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2010年05月26日 09:29  新華網 我要評論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 (新華社記者)為期兩天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25日在北京結束。此輪對話雖然是在中美兩國間舉行,卻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新華社駐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日本的記者為您介紹駐在國媒體、官方人士和專家學者是如何關注此輪對話、如何解讀此輪對話成果、如何看待中美關係的發展及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如何評價中美對話機制

  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劉洪:在此輪對話之前,我採訪了布什政府時期財政部的中國事務和美中戰略經濟對話特使霍爾默。霍爾默説,他對奧巴馬政府能夠繼續推動與中國對話感到非常高興,兩個大國進行公開接觸非常重要。在霍爾默看來,戰略與經濟對話雖然不可能解決中美間的所有問題,“但對話可以加深中美之間的相互理解”,因此再怎麼高度評價中美戰略與對話機制都不為過。

  美國財政部負責戰略與經濟對話具體事宜的洛文傑也公開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對美國公司和企業來説,意味著巨大的商機,當然也存在著極大的經濟挑戰。戰略與經濟對話讓美中高層能夠坐下來,通過全面和坦率的溝通和交流,共同面對這些挑戰。

  當然,在利益多元化的美國,也有一些分析人士對這一對話機制存有疑慮。但美國主流媒體都認為,該對話機制使中美官員齊聚一堂,有助於加強他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工作接觸,這將有助於中美關係進一步平穩發展。

  《華爾街日報》就有文章打趣説:“看一看美方的參會人員名單,人們會很容易地認為美國政府的多數行政部門暫時要搬到北京辦公去了”。這麼多美國官員同時出訪一個國家,參加一次對話,是非常少見的,也足見美國對發展與中國關係的高度重視。

  新華社駐巴黎記者應強:法國媒體非常關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一週前,法國媒體就開始報道這輪對話。法國第一大報《費加羅報》等用整版報道中美此輪對話,既有北京現場的報道,又有對相關經濟專家的採訪。

  法國《歐洲時報》25日發表評論文章《中美關係亟須超越怪圈》,探討中美關係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文章説,過去一年,中美關係的發展可謂充滿戲劇性。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作為兩國元首共識的産物以及目前中美之間規模最大的雙邊交流機制,無疑將對種種猜測做出回應。

  新華社駐倫敦記者郭瑞: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刊登文章説,在全球經濟嚴重失衡的形勢下,中美對話具有世界性影響。中美關係被很多媒體稱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在防擴散、全球反恐、維護地區穩定等政治和安全方面具有廣泛的一致性。而在經濟領域,兩個經濟大國的利益矛盾相互交錯,難解難分,影響著21世紀國際經濟關係的走向。

  如何看待中美對話的變化

  新華社駐倫敦記者王建華:英國媒體對近幾年來中美對話機制與對話內容的變化十分感興趣。《金融時報》評論説,以前美國總是利用對話的場合對中國進行開放市場的説教。而在金融危機之後,對話形態出現轉變,開始反映出兩國間一種更為平等的經濟關係。在此輪對話中,雙方都避免涉及存在分歧的話題,擺出和解的姿態。曾對中國經濟持批評態度的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抵達北京後改變口風,表示中國開始調整經濟平衡,在從依賴出口向注重內需經濟模式轉變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

  劉洪:去年中美舉行第一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時,國際金融危機依然肆虐。而今年對話時,恰逢歐洲債務風波不斷發酵。因此至少在經濟層面,中美就多了如何共同應對債務危機這一共同話題。許多美國媒體關注的一個焦點,就是中美對歐洲債務風波的反應和對策。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在當前關鍵時候,作為世界第一大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美中在政策上加強合作與協調,有助於穩定世界投資者的信心,促使世界經濟走向可持續復蘇。

  《紐約時報》報道也從美國的角度認為,這輪對話與去年對話一個“顯著不同點”,是美國經濟已重拾增長勢頭,這使得美國在經濟問題上更有信心。

  應強:法國《世界報》説,從布什政府開始,中美就開展了類似對話。但今年的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派出了200人的龐大陣容,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該報援引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的話説,美國代表團幾乎包括了美國政府各方面的重要人物。《歐洲時報》則評論道,美方派出強大陣容,顯示出其急於修補雙邊關係的決心。

  法國媒體還特別關注中美之間戰略和經濟對話對歐洲的影響,特別是歐洲目前深陷債務危機、歐元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等問題成為歐洲媒體關注的焦點。

  新華社駐莫斯科記者趙志鵬:俄多家主流媒體均注意到了參與此輪對話的美國代表團規模龐大。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專家伊戈爾通貝格在俄羅斯《生意人報》上撰文説,美國政商精英集體“空降”北京,表明雙方關係出現新的“解凍”。俄媒體還注意到,此輪對話還突出了伊朗核問題和朝鮮半島局勢等國際熱點問題。

  新華社駐東京記者吳谷豐:日本媒體普遍認為,與往年的對話有所不同,中美雙方更加重視開展經濟合作,美方沒有過多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對中方施壓,以免中美關係因此發生摩擦。

  如何看待對話折射出的中美關係

  劉洪:從原先的戰略對話和戰略經濟對話,到現在集合幾乎兩國半數部長參加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一方面説明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和關切在增多,另一方面也説明雙方越來越把對方當作平等的夥伴,在許多問題上也變得更加相互理解。

  中美關係近幾年來的發展,從一個側面也説明中國和平發展給世界格局帶來的影響,也讓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意識到,中國是世界的一支建設性力量,中國發展對美國有益,中美加強合作,也會讓世界受益匪淺。

  應強:接受《費加羅報》採訪的經濟學家説,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已經讓雙方不得不進行對話。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國債持有國,而美國目前的首要問題是降低赤字、增加就業。面臨歐洲危機影響,中國和美國的合作關係正在加強。

  法國媒體還説,此輪對話標誌著中美雙方都希望消除分歧、展開闔作的意願。雙方意識到中美之間建立坦誠對話的必要性,雙方面臨共同的利益,攜手合作將對世界經濟復蘇作出貢獻。

  趙志鵬:俄羅斯《獨立報》注意到一個細節,希拉裏在對話前參觀上海世博會美國館時,向孩子們分發了毛絨玩具,而玩具上的標簽寫著:中國製造。該報就此評論道,這反映了中美經貿合作的現實。《生意人報》則指出,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共同的經濟利益拉近了中美兩國的立場。

  吳谷豐:日本《每日新聞》説,從這輪對話來看,中美兩國願意進一步加強合作,但中美兩國在韓國“天安”號警戒艦沉沒事件和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仍然存在意見分歧。而《讀賣新聞》則説,美方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體現了重視中美協調的姿態。(執筆記者:杜逾舸、田帆;參與記者劉洪、應強、郭瑞、王建華、趙志鵬、吳谷豐)

責編:龐帥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