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西晚報:稅收佔GDP比重超過19%,減稅為何越減越多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2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財政部發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稅收總收入近9萬億,同比增長22.6%,稅收佔GDP比重超過19%。其中企業所得稅收入佔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8.7%。對此,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建議,目前的稅收收入規模相對較高,要達到民富國強的目標就應該藏富於民,應適當進行結構性減稅。(2月15日《新京報》)

  自2008年中央經濟會議首次提出結構性減稅以來,從增值稅從東北試點擴大至全國,到出口退稅適時調整;從內外資所得稅的統一,到降低消費稅,再到多次提高個稅起徵點,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接連出臺,似乎正成為我國稅制變革的主旋律。

  然而,從稅收增長曲線來看,四年來,稅收一直呈逐年遞增態勢,並且每年以兩位數的迅猛增長。雖然在2009年增幅有所降低,增速比2008年減少了9%,但其後的2010年和2011年,分別以23%和22.6%巨大增幅,再創歷史新高。

  現在,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大都沒有感受到結構性減稅,所帶來的稅負減輕,稅款變少。相反,稅收越減越多,似乎已成為普羅大眾難以打開的心結。至於稅收之所以呈越減越多的態勢,首先是稅收制度設計中植入了“增收”的因子。1994年稅制變革出臺的初衷是舒緩當時財政困境,“增收”無疑則成為制度設計的切入點。囿于徵管條件,當時實際徵收率僅為50%,這意味著,倘若國家層面要實現5000億元的收入目標,在只有50%稅收實際徵收率的條件下,需要事先搭建一個可徵收一萬億元的稅制大盤子。顯然,我國現行稅制自出娘胎那天起,就預留下巨大的稅收增長空間,為以後連年超收埋下了伏筆。

  隨著徵管科技的日益進步,實際徵收率也隨之穩步提升,尤其一些徵免條款也跟著經濟環境和時間的推移,開始逐漸復活,這更為連年稅收任務增長奠定了基礎。房産稅、土地增值稅、二手房交易營業稅和個稅以及大小非減持徵收個稅,這些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的稅種,一個個都被激活了。

  比如深受輿論和公眾關注的房産稅,儘管試點初的各種爭議已過,但未來擴圍仍是焦點。1986年出臺的房産稅暫行條例中規定,房産稅由産權所有人繳納,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涵蓋經營用房産和自用住房。但在該條例免徵條款中有一條:個人所有非營業用房産。這意味著,國家要想全面推行房産稅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礙,只有取消免徵條款,經國務院審批後,房産稅立馬可以走遍神州大地。

  此外,我國通脹率居高下不,整個國民經濟結構過分依賴於製造業,以及稅制架構中以間接稅為主,這些因素的存在,也為稅收逐年增長埋下了伏筆,成為稅收超常規增長的重要推手。

  既然我們已知道了稅收越減越多的成因,國家層面就應找到一把合適的鑰匙,解開稅收越減越多的“密碼”,一方面,要控制總體稅負規模,參考同類國家的稅負,通過立法的方式,硬性規定為GDP的一個比例;同時,更要控制稅收增長速度,譬如,硬性規定每年的稅收增長速度,要與GDP同步,以實現政府與企業、個人之間稅收利益的合理分配,實現稅收負擔的公平與正義。

  當然,我們在實施結構性減稅的同時,還要清理企業的各種不合理收費,鼓勵企業創新,提高工薪階層工資水平,完善社會保障水平,合理配置資源,從而增加企業經濟活力,提升國民消費能力,最終實現提升民眾福祉,保障國民經濟健康向前發展。

熱詞:

  • GDP
  • 1986年
  • 稅收增長
  • 稅收利益
  • 結構性減稅
  • 稅收任務
  • 稅收制度
  • 房産稅
  • 增收
  •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