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鵬:美中要適應老大與老二關係

2010年05月26日 09:32  環球時報 我要評論

  5月24日,為期兩天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式。這是開幕式前,王岐山、戴秉國和克林頓、蓋特納及雙方代表團主要成員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經過2010年前期的博弈後,中美都在重新打量和思考對方。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舉行之際,中美關係將該如何闡述,解決什麼問題,未來走向如何,本次對話被賦予新期待。

  美國對華將怎麼走,中國吃不準。中國對美政策是否還在繼續,美國吃不準。雙方都在思考過去行之有效的戰略,是否繼續管用?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進行溝通和解決,雙方的疑慮會越來越深。最後會把中美關係引向戰略對抗、戰略競爭,甚至引向新冷戰。

  現在,中美關係的矛盾已經集中暴露出來。問題出現後是相互對抗,延伸衝突,還是相互妥協,化敵為友?兩國都面臨選擇。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期的戰略穩定?這對雙方都是挑戰。因為歷史上還沒有過先例,兩類國家,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化文明也不同、價值觀也不同;同時,他們的利益又深度地捆綁,又面臨著全球化、多極化這一特殊的歷史時空,所以大家都在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戰略對話的本意就是不要拘泥于某個具體的事情,而要和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給中美關係定調、定性、定位。通過對話,回答對方最關切的戰略方向、回應雙方各自關切的核心問題。用對話真實地闡述自己的戰略意圖,打消對方的疑慮,增進戰略互信,降低戰略猜忌,明確各自的發展方向。這勢必為中美關係的中長遠發展定下基調。兩天的對話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還是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在著重討論重大問題的同時,也對其他一些問題表明立場。

  中美關係今後是一個什麼關係,學者、戰略界不可預知。有人表示“敵大於友”;有人表示“非敵非友”。這都是老生常談。目前跟歷史上比出現的一個最大的變化是,有可能在兩個方向之間搖擺。要麼是更深層次的戰略競爭;要麼走向更長遠的戰略穩定。現在到了一個節點。灰色地帶已經很難維繫了。

  中美長期戰略穩定,既不能走美蘇的老路———“恐怖平衡”,也不像美歐、美日那樣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和對美國領導地位基本順從的穩定。因此,中美只能探索一條新路。美國提出“利益攸關方”,有條件地接納中國,甚至還提出“兩國集團”(G2)。中國也曾過於理想主義,以為美國能接受中國“和平崛起”,但和平崛起也是崛起,也必然要影響對方一部分利益。這些討論都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其實,中美關係最大的挑戰在於兩國能否産生新的戰略觀。美國是特殊例外論的國家,中國也總講“中國特色”。雙方都把自己視為與其他國家不一樣。尋找新型大國同既有大國和平共處的路徑,兩國沒有理由不這麼做。更何況,現在國際條件比較好,和平發展是主流,全球化把大家捆綁在一起,多極化使得夥伴很多,信息化使得雙方減低文明的差異和衝突,威脅的多樣化使得雙方有緊迫的問題去做。

  説實話,美國和中國已經到了老大和老二的地位,可是雙方的意識還沒有跟上。形勢已經到了,但是雙方思想沒有跟上。趕不上也得跟,否則會出大問題。現在雙方需要儘快調整思路,怎麼去適應提前到來的這種關係。

  這一切變化的總根源在於這幾次危機使得美國的實力相對衰弱,而中國的崛起加速度。這樣的發展,雙方都沒有做好準備,中國沒有做好準備做一個世界性的大國,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的思維和心態,但是全世界已經把中國當做世界性的大國。美國還是繃著霸權的心態沒有丟,但是他很難維持霸權,不過他還是一超,但是不能獨霸。實力他還是最強的,但是不能為所欲為。如何把霸權的心態調整到領袖的心態?我們沒有否認他繼續當老大。他當老大可以聽聽群眾呼聲,這樣他老大才坐得穩。雙方都需要調整,不調整不行。中國需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之一。

  前幾輪戰略對話確實是美國主導,由美方設定議題,佔據主導。中國相對比較被動。但是幾輪對話下來,中國開始反守為攻。現在對等性也更明顯一些,雙方都在設置議題,都在搶佔話語權。但是現實是客觀存在的。美國還是強勢,無論從國力還是影響力。對等是相對的。通過對話,中國還有家庭作業要做。首先,中國要學會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從設置議題到引導議題等等,都需要提高。其次,中國需要提高對話的專業化水準。不能總談一些大而空的政治性問題。每個問題都應有理、有據、有節的説出一些道理出來。最後,只要攸關中國核心利益,要敢於鬥爭,不用怕。中美關係穩定是手段,不是目的,穩定是為了國內發展。(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

責編:龐帥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