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6月13日 18:46 經濟觀察報 我要評論
VISA近來在海外封堵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聯),實際上並沒有讓銀聯慌張,相反銀聯在國內掀起了一場反擊戰。
最近,銀聯跟央行一起促使國內商業銀行發行銀聯標準PBOC2.0芯片卡(IC卡),以取代目前流行的雙幣卡國際標準,這只是銀聯將自身標準化的舉措之一。包括主要商業銀行在內的80多家金融機構是銀聯的股東。
據悉,銀聯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已經得到高層認可,不僅如此,央行此前已經就金融安全的事項多次進行調研,外資銀行卡組織被排斥在國內的支付處理市場之外。這或許意味著,VISA等國際銀行卡組織培育中國市場的前期努力將可能付之東流。
VISA海外封堵
當初銀聯搭著VISA的通道出了海,現在VISA決定不再借道。
近日VISA再次向境外收單行嚴正要求,雙幣卡在國外刷卡,只能走VISA的支付系統,如果不執行規定,將於2010年8月1日開始對違反規定的銀行進行罰款。這被銀聯視為其海外擴張的重大打擊。事實上,早在2009年,VISA就已經暗暗通知外資銀行,雙幣卡在國外只能走VISA的網絡。
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去國外消費將多支付1%到2%的國際結算費。VISA對於所有的跨境交易(即便在美元地區)收取一定的貨幣轉換手續費,也稱為國際結算費。銀聯為了開拓國際市場,鼓勵中國消費者持雙幣卡消費走銀聯網絡,免收貨幣轉換費。對於銀行來説,選擇VISA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
銀聯有關人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銀聯、VISA”雙標識卡不是純粹的單品牌銀行卡,標識雙方均有責任和義務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務,這也直接關係到持卡人的權益和發卡銀行對持卡人的承諾等。任何一方都無權單獨對持卡人選擇境外支付通道做出限制,持卡人擁有選擇境外支付通道的權利。
但VISA北京發言人劉婕稱,VISA的産品除了在卡片上帶有VISA的品牌標識外,還帶有以4字開頭的16位BIN號。由於VISA已將4字開頭的BIN號在國際標準組織ISO進行了註冊,因此,如果持卡人選擇了以4字開頭的雙幣卡即意味著選擇了其交易將通過VISA的支付網絡進行處理。
她表示:“凡是VISA産品都應該受到VISA運營規章的管理和保護,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一張VISA卡在進行國際交易時一定要走VISA的網絡。”
所謂BIN號即BankIdentifi-cationNumber(銀行識別碼)的縮寫,它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統一管理並分配。4、5、6字頭的BIN號分配給金融等行業使用,其中4字頭的BIN號已經被VISA買斷,銀聯申領到的是6字頭的銀聯國際標準BIN號。
目前國內,雙幣卡佔信用卡存量的60%。銀行卡研究人員聶俊峰認為,境外使用銀聯網絡和國際組織網絡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鎖定了交易當天(或記賬日)人民幣與當地貨幣的匯率,後者鎖定的是交易當天美元與當地貨幣的匯率。持卡人在境外刷美元賬戶並以透支的方式購物,在經歷20-56天的還款免息期後,持卡人再回國以人民幣購買美元還款,因為人民幣升值,持卡人可以用更少的錢來還款。
銀聯國內還擊
針對VISA的海外封堵,銀聯也一直在暗自還擊。
有媒體報道據悉,銀聯已經敦促央行規定商業銀行發行IC卡的時間表:國有商業銀行應在2010年年底前全面發行金融IC卡;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發行金融IC卡;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發行的銀行卡應為金融IC卡。
“但這不太可能,存量有如此多,一張信用卡的有效期也並不短,如果終端沒有修改的話,這一新金融IC卡就無法短時間內大範圍推廣。這個時間表要實現可能性顯然不大。”銀聯相關人士表示。
IC卡,即銀聯標準PBOC2.0芯片卡,推行這一IC卡實際上就是將銀聯標準化,而逐步限制雙幣卡擁有EMV標準的雙標識卡的增量。而這一金融IC卡終端的推廣則在中國的四川、湖南等地悄然進行著試點。
為了限制雙標識雙幣卡的發行,以打破國際發卡組織在海外對於銀聯擴張的限制,銀聯自2006年就多次上書央行要求停止雙標識卡幣的發行。由於央行、銀監會就市場準入、發行標準方面的各自利益,雙標識卡幣卡沒有被明確叫停,但發行數量從2006年開始集聚下降。
另一方面,銀聯也在強力推進國際化進程。
目前,銀聯國際受理網絡已經延伸至境外90個國家和地區,能夠基本滿足中國人在經常到訪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商務、旅遊、留學等支付需要。銀聯國際網絡不僅可以受理單標識銀聯卡,也可以受理雙標識銀聯卡。特別是62開頭的單標識銀聯卡目前已經在境內、外廣泛發行和使用。在境外交易使用單標識銀聯卡,不僅可直接走銀聯網絡,免收約佔交易金額1%-2%的貨幣轉換費,而且可以享受銀聯提供的多種增值服務。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視察銀聯時説,銀行卡産業是大有希望的産業,銀聯要不斷擴大業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加快國際化進程,努力把“銀聯”打造成國際主要銀行卡品牌。
近日,銀聯在回應中仍然強調,作為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銀行卡組織,銀聯是在境內外成員機構的有力支持下進行的,銀聯將不斷擴大業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完善全球受理網絡。
恩與仇
銀聯與VISA的矛盾升級可以説是中外資銀行卡組織在銀行卡轉接中的主導權地位的爭奪。
事實上,在2001年之前,中國的信用卡轉接業務一直都是由外資銀行卡組織把持。從1985年中行發行第一張萬事達,20多年間,外資信用卡組織確實給中國銀行卡産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理念、經驗,而雙幣卡更是國際銀行卡組織為打開中國市場設計的特色産品。
“2001年銀聯成立,當時對銀行卡組織的職能等概念都十分模糊,很多人都是VISA輸出的,包括一些管理上的問題,當時VISA提出的條件就是,可以無償使用今後銀聯在國內的網絡。銀聯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一位商業銀行內部人士稱。
在國內,國際信用卡組織無償使用銀聯的網絡。目前,絕大部分的POS機都是銀聯的産權,在這些POS機上,國際銀行卡組織進行的4、5BIN號的交易屬於無償用了銀聯的網絡。目前,VISA在中國交易額接近200億美金,收入達到是3000多萬美金。
同時,銀聯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僅在國內銀行卡之間轉接中“一股獨大”,而且以來中國消費者國外消費發展的勢頭,海外業務也獲得了重大進展,僅2006年全年實現交易總額255億元,同比增長100%。
不過,自2007年開始,金融安全的問題已經提上日程。高層擔心,如此之多的國際銀行卡組織進入中國,在中國境內提供銀行卡之間的轉接服務,勢必將會影響到中國的金融安全問題。而銀聯也借此敦促央行大力限制國際銀行卡組織,將銀聯標準推行為國家標準。
銀聯和VISA越來越傾向於各自發各自的信用卡,而不是共存標識,畢竟這裡面用誰的BIN號和刷卡走誰的通道都是問題。據銀聯人士透露,目前有65%到70%的新發行信用卡都是銀聯單標識。
“隨著銀聯的國際化,其在國內和國外覆蓋率的增加,其對商業銀行的話語權也在增加。對於國內持卡人,有銀聯標識是我們首先推薦的。當然VISA良好的服務和更加龐大的全球網絡,也是我們向經常出國的持卡人推薦的理由。現在雙方都傾向於一張卡上只有一家標識。”一位農業銀行人士表示。
責編:李艷菲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