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9月12日 21:36 關鍵詞: 琉球 歷史 地位 國際法 變遷

琉球名稱的演變與沖繩問題的産生

日本學刊 記者:王海濱

核心提示:自古以來,琉球就與中國存在著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絡,以至於1945年4月美軍登陸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沖繩島時,發現島上“處處都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然而,近代中國的衰落致使琉球在1879年被日本吞併而成為沖繩縣,並在1951年舊金山和會上得到大部分西方國家的“法理”承認。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本文摘自:《日本學刊》2006年第2期,作者:王海濱,原題:《琉球名稱的演變與沖繩問題的産生》

自古以來,琉球就與中國存在著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絡,以至於1945年4月美軍登陸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沖繩島時,發現島上“處處都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然而,近代中國的衰落致使琉球在1879年被日本吞併而成為沖繩縣,並在1951年舊金山和會上得到大部分西方國家的“法理”承認。因此,現在我們所知的沖繩等名稱在政治屬性及地域範圍上與原來的琉球有著本質的區別,有必要對琉球的名稱及地域範圍的演變過程作深入的剖析。

一、琉球名稱及其歷史的回溯

琉球曾經是中華朝貢屬國體系中的重要一員。早在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中國就有了與琉球來往的正式歷史記錄。15世紀末,琉球達到其強盛的頂峰,“其統治範圍包括今天的琉球及日本南部的奄美群島”,即琉球史書中所稱的“三省並三十六島”。據中國史料記載,“琉球”本題作“流虬”,其命名是從中國的文字中取義的。從地理形態上來看,琉球群島蜿蜒如長蛇,其形如虬龍一條,流現于萬濤之中,故有“流虬”之稱。後人同音引用,例如有寫成“流求”的。公元1264年(宋景定五年)改“流求”為“溜求”;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又改“溜求”為“琉球”,並從此沿用至今。海外則依其“同中國的舊有關係”,“一般稱為Liuchiu、Luchu、Loochoo、Lewchew或Liukiu”,實際表明了中琉傳統歷史關係的源遠流長。

琉球的另一個近鄰日本則將其稱之為“Riukiu”或“Ryukyu”。不過,日本對琉球的通用稱謂是“Ryukyu”。“Ryukyu”衍生自中國的“Liuchiu”,原因是日語發音中沒有“L”,意思是“天邊漂浮的寶石”。根據中國學者何慈毅的觀點,公元835年,日本僧人空海的弟子真濟在其所編的《性靈集》中始稱“留求”,讀作“Ryukyu”。自14世紀日本加入明朝的冊封體制後,“琉球”這一稱呼便在日本固定了下來。而關於“沖繩”的稱呼,現存最早記錄的日本史料是《唐大和上東征傳》:753年,鑒真東渡到“阿兒奈波”島,日語讀作“Okinawa”,即現在的沖繩。

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派了一支探險隊到達琉球,並聲稱其為日本範圍的一部分;12世紀,日本九州的統治者被天皇冠以“南部島嶼領主”的稱號;1441年,日本南部九州的薩摩藩又取得了對琉球北部島嶼的控制權。1609年,薩摩藩主島津家久率兵侵略琉球,強迫琉球進貢並強佔北部奄美五島為薩摩藩的直轄地,致使琉球形成中國和日本兩屬的局面。明治維新之後,明治政府將對外擴張定為國策,急於把琉球納入版圖之中。1871年7月,明治政府“廢藩置縣”,將薩摩藩改稱鹿兒島縣,並單方面將琉球劃歸鹿兒島縣管轄。第二年,日本又強置琉球為琉球藩,從而完全控制了琉球。1879年4月,為了徹底將琉球納入日本統治之下,日本悍然廢除琉球藩,將奄美群島及以北的島嶼全部劃由鹿兒島縣管轄。同時,日本將奄美群島以南至台灣以北諸島劃為第47個縣即沖繩縣。沖繩縣的範圍包括以沖繩本島為中心的沖繩群島,以宮古島為中心的宮古群島,以石垣島、西表島為中心的八重山群島和沖繩本島以東400公里處的大東群島。從此,琉球被鹿兒島縣與沖繩縣一分為二,“沖繩”一詞也就取代了原來的“琉球”稱呼,並在舊金山媾和之後成為國際通用的地理名稱。因此,無論從政治意義還是從地域範圍來看,現在日本和美國所提的“沖繩”都已經不是過去的琉球。

二、美國與戰後琉球問題

美國政府中最早與琉球發生官方關係的是海軍准將馬修·C1佩裏(MatthewC1Perry)。1853年,佩裏在前往日本完成開國貿易使命的途中曾率海軍在此停靠。佩裏認為琉球能夠為美國艦隻到遠東海域提供一個適合的港口,但他“要求這樣一塊落腳地”的建議遭到美國政府的拒絕二戰期間,美國軍方逐步認識到,琉球群島是美國阿留申群島至菲律賓戰略防線的中心環節。因此,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將西蒙·波利瓦爾(SimonBolivar)認為,琉球群島中的沖繩島不僅是攻擊日本的最佳位置,而且也是“應該由美國保留作為進入中國海的通路”。另外,美國駐沖繩的基地也可以作為“遏制日本進一步侵略以及阻止俄國從中國港口進入太平洋基地,因此要求美國在戰後借攻擊日本之名佔領它們”。1945年6月美軍攻佔沖繩島之後,“參謀長聯席會議”(JCS)決定將北緯30度以南、包括沖繩在內的琉球諸島單獨從對日佔領區中劃出,直接置於美軍的軍事控制之下。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院則根據1941年8月《大西洋憲章》規定的“不追求領土或其他方面的擴張”原則,開始考慮制定戰後對日政策。在琉球問題上,1944年10月國務院“遠東跨部門地區委員會”(I2DACFE)成員休·博頓(HughBorton)提出一份有關琉球(LiuchiuIs2lands)處置的代表性報告。該報告闡述了琉球的地理、歷史以及與日本的關係。他認為日本具有琉球群島的固有權利,從而加劇了美國軍政兩界對琉球未來地位的爭議。為此,1945年12月,美國務院遠東調查部官員、負責研究琉球問題的哈佛大學教授魯伯特·艾默生(RupertEmerson)也提交了題為《琉球群島的處置》的報告,他認為“美國應該不反對日本保留對琉球(包括奄美群島、沖繩群島、先島群島及大東群島)的主權”,“中國政府要求全部或部分群島”,或要求託管的觀點“看起來並不可行”,從而拉開了美國逐步抹殺琉球與中國傳統歷史關係的序幕。

1945年12月20日,美國國務院經過討論後,與會者就報告中琉球的使用名稱達成一致:廢除以前文件中中文發音的“Liuchiu”或發音相近的“Luchu”、“LooChoo”的稱呼,而決定從此改為以“Ryukyu”來稱呼琉球。不過,此次會議並沒有解釋也沒有在隨後的備忘錄中給出該變化的具體原因。然而,琉球名稱的變化並不僅僅是一個發音的問題,“很明顯,國務院已經克服了早期琉球名稱的不連貫性,認為該群島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是日本的一部分”。

美國軍方則基於琉球群島在遠東戰略要地中的地位,反對國務院將琉球群島歸給中國或日本,而要求美國單獨佔領。在他們看來,“沖繩是美國整個太平洋基地計劃中的關鍵所在”,“除了日本本土,沖繩是我們唯一可以進行軍事投放的基地”。而且,隨著美蘇冷戰的展開,美國軍方更是堅決拒絕國務院所提的任何放棄琉球戰略控制的調和方案,直到“遏制戰略”思想之父喬治·F1凱南(GeorgeF1Kennan)主導美國對日政策的制定、並最終提出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建議之後,美國軍政兩界的爭議才得以逐步緩解。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