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郊區有房族孟母難當 200萬買房或仍“被統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4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在一家地産公司見到,最便宜的學位房也要80萬元,高的更是達300萬元以上。龍瀚 攝

  “老子不買了,小子也不讀了!”聽得最新的“學位房”價格,34歲的張強憤懣地挂斷了電話,旁邊的妻子劉若珊也一屁股跌坐在沙發上。電話那一頭,是四年內他們聯絡的第31位地産經紀。

  眼看5月12日小學新生報名的日子越來越近,像張強、劉若珊這樣的廣州夫婦並不少──他們大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在番禺、白雲等新區擁有房産,但新區的教育質量與其高知理念落差過大,在升學競爭日益激烈、教育資源未竟公平的背景下,一個名校的學位還是讓他們傷透了腦筋。

  根據4月上旬大粵網一項有7861個“ID”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面對孩子上名校的問題,66.25%的網友選擇購買學位房,18.25%選擇出贊助費,15.49%表示撒手不管。

  買房、租房、啃老,甚至通過“假租房”騙取學位……吾家兒女初長成的父母們絞盡腦汁,遭遇各種挫折仍不放棄,個中執著絲毫不亞於“孟母”,三字經裏的“死故事”上演了鮮活的“現實版”。

  新屋換舊房?捨不得!

  從2008年冬天,孩子才兩歲的時候張強夫婦就開始尋找學位“筍盤”,4年裏一共接觸了31名地産經紀,看了數不清的學位房,卻因為環境、面積、價格等原因,至今仍一無斬獲

  上週末,趁著兒子被爺爺帶去學跆拳道,張強把家裏所有存摺又再算了一遍:全部存款13萬元,和之前算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張強是江西人,在廣東讀大學時認識了湖南同學劉若珊,2001年畢業後兩人定居廣州並結婚。

  相比那些無書可讀的農民工子弟而言,張強的孩子已算幸運。畢業才三年後,小兩口就攢夠了30萬元,在番禺付了套小三房的首期,兩人便落戶廣州,而孩子也順理成章地于2006年出生。

  打從孩子出生,劉若珊就聽到不少稍年長的家長談論進名校如何艱難,花費如何大。但張強卻總説,“不覺得是件事,在哪讀小學不都一樣?我從農村來的,也不見得比別人差!”

  但從早教到幼兒園,拉扯兒子的一路上,他們夫婦倆越來越感到競爭的壓力和殘酷。

  “讀大學時,年級輔導員問誰會彈鋼琴;現在幼兒園,阿姨都是問哪個小朋友不會樂器……”劉若珊嘆氣了,“以前要‘贏在起跑線’,現在只求‘不輸起跑線’!”

  仔細研究各年廣州市小學招生政策後,夫婦倆決定“買房”:讓孩子讀好書,家庭資本還能升值。

  “我去看了一次房就心寒了。”張強清晰記得,第一次看房是2008年冬天,他負責跑名校集中的五羊邨片區,妻子則到東風東路附近尋找“筍盤”。

  2004年張強夫婦買房時看過一套東湖北大院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有培正小學的學位,而且緊靠東湖公園,當時還不到6000元/平方米,小兩口嫌面積小沒買。到了2009年底回頭找,該房已經轉了兩手,單價水漲船高到了2萬元出頭。

熱詞:

  • 買房
  • 學位
  • 廣州市小學
  • 名校
  • 筍盤
  • 孟母
  • 現實版
  • id
  • 啃老
  • 升學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