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封殺"海外銀聯 銀聯暗指不會"以牙還牙"

2010年06月04日 15:14  羊城晚報 我要評論

  針對Visa“封殺”銀聯雙幣卡海外通道之舉,中國銀聯昨日向羊城晚報作出書面回應稱,雙幣卡的任何一方都無權單獨對持卡人選擇境外支付通道作出限制,並且聲明:“銀聯國際網絡不僅可以受理單標識銀聯卡,也可以受理雙標識銀聯卡。”言下之意,目前並未像Visa那樣對雙幣卡的另一方展開“封堵”。

  銀聯相關負責人昨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聯、Visa“雙標識卡不是純粹的單品牌銀行卡,標識雙方均有責任和義務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務。任何一方都無權單獨對持卡人選擇境外支付通道作出限制,持卡人擁有選擇境外支付通道的權利。”

  封殺成現實 軟肋在BIN號

  儘管中國銀聯指責Visa“無權”,但國內發行的有Visa標識的雙幣信用卡在國外很多地方不能走銀聯清算已是既成事實,Visa為何能讓“封殺”順利實現?

  對此,中國銀聯方面稱“不清楚”,但銀行卡業資深人士向記者揭秘稱,關鍵在於“BIN號”(即銀行卡開頭字母所代表的號碼)。

  “銀行卡組織之間的競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卡標準,其中BIN號是核心。”該人士解釋説,根據國際慣例,在開放的銀行卡市場上,銀行卡交易信息的轉接路徑選擇由卡片BIN號決定。誰掌握了BIN號,就掌握了主動權。也就是説,一個BIN號直接決定收益。國外銀行卡組織也正是通過控制BIN號使用,從而控制跨行交易市場,進而獲得跨行交易收益。

  但由於中國銀行卡産業起步階段大量依賴了Visa、萬事達等國際組織提供技術支持,使得直到現在國內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大多數還是雙幣卡,而非銀聯標準的單幣卡。有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3月底,雙幣卡佔到了信用卡總數的52.6%,而以4字BIN號開頭的“銀聯Visa卡”又佔到了雙幣種卡總數的50.1%;單幣種銀聯卡佔卡片總數的45.8%,仍未過半,Visa等國際組織對國內信用卡仍掌握了相當的主動權。

  也正是因為認識到BIN號對銀行卡産業的重要性,2002年,中國銀聯代表國內各發卡機構,統一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申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62”字頭BIN號,並希望其成為發行人民幣卡的統一標準。近一兩年銀聯基本主推“6”字頭銀聯標準卡,其用意也是為擺脫對國際卡組織的依賴和由此産生的制約。

  國際規則或現雙幣卡糾紛真空

  Visa此次堵截銀聯,也正是攥住BIN號説事,這從國際規則的表面來看,似乎站得住腳。但既然雙幣卡上有銀聯標識,是否意味著銀聯同樣擁有相關權利?

  中國銀聯顯然是這麼認為的。但有第三方國際卡組織人士指出,雙幣卡上有銀聯標識,是因為中國大陸不對外資開放銀行卡清算業務,雙幣卡在境內使用時必須走銀聯通道所致。雙幣卡本質仍需受國際規則約束,“4”字頭卡應當遵守Visa規則,“5”字頭卡應當遵守萬事達規則,“6”字頭當然遵守銀聯規則。

  對上述説法,業內人士並不完全贊同。“BIN號的確有國際規則,但當初推出雙幣卡必然是有利益互換在裏面,如果因為利益糾紛就用國際規則來強壓,就有些霸道了。”

  更有人士擔憂,Visa的做法如果被其他國際卡組織紛紛仿傚,勢必對持卡人造成更不利的影響。儘管現在萬事達、美國運通、日本JCB等其他一些國際卡組織並未表態會跟進,但“如果此次事件不能得到妥善解決,難保今後不會爆發更大規模的封殺事件。”

  然而,遺憾的是,據記者了解,由於雙幣卡並非國際發卡主流,在解決糾紛爭端上似乎還並沒有明確規則,這也給雙幣卡的前景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

  持卡人一邊倒支持銀聯

  Visa與中國銀聯的這場渠道之爭也引起了不少持卡人的關注。和幾年前銀聯要求全面停發雙幣卡不同的是,這次持卡人幾乎一邊倒地倒向了中國銀聯。

  在某國內知名網站發起的一項“你如何看待Visa和中國銀聯之爭”的調查上,有近80%的網友表態支持中國銀聯,持卡人已被捲入利益紛爭的漩渦之中。

  對此,有評論人士指出,這種封殺只會導致“多輸”———持卡人利益受損、中國銀聯境外渠道收入下降、Visa持卡人的流失。“Visa封殺中國銀聯的真正目的,是倒逼中國開放內地銀行卡清算渠道,但其損害持卡人利益的方法很值得商榷。”

  該人士認為,Visa應該與中國銀聯特別是中國金融監管機構通過磋商來達到目的,而不是動輒拿起封殺“大棒”相威脅。這樣不但達不到目的,還可能引火燒身。而中國銀聯發展很快,網絡已延伸到境外90個國家和地區,很難封殺得住。

  但他同時指出,中國銀聯一邊大力拓展國際市場,另一邊,國內卡清算渠道又不開放,“出海”能夠走多遠是一個問號,“畢竟開放是雙方、雙向的,讓利只能是一時而不能是一世。”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也認為,持續“冷戰”有害無益,他建議管理層應適時介入。( 劉薇 )

責編:李艷菲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