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文解讀中央農村發展新政:我們要什麼樣的城鎮化?

2010年02月01日 11:05  半月談 我要評論

專題:聚焦中央一號文件 強農惠農政策成果輝煌

    

圖表:在統籌城鄉中發展農業農村經濟  新華社發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對今年乃至今後相當長時間的“三農”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我們應該怎樣領會中央對農村發展的新部署和新政策呢?為此,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鎮化

    記者:我們注意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一號文件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重要主題,而這實際上是近幾年中央農村工作的一貫方略。那麼今年的“統籌城鄉發展”有何新意?應該怎樣理解其意義和內涵?

    陳錫文:統籌城鄉發展,是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央對於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大戰略性提法,第一次是在黨的十六大上提出來的。從大的背景來看,它標誌著我國經濟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之後,進入了一個重要轉捩點。2004年底,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所以,今年一號文件中提出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並不是説從現在才開始實行,而是要求加大力度。

    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就是要加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力度,逐步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長效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夯實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統籌城鄉發展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總體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的目的,就是要加大各種要素向農村轉移覆蓋,幫助農村更快地發展。

    記者: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關鍵詞。那麼,城鎮化的核心和突破口是什麼?

    陳錫文:確實,這幾年城鎮化發展非常快,特別是在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設施的建設方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個城市你3年不去,可能根本就認不出來了。但是,城鎮化的本質是農民變市民,在這個方面的進程卻還非常緩慢。對此,中央的要求很明確,一是要加快中小城市和中心鎮的發展,二是要把具備條件的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也就是説,今後推進城鎮化,不是單純追求城市規模的擴大和設施的建設,而是要真正把農民轉移到城鎮中來。

    記者:主要是轉移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鎮?

    陳錫文:對。因為這些年大城市規模擴張比較快,財富積聚相當集中,産業大多分佈在這些地方。人口分佈總是跟著産業走。總體上看,一定空間的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是有限的,現在大城市已經超載,使得大城市的生活質量下降,不利於可持續發展。所以,中央提出了要把城鎮化發展的重點放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鎮。大城市主要是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提高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地位。

    記者:在我國,什麼樣的城市屬於中小城市和小城鎮?

    陳錫文:現在統計上有界定,200萬人以上的是超大城市,100萬~200萬人口的是特大城市,50萬~100萬人的是大城市,20萬~50萬人的為中等城市,20萬人以下的是小城市。當然這個指標也要根據現實情況有所變動。應該講,現在發展最快的,是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這些基本都屬於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那麼今後重點要發展的,主要是內地的一部分地級城市,以及縣城和中心鎮。縣城的規模一般在幾萬人、十幾萬人,多的可能就是二三十萬人,其發展潛力非常大。對於農民轉移來説,中小城市的門檻也比較低。我們最近在河南洛陽調研也發現,農民願意進城的很多,但76%的人願意進的是縣城,連進洛陽市都不敢想,因為大城市房價和生活費用太高,農民很難接受。

    所以,我們應該創造條件,通過發展縣域經濟,為縣城和中心鎮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這就涉及到一系列問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每年建設用地的指標分配。現在我們土地建設用地指標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大中城市,縣和縣以下分到的非常少。應該把用地指標適當向內地、中小城市傾斜,引導産業佈局朝這些地方轉移。第二是要提高大城市投資項目的準入門檻,包括環保、技術、産能的門檻,引導産業向內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轉移。第三是要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它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第四是推進財稅、金融等領域的體制改革,使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有能力去做這些工作。政策措施在軟體硬體兩方面,都應該落實把中小城市、縣城和中心鎮作為發展重點的要求。

    記者:現在有一種説法,認為城鎮化提得多了,新農村建設提得少了,是這樣嗎?怎樣理解這二者的關係?

    陳錫文: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所做的報告明確提出,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城鎮居民和農民的關係,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力度,使穩妥推進城鎮化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雙輪驅動。最近,溫總理在幾次講話中都提到,推進城鎮化和建設新農村要良性互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此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城市要為有條件的農民進城轉為市民創造條件,同時還要通過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把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把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使留在農村的人能夠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中國的特殊國情就是農民多,如果從人口的城鎮化來看,這一定是一個漸進和漫長的過程,就是説,短期內不要指望大多數農民都進城當市民。我們算過,如果我國的人口到了15億,就算城鎮化率達到了70%,農村也還有四五億人。所以,一定要堅持雙輪驅動,不能偏頗,不要認為強調了城鎮化,就可以忽視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兩手抓,不僅是當前應對金融危機的著力點,而且是我們國家所擁有的一個長遠優勢。發達國家這些建設已經搞完了,而我們的城鎮化建設空間還非常大,新農村建設的空間也非常大,這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拉動多大內需呀!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經濟今後幾十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