如果還僅僅停留在車型引進方面,那相關政府部門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成立合資公司的必要性?

  汽車集團排隊上市

  無論是擴産,還是兼併重組、海外並購,都需要錢。上市,是募集資金的最好辦法。面對中國汽車的增長潛力,國內汽車集團開始試圖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自身做大做強的目標。2010年,廣汽集團率先上市,用資本的力量開始走上合資與兼併的道路,而一汽、北汽和奇瑞等企業也先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人事調整,與時間賽跑,希望儘快登陸資本市場。

  經銷商同樣開始圖謀上市抵禦未來車市中的風險,2010年,隨著中國變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汽車經銷商成為投資的熱點。多家汽車經銷企業奔赴中國香港、美國上市,索羅斯也下注中國的正通汽車。而在餘下的名單中,不乏像“龐大”這樣的經銷商集團也在排隊靜待證監會的批准上市。“不在上市,就在去上市的路上;不在收購,就在被參股的路上。”這儼然成為過去一年中國汽車企業和經銷商的真實寫照。

  合資自主蔚然成風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廣州車展上,合資自主成為最大的熱點和看點。包括廣汽本田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和東風日産啟辰等在內的合資自主車型出盡風頭。對此,業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是合資自主對本土汽車品牌是個致命的打擊;另一種觀點認為,合資自主有利於合資中方掌握核心技術,是市場換技術的新階段。

  據悉,在“十二五”總體規劃中,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自主品牌汽車市場比例將進一步擴大,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自主品牌轎車國內份額超過4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家相關部門將是否有自主項目和新能源項目,作為審批新産能的兩大條件。儘管經過“黃金十年”的發展,我們的本土品牌已經開始成長起來。但是,在合資自主蔚然成風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呼籲,要給真正的本土品牌更多政策上的保護。

  北京出臺“史上最嚴治堵令”

  “北京治堵”的另一隻靴子終於落地。2010年12月23日下午3時北京治堵新政出臺,搖號限牌政策被證實,“限購令”的最後期限是當日24時前。當晚,北京的“搶車”狂潮被推向頂峰,眾多4S店和購車者一夜無眠。然而,購車的瘋狂于24日戛然而止,北京車市也迅速跨入“寒冬”。

  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誰都明白擁堵的滋味兒,也能理解治堵背後的無奈。然而,當民眾為城市交通而做出犧牲時,相關管理部門就更要從自身做起,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等。這些,不應該僅僅是空話套話。事實上,交通問題並不僅僅是北京的問題,包括廣州、深圳、杭州和成都等城市也都一個個相繼奔著“堵城”而去。因北京治堵而引起的效倣作用,才是讓業界最為擔心的事情。

  鼓勵消費政策全面退市

  從車市狂飆突進的那天起,車市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就已在預料之內。從2011年1月1日起,車輛購置稅恢復至按10%的稅率徵收,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也集體退場。可以説,刺激政策是在全球金融危機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出臺的,而這波“政策市”也將中國車市帶上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當全球汽車銷量下滑至6300萬輛,同比下跌8%時,中國汽車銷量卻同比猛增46%,以1364萬輛躍居世界第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個政策在刺激車市發展的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是調整産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隨著刺激政策的全面退出,之前在調整産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也付諸東流。如何既讓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又能鼓勵節能減排的小排量車的發展,是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和汽車行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抑大揚小”,這個提了多年的汽車消費觀念,在新的2011年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黃少華)

  ——中國青年報讀者、中青在線網友聯合調查發佈

熱詞:

  • 汽車業
  • 北京車市
  • 中國車市
  • 新聞事件
  •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