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體工隊“分”教練獎金,為何理直氣壯?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1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教練汪成榮的兩名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獲得3金1銀。2011年中殘聯獎勵汪成榮149.91萬元。得知消息後,汪成榮所在單位、青海體工一大隊多次要求汪把獎金上交組織,汪不同意。而後,單位給予汪成榮停職處理,體工隊大隊長楊海寧稱,再不交錢組織還有其他手段。(《新京報》3月1日)

  雖然體工大隊發出公文索要教練的獎金,並用“停職處理”和“還有其他手段”加以威脅,實在可惡。但是,從情理上講,我是支持體工大隊索要獎金的,理由很簡單:其一,教練汪成榮是體工大隊的教練,不是運動員的私人教練,拿著國家的錢,幹著本應該幹的本職工作,即使幹得出色,一下子獲得149.91萬元的獎金,是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的。其二,就如體工大隊説的一樣,運動員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兩名獲得3金1銀的運動員,並不是從起步到獲獎都是汪成榮一個人的功勞,其他教練員和相關保障服務人員也有功勞,獎勵應該作出貢獻者都有份,只是多少的問題。如果僅由汪成榮獨享149.91萬元獎金,那些“栽樹人”、“養樹人”情何以堪。

  但在現實中,汪成榮獨享149.91萬元獎金,又似乎有合理性。其一,中殘聯的獎勵很明確,是“教練員”獎金,汪成榮咬定“只要拿出相關文件,説我該上交獎金,那我多少都交,要是拿不出文件,我一分錢也不交”也説得過去。其二,教練獨享,也有行業慣例,上海田徑教練張敏珍、教練員金帆都説“獎金已打到了我自己的卡裏,這是個人收入,我的上級單位沒和我要。在汪成榮之前,我也沒聽過這樣的事。”問題的糾結就在於,教練獲獎,組織要求分享,是組織“公説公有理”的潛規則;獎金獨享,卻又成了教練“婆説婆有理”的潛規則。

  在國外比較普遍,在我國網球領域也已經開始實踐的職業化與自主性相結合,李娜、鄭潔、晏紫、彭帥“四朵金花”選擇舉國體制之外的單飛,自主訓練、自主參賽、自負盈虧,獲得獎金交夠12%給國家,剩下都是自己的。實踐證明,單飛之後並沒有導致這些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下降,沒有減少獎牌,李娜還在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中獲得女單冠軍,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位站在法網冠軍領獎臺上的中國選手。如果“四朵金花”依然在體制內,也許李娜創造歷史之後,也得來面對獎金分配的明規則與潛規則。

  實際上,以獎牌為獎勵標準的“面子體育”越來越受到了質疑,汪成榮的獎金分享問題,只是“面子體育”怪胎下的一個呈現而已。對一個運動員來説,“千銀不如一金”;對一個民族來説,全民健身不如一人獲得獎牌,這是對真正體育精神和本質的扭曲,對此,著名體育評論員黃健翔曾經質問:“給群眾帶來了什麼?給學生帶來了什麼?學校裏學生還有多少運動空間?城市裏還有多少運動場地?游泳、打球方便不方便?要花多少錢?多少時間在路上?”

  是的,解決汪成榮獎金分享的爭議並不難,拿出有明確的規則的獎勵辦法和利益分配辦法就可以了。但是,“面子體育”的思維方式不改變,本是風光的獎勵變成醜聞與爭議的事情,就還會不斷地發生。有人算過一筆賬,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每枚金牌的國家投入相當於俄羅斯的28倍,獎牌數量在激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巨大的投入也在不斷地激起國人的不滿。也許,應該從汪成榮獎金分享的爭議開始,思考一條適合我國的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的結合之路,讓體育理念真正回歸。

熱詞:

  • 汪成榮
  • 體工隊
  • 支持體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晏紫
  • 法網冠軍
  • 女單冠軍
  • 運動員
  • 獎金分配
  • 彭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